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窦硕星

作品数:40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理学电子电信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领域

  • 13篇生物学
  • 8篇理学
  • 5篇电子电信
  • 3篇医药卫生
  • 2篇机械工程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4篇DNA
  • 10篇晶体
  • 8篇折变
  • 8篇光折变
  • 7篇蛋白
  • 6篇钛酸
  • 6篇解旋酶
  • 5篇钛酸钡
  • 5篇分子
  • 4篇单分子
  • 4篇组蛋白
  • 4篇钛酸钡晶体
  • 4篇显微镜
  • 4篇光折变晶体
  • 4篇分子梳
  • 4篇
  • 4篇掺铈
  • 3篇荧光
  • 3篇解旋
  • 3篇分子梳技术

机构

  • 38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法国国家科学...
  • 1篇贵州大学
  • 1篇湖南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38篇窦硕星
  • 20篇王鹏业
  • 12篇叶佩弦
  • 7篇朱镛
  • 7篇谢平
  • 6篇刘玉颖
  • 6篇高宏
  • 5篇王渭池
  • 5篇徐雅楠
  • 5篇张家森
  • 4篇迟明军
  • 4篇李明
  • 4篇奚绪光
  • 4篇李伟
  • 4篇翟永亮
  • 3篇李辉
  • 3篇张凌云
  • 2篇潘秉毅
  • 2篇刘玉如
  • 2篇吴星

传媒

  • 5篇科学通报
  • 5篇量子电子学
  • 4篇物理学报
  • 4篇物理
  • 2篇量子电子学报
  • 2篇Chines...
  • 1篇光学学报
  • 1篇高分子材料科...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生物物理学报
  • 1篇激光与红外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第八届全国基...
  • 1篇第三届全国光...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1
  • 2篇1998
  • 2篇1997
  • 5篇1996
  • 1篇1995
  • 2篇1994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掺铑钛酸钡晶体中温度增强的光折变性质
掺铑钛酸钡晶体是一种近年来生长成功的光折变晶体。人们对它的光折变性质如二波耦合、相位共轭、光致吸收等都做过很多研究。但关于其光折变性质随温度的变化尚未见报导。本文中我们对物理所生长的掺铑钛酸钡晶体的光折变性质对温度的依赖...
迟明军窦硕星
关键词:图像存储激光器光集成
BaTiO_3Ce宽波长范围内目泵浦位相共轭特性及其机制
1994年
BaTiO_3Ce宽波长范围内目泵浦位相共轭特性及其机制叶佩弦,窦硕星,廉英武,高宏,张家森,朱镛,吴星,杨昌喜(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0)本文主要研究了不同掺杂浓度的BaTiO3::Ce晶体在长波可见光波段及近红外波段的自泵浦位相共轭?..
叶佩弦窦硕星廉英武高宏张家森朱镛吴星杨昌喜
关键词:钛酸钡掺铈位相共轭
掺铈钛酸额晶体光折变特性随温度的变化
1996年
掺铈钛酸额晶体光折变特性随温度的变化窦硕星,丁苡,朱镛,叶佩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0)本文报道掺铈钛酸钡(BaTiO3:Ce)自泵浦位相共轭器的反射效率和响应时间随晶体温度的变化。晶体的掺铈浓度为30ppm,晶体的尺寸为5.30x5....
窦硕星丁苡朱镛叶佩弦
关键词:晶体光折变
光折变晶体钛酸钡中光吸收弛豫过程的研究
1996年
光折变晶体钛酸钡中光吸收弛豫过程的研究张家森,窦硕星,高宏,吴星,叶佩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0)确定钛酸钡晶体的光折变中心对理解其光折变效应是非常重要的。人们研究了钛酸钡晶体的光折变性质和吸收随光强的变化关系,提出两能级模型来描述钛酸...
张家森窦硕星高宏吴星叶佩弦
关键词:光折变晶体钛酸钡光吸收
应用分子梳技术对DNA与组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3
2005年
利用分子梳技术对λ DNA和组蛋白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 .通过这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我们将λ DNA分子拉伸到 2 6— 2 8μm ,相当于其原长 (约 16 2 μm)的 1 6— 1 7倍 .当组蛋白与DNA结合后 ,DNA分子发生凝聚现象 ,复合体的拉伸长度明显变短 ,其峰值分布在 10— 14 μm之间 .DNA 组蛋白复合体的拉伸长度与组蛋白的浓度、与碱基对和荧光染料的比例有显著的关系 .
刘玉颖窦硕星王鹏业谢平王渭池
关键词:组蛋白分子梳技术DNA分子DNA结合碱基对相互作用
掺铈和掺铑钛酸钡晶体中光折变性质对温度的不同依赖性的起源
迟明军窦硕星宋宏伟朱镛张时明叶佩弦
关键词:掺铈温度
光折变晶体中光互联的研究
1996年
光折变晶体中光互联的研究高宏,张家森,窦硕星,朱镛,张时明,叶佩弦(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北京100080)光折变材料由于有大的电光系数,在这些材料中光束耦合的效率非常高,因此在相当弱的光强下也能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从而可以制成一些新颖的光子学器件。本文对...
高宏张家森窦硕星朱镛张时明叶佩弦
关键词:晶体光互联
用单分子技术研究抗癌药物顺铂对DNA结构的影响
2010年
文章作者用磁镊与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了抗癌药物顺铂对单个DNA分子结构的影响.当顺铂浓度较低时,DNA链变得柔软,驻留长度从~52 nm显著缩短到~15 nm;当顺铂浓度较高时,DNA表现出凝聚现象.基于单分子拉伸和原子力显微镜(AFM)成像两方面的实验结果,文章作者提出一个顺铂导致的DNA变软(softening)-成环(looping)-缩短(shortening)-凝聚(condensing)模型(简写为SLSC模型)来解释观察到的DNA凝聚,并认为通过远程交联使DNA形成小环结构是铂类抗癌药物作用的重要特征.
侯锡苗张兴华魏孔吉季超窦硕星王渭池李明王鹏业
关键词:抗癌药物顺铂DNA原子力显微镜单分子
利用轨迹自动识别方法研究单细胞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运输被引量:2
2012年
利用基于方向持续度及均方位移的轨迹自动识别方法,研究了单细胞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运输轨迹的模式特征,将EGFR运动逐段划分为定向运动、超扩散运动、布朗运动和次扩散运动四种模式,计算了不同运动模式的动力学参数并讨论了其所揭示的受体运动的生物信息.
李辉段兆文窦硕星王鹏业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动力学特征
基于吡啶盐的热固性交联聚氨酯的合成与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研究被引量:6
2001年
合成了双芪唑盐的衍生物 ,双四苯硼 (反式 ) - 4 ,4′-二 [p- ((N-乙基 - N-羟乙基 )氨基 )苯乙烯基 ]- N,N′- (1,6-己基 ) -二吡啶盐。该生色团与 2 ,4 -二异氰酸酯甲苯及三乙醇胺反应生成了交联的聚氨酯体系。Marker条纹法测得聚合物的二阶非线性系数 d33为 12 .5 pm/ V。利用紫外 -可见光谱吸收法测定了聚合物薄膜电晕极化后的生色团取向度 ,考察了在室温及 10 0℃的取向稳定性。结果表明在 10 0℃放置 12 0 0h序参数为 0 .4 6,保持为初始值的 65 %。
孟凡青许东任诠马常宝袁多荣吕孟凯房昌水徐刚刘旭春窦硕星叶佩弦
关键词:吡啶盐聚氨酯电晕极化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