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志梅
- 作品数:16 被引量:66H指数:5
- 供职机构:东莞东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广东省东莞市科技局立项课题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气管插管状态下纤维支气管镜导引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的临床研究
- 2007年
-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病人用纤支镜导引下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相对于常规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PDT)的优点。方法ICU60例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纤支镜导引组(A组,n=32),常规组(B组,n=28)。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并发症例数,作统计分析。结果A组有更大的成功率,更少的并发症,手术时间并没有延长。结论气管插管病人以纤支镜导引行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相对于常规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有更高的安全性与实用性。
- 郭发良卜会驹阎红霞秦志梅
- 关键词:气管插管纤维支气管镜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
- 气管导管气囊上滞留物引流预防呼吸功能不全危重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观察气管导管气囊上可吸引滞留物对呼吸功能不全行气管切开的危重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发病、成本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年5月至2006年5月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功能不全的气管切开危重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气囊上滞留物引流(subballonet secretion drainage,SSD)组60例和未引流组(对照组)60例,记录细菌培养的结果、发生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的时间、气管切开气道开放时间、ICU住院时间。结果SSD组痰液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t=3.304,P<0.05),气囊上滞留物引流量每日达(53±9)mL/d,气囊上滞留物与下呼吸道病原体有一致性和相似的构成比(P>0.05);SSD组HAP发生率、气道开放时间、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患者最后转归等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持续气囊上滞留物引流可以明显降低ICU气管切开危重患者院内感染肺炎发生率,减少气道开放时间,减少ICU住院时间,降低总住院时间及病死率。
- 郭发良卜会驹阎红霞杨秀洁陈亮秦志梅温海洋
- 关键词:气管切开术气囊上滞留物引流获得性肺炎
- 重症监护室对机械通气病人实施不同吸痰方式的对比研究
- 2016年
-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对机械通气病人实施不同吸痰方式的疗效。方法:选择某院2013年6月~2015年2月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20例行机械通气的患者,按照吸痰方式不同分为3组。A组患者仅行开放式吸痰操作,B组患者行密闭式吸痰操作,C组患者行半密闭式吸痰法操作。观察3组患者每日吸痰次数、吸痰量、吸痰间隔时间,并就两组患者吸痰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C组患者在治疗7d中日吸痰次数、吸痰量、吸痰间隔时间改善情况均优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在肺部感染、气道损伤及痰痂阻塞、VAP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根据患者需求选择适合的吸痰方式是保证通气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关键,总体来说,半密闭式吸痰的效果最佳。
- 莫如洁秦志梅莫伟胜尹小生卜会驹
-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
- 气管切开导管气囊上滞留物持续引流及定期冲洗对危重病人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病的影响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观察气囊上滞留物持续引流及定期冲洗对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发病的影响。方法选我院重症监护室(ICU)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气管切开危重病人83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A组:气囊上滞留物持续引流组42例;B组:气囊上滞留物定期冲洗组41例。分别记录气管切开气道开放时间、发生HAP的时间、ICU住院天数,定期对口咽部气囊上滞留物和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学检测,记录患者每日吸痰量,气囊上滞留物的引流量和发生HAP的病例数。结果B组HAP发生率(34.0%)低于A组(60.0%),气囊上滞留物与下呼吸道病原体有一致性和相似的构成比。结论气囊上滞留物引流定期冲洗可以降低ICU气管切开危重病人院内感染肺炎发生率,减少气道开放时间,相应地也减少ICU的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降低病死率。
- 秦志梅叶芷彤
- 关键词:气管切开医院获得性肺炎
- 改良俯卧位机械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中的应用
- 郭发良杨秀洁王桂秀卜会驹秦志梅林小茂温海洋王存
- 1.论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的病人从日常半卧位变动到俯卧位通气时,氧合虽然明显改善,但是胸廓肺顺应性和血流动力学有明显变化。2.证实改良的俯卧位(采用俯卧后头高脚低倾斜30度的方法),既有俯卧位改善氧合的相等作用,...
