翟红霞
- 作品数:86 被引量:390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高血压病患者血浆神经肽Y、神经降压素水平变化与心功能损害的相关分析被引量:1
- 2004年
- 刘润梅夏云峰陈素娟翟红霞佟万仁
- 关键词:高血压血浆神经降压素心功能放射免疫分析法
- 高迁移率族蛋白1在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表达的研究
- 2010年
- 目的观察动脉粥样硬化大鼠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蛋白及基因表达变化,以揭示与炎症相关的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大鼠主动脉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HMGB-1的蛋白表达情况,RT-PCR法检测大鼠主动脉血管HMGB-1的基因表达变化。结果正常血管壁内存在HMGB-1表达,位于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核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HMGB-1分布不均匀,炎症细胞浸润区和坏死区周边基质内表达明显增高,炎症细胞浸润区内以单核-巨噬细胞胞核、胞浆和间质内表达为主,后者成条带状分布于坏死区边缘。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HMGB-1水平均明显升高,与正常血管壁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主动脉血管HMGB-1的蛋白及基因表达均明显增强。
- 殷亚昕刘润梅翟红霞李良张津津陈海威王磊李娜夏云峰
- 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1动脉粥样硬化炎症
- 烫伤大鼠组织脂多糖结合蛋白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
- 1998年
- 目的探讨烫伤后不同组织脂多糖结合蛋白(LBP)mRNA的动态表达及其与内毒素血症的关系。方法采用大鼠35%体表面积Ⅲ度烫伤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烫伤组和多粘菌素B治疗组。血浆内毒素水平测定采用改良过氯酸预处理血浆、偶氮显色法鲎实验定量测定,组织LBPmRNA含量采用RT-PCR法。结果烫伤后门静脉及体循环内毒素水平均显著升高,8小时达峰值。给予多粘菌素B治疗可不同程度地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正常组织可表达少量LBP,烫伤后2小时不同组织LBPmRNA表达较对照值有显著升高(P<0.05~0.01),8小时达峰值,约为对照值的2~2.5倍,且一直持续至伤后24小时。给予多粘菌素B抗内毒素治疗,可不同程度抑制肺、肠、肾组织LBPmRNA的表达(P<0.05~0.01)。相关分析显示,门静脉内毒素水平与肺组织LBPmRNA呈显著正相关(r=0.412,P<0.05),但与肝、肠、肾组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组织LBPmRNA表达在烧伤后显著增多。
- 翟红霞姚咏明方文慧陆连荣田惠民盛志勇
- 关键词:烫伤脂多糖结合蛋白内毒素血症MRNA
- 不同急诊血运重建方法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威胁人生命的急危重症疾病,溶栓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等急诊血运重建技术的开展,老年AMI患者病死率有所下降,但因方法各有局限,也存在较多争议。本研究主要是比较不同的急诊血运重建方法对老年AMI患者近期、远期预后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老年AMI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张津津李良翟红霞刘润梅殷亚昕陈海威李娜王磊赵志坤夏云峰
- 关键词:前壁心肌梗死下壁心肌梗死再通率梗死相关血管再灌注时间再梗死
-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不同移植方法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兔的比较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观察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不同移植方法对扩张型心肌病兔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白耳兔50只腹腔注射阿霉素建立扩张型心肌病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1组、模型2组和对照组。将体外分离培养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采用心肌内多点注射法移植入模型1组病兔,采用经冠状动脉移植方法植入模型2组病兔,对照组采用心肌内多点注射法注射相同体积的IMEM培养基。术后4周处死动物留取心脏,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植入体内后的存活及分化情况。于细胞移植术前和术后4周将三组兔行超声心动、血流动力学检查,测定、比较心功能指标。结果采用两种不同移植术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均可以在病损心肌中成活,并分化为心肌细胞;移植术后4周,模型2组与模型1组心功能比较,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及左心室收缩末容积下降(P<0.05~0.01),左心室每搏输出量、心脏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压、左心室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和最大下降速率增加(P<0.05~0.01)。结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可在心肌细胞内存活,并可分化为心肌细胞,改善扩张型心肌病兔的心脏功能;经冠状动脉移植较心肌内多点注射移植法更有利于发挥间充质干细胞改善心脏整体收缩功能的功效。
- 李良夏云峰刘润梅翟红霞殷亚昕张津津
- 关键词: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
- 肿瘤坏死因子-α单抗对烫伤大鼠组织脂多糖结合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 1998年
-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抗治疗对烫伤后组织TNFα及脂多糖结合蛋白(LBP)mRNA表达、不同器官功能改变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35%体表面积Ⅲ度烫伤模型,检测伤后肺、肝、肠、肾等组织TNFα及LBPmRNA水平。结果烫伤后肺、肝、肠、肾等组织TNFα及LBPmRNA表达较伤前水平均有显著升高(P<005~001),约为正常对照的17~25倍。给予TNFα单抗治疗后可显著降低肺、肠、肾组织TNFαmRNA的表达(P<005~001),但对肝组织表达量无显著影响(P>005);同时,组织LBPmRNA的表达亦显著下降(P<005~001),约为烫伤组的360%~729%,其中肺、肠、肾组织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烫伤后反映多个器官功能改变的生化指标如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尿素氮、乳酸脱氢酶、心型肌酸激酶同工酶等均较伤前显著升高(P<001),TNFα单抗治疗可不同程度地减轻多个器官功能损害。结论严重烧伤后TNFα可显著影响不同组织LBPmRNA的表达及多个器官的功能。及早应用TNFα抗体能有效防治创伤后多器官损害,其作用机理与抑制多种组织LBPmRNA表达密切?
