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章公亮

作品数:37 被引量:57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4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9篇磁暴
  • 8篇星际
  • 7篇行星
  • 7篇行星际
  • 6篇日冕
  • 6篇太阳风
  • 5篇日冕物质抛射
  • 5篇数值模拟
  • 5篇太阳活动
  • 5篇物质抛射
  • 5篇值模拟
  • 4篇电离层
  • 4篇电离层暴
  • 4篇高速流
  • 4篇波速
  • 3篇低纬
  • 3篇相互作用
  • 3篇磁云
  • 2篇低纬电离层
  • 2篇地磁

机构

  • 34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国家地震局

作者

  • 35篇章公亮
  • 9篇高玉芬
  • 4篇郭兼善
  • 4篇张奇伟
  • 3篇徐元芳
  • 2篇郑红
  • 2篇王赤
  • 1篇周荣茂
  • 1篇何双华
  • 1篇肖少瑜
  • 1篇聂华山
  • 1篇顾惠成
  • 1篇胡友秋
  • 1篇薛顺生
  • 1篇陈健
  • 1篇聂华山
  • 1篇韩德胜

传媒

  • 16篇空间科学学报
  • 3篇中国科学(A...
  • 2篇天文研究与技...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中国科学基金
  • 1篇中国科学(E...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天体物理学报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1996年中...