- 关键词:
-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流动力学
- 改良护理质控在危重病人强化胰岛素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探讨改良护理质控对危重病人实施强化胰岛素治疗方案的实践效果。方法:采用历史对照法将95例ICU实施强化胰岛素治疗的病人分为对照组42例和实验组5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强化胰岛素治疗,实验组采用改良护理质控进行强化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病人首次达到目标血糖范围所需要的时间,5 d内平均测血糖的次数,每天岛素的用量,每天血糖的波动幅度(血糖最高值-血糖最低值),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频率,低血糖病人例数等指标。结果:改良护理质控后病人首次达到目标血糖范围所需要的时间更早,测血糖次数和胰岛素的用量明显减少,血糖波动幅度减小,低血糖发生明`显减少(P<0.01)。结论:改良护理质控在危重病人实施强化胰岛素治疗方案中具有重要作用。
- 秦志梅叶芷彤
- 关键词:危重病人强化胰岛素治疗护理质控
- 单病种集体健康教育模式的实施
- 2007年
- 目的 探讨单病种集体健康教育模式的实施效果。方法 将泌尿、心胸外科6种疾病择期手术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实施健康教育,实验组按单病种集体健康教育模式+临床健康教育路径方法实施健康教育,对2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评价和满意度调查。结果 2组健康教育效果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健康教育满意度实验组高于对照组。结论 单病种集体健康教育模式可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工作效率,加强对年轻护士及护生的培养。
- 刘美云刘红秦志梅肖庆璇顾云
- 关键词:健康教育
- 生长抑素在危重病人血糖控制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Icu危重患者20例,随机分为A组(胰岛素组),B组(胰岛素+生长抑素组),每组10例,控制血糖目标为4.6~6.1mmol/L,生长抑素(思他宁)125μg/小时持续静脉泵入。结果:B组血糖控制所需要的胰岛素少,血糖波动更少,达标时间更长。低血糖,低血钾发生人数少(P<0.05)结论:小剂量生长抑素配合常规胰岛素在危重病人血糖控制中的应用有利于减少血糖波动和胰岛素用量。
- 卜会驹林小茂秦志梅杨秀洁郭发良
- 关键词:生长抑素危重病人强化胰岛素治疗
- 气囊上滞留物引流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0
- 2006年
- 目的 气囊上滞留物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成本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入选我院ICU2004年5月。2006年3月机械通气病人100例,随机分为两组,SSD组(气囊上滞留物引流组)50例,对照组(未引流组)50例,记录发生VAP的时间、细菌培养的结果,呼吸机通气日,ICU住院日。结果 气囊上滞留物与下呼吸道病原体有一致性和相似的构成比,SSD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持续气囊上滞留物引流可以明显降低VAP发生率,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减少住院时间,降低总住院时间及死亡率。
- 卜会驹秦志梅潘慧云郭发良
-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囊上滞留物引流发病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通气
- 胃腔定植菌在昏迷病人肺部感染发病中的影响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在昏迷的病人中实行胃腔定植菌监测对防治肺部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重症监护室(ICU)中发生肺部感染(44例)和没有发生肺部感染(23例)的昏迷病人抑酸药应用情况及胃液PH值,胃液及呼吸道分泌物培养结果。结果发生肺部感染的昏迷病人抑酸药应用时间明显较长(4.3±1.7天vs2.9±1.2天,P<0.05),胃液PH值(3.9±1.6vs1.7±0.7,P<0.05)和胃液培养阳性结果(31%vs13%)明显增高,胃液培养和肺部病原体菌种的一致性和构成比类似。结论胃液PH值和胃腔定植菌监测对于防治昏迷病人的肺部感染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杨秀洁简燕卜会驹林小茂秦志梅
- 关键词:昏迷肺部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