- 翟红霞姚咏明陆连荣方文慧于燕施志国周宝桐田惠民盛志勇
-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烫伤脂多糖结合蛋白
- 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被引量:12
- 2008年
-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的病变特点。方法临床诊断冠心病患者602例,其中老年女性207例(老年女性组),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123例,中青年女性129例(中青年女性组),老年男性266例(老年男性组)。对比分析老年女性组与中青年女性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老年女性组与老年男性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不同特点。结果老年女性组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显著高于中青年女性组(77.3%vs57.7%,95.8%vs66.7%,P<0.01),两组患者稳定性心绞痛和陈旧性心肌梗死无统计学差异((78.2%vs76.5%,95.0%vs100.0%,P>0.05)。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的老年女性组与老年男性组患者不同临床类型的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老年女性组稳定性心绞痛和陈旧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均显著高于老年男性组[(54±7)分vs(46±5)分,(78±9)分vs(68±4)分,P<0.05],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女性患者冠状动脉病变阳性率高于中青年女性,部分老年女性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较老年男性患者重。
- 翟红霞夏云峰刘润梅李良殷亚昕张津津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冠状血管造影术发病年龄性别因素
- 比索洛尔干预对于ACS患者急诊PCI术后QRS-T夹角改变及其临床意义研究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干预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QRS-T转角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连续纳入100例ACS患者,急诊PCI术开通罪犯血管,术后分为比索洛尔组和常规治疗组。另选50名年龄相似,非冠心病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术前和术后额面QRS-T夹角情况与术后1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ACS患者PCI术前额面QRS-T夹角均明显高于对照组(F=4.528,P=0.033)。在急诊PCI后第三天可见比索洛尔组ACS患者额面QRS-T夹角明显回落(74.9±11.2°vs.50.3±15.2°,P<0.05)。比索洛尔治疗与ACS患者急诊PCI术后额面QRS-T夹角改变(r=0.783,P=0.013)成正相关,而与MACE发生率(r=-0.512,P=0.034)存在负相关。ACS患者急诊PCI术后使用早期加用比索洛尔治疗后可以使MACE发生风险降低23%(P=0.012)、△额面QRS-T夹角(每增加1°)使MACE风险降低8%(P=0.041),而Gensini评分(每增加1分)使MACE发生风险升高32%(P=0.035)。结论:ACS患者PCI术后早期应用比索洛尔治疗可以促进额面QRS-T夹角水平回落。额面QRS-T夹角回落幅度与MACE的发生相关。
- 陈海威李娜王磊翟红霞夏云峰
- 关键词:比索洛尔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
- 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 2008年
- 目的探讨老年与中青年男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的不同。方法对475例经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诊断为冠心病的男性患者,其中老年组260例;中青年组215例。对比分析两组冠状动脉病变的不同特点。结果在老年组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平均冠状动脉病变支数(1.9±0.1vs1.6±0.1)与冠状动脉积分(45±6vs27±3)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老年组与中青年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相同(1.9±0.1vs1.9±0.1),冠状动脉积分(46±5vs44±5)接近。老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2.4±0.1vs2±0.1)和冠状动脉积分(68±4vs56±4)显著高于中青年AMI患者。两组之间的病变血管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老年组单支病变显著低于中青年组(31.9%vs44.7%),3支病变(43.8%vs33.0%)和4支病变显著高于中青年组(2.5%vs1.0%)。结论老年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和AMI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高于中青年,而稳定型心绞痛和陈旧性心肌梗死两者病变程度相似。
- 翟红霞夏云峰刘润梅殷亚昕李良张津津
-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疾病积分
- 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动态血压特点分析被引量:14
- 2014年
-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动态血压特点,探讨动态血压异常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220例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124例)和单纯高血压组(96例),对两组患者行动态血压监测,记录24h血压水平、血压变异性、脉压及血压昼夜节律。结果: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患者24h、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收缩压变异性[白昼(14.01±4.26)比(17.54±5.51),夜间(15.05±4.01)比(19.32±3.71)]及脉压[白昼(56.66±7.43)mmHg比(66.32±13.62)mmHg,夜间(55.71±6.62)mmHg比(63.86±7.52)mmHg]均显著升高(P均<0.05),非杓型节律比例明显增大(60.32%比82.45%,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收缩压、脉压水平高,血压变异性大,昼夜节律异常者比例大,这些异常可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关系。
- 刘润梅夏云峰翟红霞李良殷亚昕张津津王磊李娜陈海威
- 关键词: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