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砥石

作品数:40 被引量:616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3篇天文地球
  • 20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8篇油气
  • 11篇凹陷
  • 11篇成藏
  • 6篇页岩
  • 6篇页岩气
  • 6篇油气成藏
  • 6篇油田
  • 6篇盆地
  • 6篇勘探
  • 5篇地层
  • 5篇新近系
  • 5篇油藏
  • 4篇地质
  • 4篇东营凹陷
  • 4篇岩性
  • 4篇油气藏
  • 4篇沾化凹陷
  • 4篇气藏
  • 4篇流体
  • 4篇包裹体

机构

  • 26篇中国石油化工...
  • 10篇中国地质调查...
  • 7篇中国石油大学...
  • 6篇中国地质调查...
  • 4篇成都理工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科学院南...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华北油田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北京勘察技术...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40篇石砥石
  • 12篇王永诗
  • 7篇张善文
  • 6篇张聪
  • 5篇张子亚
  • 3篇包书景
  • 3篇朱家俊
  • 3篇杨贵丽
  • 3篇苑坤
  • 2篇林拓
  • 2篇张盛
  • 2篇顾琳
  • 2篇彭传圣
  • 2篇王大华
  • 2篇李文涛
  • 2篇赵应权
  • 2篇姜秀芳
  • 2篇方欣欣
  • 2篇王学军
  • 1篇宋广达

传媒

  • 9篇油气地质与采...
  • 4篇成都理工大学...
  • 3篇石油勘探与开...
  • 2篇海洋石油
  • 2篇石油大学学报...
  • 1篇煤炭技术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石油学报
  • 1篇地质科学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地质与勘探
  • 1篇海相油气地质
  • 1篇沉积与特提斯...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中国海上油气...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岩性油气藏
  • 1篇科技成果管理...