年份

  • 1篇2000
  • 4篇1997
  • 5篇1996
  • 7篇1995
  • 1篇1994
  • 2篇1993
  • 4篇1990
  • 10篇1989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强磁场结构在行星际空间膨胀的数值模拟被引量:2
1993年
本文研究了强磁场结构在18—240R_s的行星际空间的膨胀效应。模拟结果表明,强磁场结构的膨胀能够形成典型的磁云剖面结构;膨胀速度明显依赖于磁场强度的大小;强磁场结构运动的速度直接影响到它的动力学特性。
何双华章公亮
关键词:磁云
中低纬电离层对行星际扰动的响应
中低纬电离层热层扰动的扰源来自太阳。地表和低层大气的影响也与太阳有关。当前正在兴起的空间天气学(Space Weather)所包含的科学问题就是要搞清近地空间的扰动和来自太阳扰源间的因果关系及其相互影响的机制。这是一个涉...
郭兼善郑红鲍得海张奇伟章公亮
关键词:低纬电离层电离层暴
文献传递
扩散对流函数及太阳宇宙线传播
章公亮
该项成果用量纲分析法求解太阳宇宙线传播方程,求得了在均匀无限介质中扩散对流方程的普遍的高级近似解析解。所导出的新的扩散对流函数物理概念明确、收敛性好;拟合大量空间探测资料讨论传播效应、进行传播改正、推算源谱和氢氦比并得到...
关键词:
关键词:解析解太阳宇宙线量纲分析宇宙线输运
强磁云与共转高速流的相互作用两例被引量:4
1989年
本文利用行星际观测数据,分析了1978年8、9月间同一起源的共转高速流两次与磁云发生的相互作用.8月27日,强磁云为共转高速流所追赶,磁云前半部为磁云本体,具有强磁云的基本特征,但后半部则为高速流追赶磁云的相互作用区,流速图象具有明显的双台阶特征.9月25日另一异常强磁云追赶再次重现的共转高速流,磁云前部为相互作用区,后部为磁云本体,但结构特征较简单磁云复杂;磁云前部流速峰值超过900km/s,而在磁云本体.Alfvén波速峰值在600km/s以上,非常接近局部太阳风速.此两事例进一步说明了Alfvén波速增强对磁云加速的重要作用.此外,还就磁云引起的磁暴和宇宙线下降的特性进行了讨论.
章公亮
关键词:磁云
1991年3月太阳活动引起的地磁扰动被引量:7
1995年
利用北京白家疃台和马道峪台的地磁资料分析了1991年3月下旬太阳活动引起的24-27日的磁暴.从中纬记录看,这次磁暴有其特殊的形态:即急始幅度特别大,磁暴最强活动是急始后即刻开始的极区暴影响而产生的;磁暴过程中多个时段出现脉动,其中以周期为650秒左右的脉动尤为明显;其极化方向主要表现为左族偏振,同时夹有右旋偏振,有时则无明显规律.谱分析的结果表明,整个磁暴功率谱呈幂律P(f)=f-2.0分布.对引起这次磁暴可能的行星际扰动进行了讨论.
高玉芬章公亮周荣茂
关键词:磁暴地磁扰动太阳活动
非对称日冕物质抛射的数值模拟——强磁场驱动机制
1997年
1980年8月18日的日冕物质抛射事件是检验日冕物质抛射理论的极好事例.在分析事件运动特征的基础上,用多种模式对事件进行磁流体力学数值模拟.注意到爆发日珥顶端偏离冕流对称轴这一观测事实,作出了扰动源位置偏轴的重要推论.模拟结果说明,传统的热压力和流速增强并不能解释非对称事件.只有偏轴的反向磁场增强才能形成月牙形的非对称高密度云,模拟结果与观测形态非常相象.
章公亮王赤
磁暴期间中纬度电离层剖面结构变化的数值模拟被引量:8
1994年
利用电离层理论模型模拟了磁暴期间热层大气温度、成分、中性风和电场扰动对电离层电子密度剖面结构,特别是峰值密度和峰值高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层大气温度变化所引起光化反应系数的改变对电离层剖面结构影响不大;热层大气成分特别是N2/O的变化能有效地引起密度剖面变化,N2增加足以使峰值密度产生所观测到的负相暴;由中性风和电场引起等离子体漂移是峰值高度hmF2变化的主要原因,但对电子密度的影响不足以抵消成分变化的效应.模拟结果进一步表明利用f0F2和hmF2参数分析中低纬电离层扰动形态及其物理机制。
张奇伟郭兼善章公亮
关键词:电离层暴数值模拟
磁暴形态类型与行星际磁云特征被引量:3
1990年
本文分析了6个不同特征的行星际磁云所引起的急始型磁暴形态的类型差别,得到的主要结论是:磁云前高密度结构是决定磁暴初相特征的重要因素;在磁云磁场强度相近的条件下,背景太阳风及磁云的速度均影响着磁暴主相的发展;磁暴强主相的开始及恢复决定于磁云磁场矢量相对于黄道面倾角的指向;强正磁云引起的磁暴的主要特征是主相长时间的延迟;磁云过后,太阳风流速仍继续影响着磁暴主相的恢复.
章公亮
关键词:磁暴
第22周上升期地磁扰动的初步分析(英文)
1989年
本文讨论第22周上升期的地磁瞬变及共转扰动。本活动周的地磁活动从1987年夏季开始上升。1988年起出现K_P≥6级扰动持续3小时以上的强主相磁爆,但多数磁爆是S(C)型延迟主相磁爆。 1988年第一、二次联测期间磁扰很弱,K_P指数基本上不超过4级。第三次联测期间发生几个中等强度的磁扰,象是冕洞引起的重现性扰动。6月28日日面S19E22发生的M6.5/2B耀斑,245MHz射电流量峰值达230,000单位,但未引起显著的地磁扰动,可能是耀斑的持续时间太短,只有13分钟。 第四次联测期间12月15日在N26E59,持续时间为128分的X1.1/1N耀斑,和12月17日在N26E37、持续184分的X4.7/1B耀斑。有两个急始型磁扰对应:12月16日的S(d)型短期弱扰动和12月17日的S(b)型强急始脉冲或小型磁暴;12月25,观测到一个典型的缓始但有明显主相的磁暴(图2)。形态相似的扰动也在4月22日(活动区在50~60°W)观测到,可能有冕洞发生在活动区所在经度附近,图1和所示的两个磁暴起源、结构都完全不同。前者对应于耀斑激波,后者对应于冕洞高速流。 图3画出1987和1988年的地磁C,指数的共转变化。从图4可以看出上述不断出现的共转扰动正是第21周似稳共转扰动的再现,预计冕洞也有相似的日面经度分布。
章公亮高玉芬李灼华章庆华
关键词:磁扰地磁扰动电流量日面瞬变OBSERVATION
环状日冕物质抛射事件的数值模拟
1995年
在对二维理想磁流体力学方程组采用多步隐格式进行数值处理后,利用长时间渐近方法计算得到了太阳风的盔状流动解。并以较切合实际的解作为背景初态,对盔状冕流底部磁通量喷发的大气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新的扰动磁场作用下,原冕流底部的物质将受到压缩并向上运动,形成高密度亮环结构,在环的下方出现低密度暗腔;在环的顶部向外运动过程的同时,其足部几乎保持不动。模拟结果再现了环状日冕物质抛射的主要观测特征。数值结果还表明了向外流动的太阳风,有助于环状高密度结构向行星际空间传播,并得到了与观测结果相近的环的运动速度。
王赤章公亮
关键词:磁场太阳风日冕物质抛射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