年份

  • 5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5
  • 4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6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济阳坳陷太平油田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研究被引量:15
2005年
济阳坳陷太平油田主要含油层段为新近系馆陶组下段,具有典型的网毯式成藏特点。作者运用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太平油田馆下段成藏条件。馆陶组下段块状砂岩层厚度大、分布广、物性和连通性好,即所称的“毯”。长期活动的义东断层连通了古近系烃源岩和“毯”,是油气运移的网。由此建立了太平油田新近系地层超覆油藏模式,古地貌形态和砂岩分布特征控制了地层超覆油藏和小型披覆背斜油藏的分布。
石砥石
关键词:太平油田馆陶组地层超覆
水基钻井液浸泡对浅层声波测井的影响及校正方法被引量:13
2004年
采用水基钻井液时 ,浅层声波时差测井受井眼垮塌及泥岩蚀变的影响严重 ,而采用油基钻井液能获得原状地层的声波时差。分析胜利油区水基钻井液和油基钻井液条件下馆陶组声波时差变化与岩性的对应关系 ,建立了声波测井环境校正方程。 40余口井用该方法校正声波测井资料 ,用校正后资料做的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实际地震道的相位、能量的对应关系良好。图 5参
朱家俊张善文王永诗石砥石顾琳
关键词:声波测井油基钻井液水基钻井液环境校正
济阳拗陷青东凹陷反转构造及其控藏作用被引量:4
2015年
探讨渤海湾盆地青东凹陷反转构造特征、成因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通过对区域构造应力场调查、三维地震构造解释、构造组合样式分析、油气藏特征研究,表明反转构造是基底断裂古近纪伸展断陷期张扭性活动和古近纪末反转期压扭性活动叠加的结果,并控制形成了多种类型圈闭。基底断裂沟通了烃源岩,其古近纪末反转与烃源岩大量排烃期一致,成为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
石砥石张聪杨贵丽张盛刘晓林许晓凤
关键词:基底断裂
济阳坳陷沾化地区断裂特征及其与成藏要素和油气分布的关系被引量:29
2012年
济阳坳陷沾化地区发育网格状断裂,油气分布复杂。通过分析区域应力场和断层活动性,探讨了沾化地区断裂特征及其对成藏要素和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受郯庐断裂带不同时期走滑作用影响,沾化地区先后发育早期北西向和晚期北东向、(近)东西向3组断裂,断裂叠加呈网格状分布。早期北西向的罗西、孤西和五号桩3条逆冲断层,控制形成了罗西、垦利—埕东和垦东—埕岛3条北西向的潜山披覆构造带,并与晚期北东向和(近)东西向断裂叠加,形成了沾化地区多位序潜山披覆构造并存的构造格局。研究区北西向断裂自西向东依次消亡,北东向和(近)东西向断裂自南向北具有"琴键式"迁移规律,含油层系自西向东、自南向北具有依次增多的规律;同一构造带上,不同位序潜山披覆构造控制了油气的富集层段。
方旭庆蒋有录石砥石
关键词:郯庐断裂带油气分布
应用流体包裹体研究油气成藏时要注意的问题
流体包裹体一般发育在成岩矿物颗粒、自生矿物次生加大边、成岩胶结物或封闭的微裂隙中。油气运移富集过程中所形成的次生包裹体记录了油气从生成、运移到聚集成藏过程中的各种物理、化学条件信息,如温度、压力、组分、盐度、pH、Eh和...
卓勤功石砥石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油气成藏成藏期次
文献传递
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以济阳坳陷新近系为例被引量:278
2003年
根据济阳坳陷新近系油气成藏特点 ,提出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概念。该体系为 3层结构 :下部为油源通道网层 ,中部为仓储层 ,上部为油气聚集网层 ,这种岩相结构由河流层序发育过程中可容空间的变化速率从小到大所决定。在济阳坳陷北部 ,油源通道网层由古近系和断裂网构成 ,切入烃源岩的油源断裂起油气向上运移的单向阀作用 ,为新近系提供它源油气 ;仓储层为新近系馆陶组下段低位域辫状河流相砂砾岩 ,连通性好、分布广、厚度大 ,蓄积来自古近系的油气形成毯状聚集 ;油气聚集网层为新近系馆陶组上段、明化镇组的退积域和高位域沉积 ,以曲流河相为主的砂体平面呈树枝状 ,剖面呈透镜状 ,油气通过砂体 断裂输导网络运移聚集。对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中石油运移、聚集过程的二维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 ,在油源断裂幕式活动的地震泵作用下 ,周期性沿断裂向上输送的油气首先充注仓储层 ,呈毯式以放射状方式运移 ,通过沟通仓储层与上覆岩层的断裂进入上覆砂层的油在断裂两侧的砂体聚集成藏。济阳坳陷新近系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已发现 3类 9种油 (气 )藏类型 ,潜山披覆构造主体及其周围分布构造型油气藏组合 ,储量丰度大 ;岩性型油气藏组合受河道控制 ,分布范围广 ,横向变化大 ,油水关系复杂 ;缓坡构造带分布地层型油气?
张善文王永诗石砥石徐怀民
关键词:油气成藏体系新近系河流相层序垂向运移侧向运移
济阳坳陷新近系地层油藏特征——以太平油田为例被引量:27
2006年
由于河流相沉积受控于古地貌形态,并在凸起边缘部位形成地层超覆圈闭,因此济阳坳陷新近系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太平油田主要含油层段为新近系馆陶组下亚段,根据构造演化、沉积储层特征及油源对比分析,认为“网毯式”输导体系是该油田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古地貌控制了地层的分布和储层的发育程度;地层超覆边界控制了各砂层组的含油性,从而形成了典型的地层油藏组合。
王永诗石砥石
关键词:新近系地层油藏成藏模式太平油田
斜坡带岩性油藏的形成条件与勘探技术———以孤岛西部斜坡带沙三段为例被引量:7
2006年
斜坡带是岩性油藏发育的有利区带,也是济阳坳陷油气勘探的重点。以孤岛西部斜坡带沙三段为例,研究了斜坡带构造演化、沉积体系特征及其与油气运移、成藏的关系,指出扇三角洲砂体是形成岩性油藏的基础,断层的同沉积活动控制岩性油藏的形成与分布。通过分析沙三段储层与围岩速度特征,选用测井约束反演技术,对沙三段岩性油藏储层的空间展布进行了预测和描述。预测与实钻结果吻合较好,实钻误差平均为11%。
石砥石
关键词:斜坡带扇三角洲岩性油藏沙三段
宏观导电机理下的泥质砂岩含水饱和度解释模型被引量:27
2003年
认为泥质砂岩的导电体积由两部分组成 ,即完全被束缚水占据的微孔隙 (孔喉半径小于 0 .1μm ,其中的流体不能渗流 )导电体积和有效孔隙中被可动水、束缚水占据部分的导电体积 ,泥质砂岩的整个导电响应为二者之和 ,但二者导电体的导电特性不同 ,各有其不同的几何因子。考虑成岩过程中地层水的变化和阳离子的交换吸附作用 ,提出泥质砂岩含水饱和度的双孔隙导电体积解释模型 ,模型所有特征参数均可由测井解释获得 ,并有明确的地质和物理意义 ,可与岩心数据对比。应用该模型解释胜利油区孤东油田 3口井的馆陶组泥质砂岩含水饱和度 ,解释结果与其油基钻井液取心分析的含水饱和度数据对应良好。图 2表 1参
朱家俊耿斌耿生臣王学军石砥石
关键词:泥质砂岩地层水导电机理含水饱和度
含油气盆地地层水演化过程中含烃酸性流体的浸入效应——以东营凹陷胜坨油田为例被引量:10
2011年
为了认识油气成藏过程中地层水的变化规律,确认水—岩—油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成岩标志及对成藏的标识性,通过对胜坨油田重点钻井剖面岩心测试和地层水资料的分析,将东营凹陷地层水演化分为5个阶段,对应5种流体类型,分别为同沉积地层水(第1期流体)、混入型地层水(第2期流体)、含烃流体(第3期流体)、幕式含烃酸性流体(第4期流体)、碱性化流体(第5期流体)。研究发现,在第3和第4期流体活动过程中有大量的含铁碳酸盐、铁质集晶和自生高岭石等矿物。通过电子探针化学成分对比分析,证实其与油气主成藏期对应的含烃酸性流体有关。根据对含铁碳酸盐、铁质集晶和自生高岭石在岩体内分布规律的追踪,阐述了成岩与油气成藏的关联性,为深化油气成藏聚集规律认识和最终勘探目标的确定提供了一种新的决策依据。
张守鹏张林晔王伟庆张存霞刘成东石砥石
关键词:含油气盆地东营凹陷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