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贵明
- 作品数:33 被引量:116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历史地理更多>>
- 克罗恩病与肠结核的鉴别诊断研究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对比研究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与肠结核(intestinal tuberculosis,ITB)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内镜及病理特点,为两者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医院2016-01/2020-09月收治的34例CD及46例ITB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内镜特征及病理特点等资料。结果与ITB相比,CD患者男性多见,好发于年轻人,城市人口高发,确诊时间长(P<0.05),而ITB肠外结核病史比例更高(P<0.05)。CD患者肠梗阻、肛周病变、肠外表现多于ITB患者,而ITB患者盗汗、腹水多于CD患者(P<0.05)。CD患者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erinuclear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pANCA)、抗酿酒酵母抗体(perinuclear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SCA)阳性率明显高于ITB患者(P<0.05),CD患者结核菌杆菌纯蛋白衍化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PPD)阳性率、结核感染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 gamma release assays,IGRAs)阳性率、胸片/胸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异常比例均低于ITB患者(P<0.05)。CD患者纵向溃疡、鹅卵石征、节段性病变、病变≥4个节段、累及直肠、黏膜桥形成更加多见(P<0.05),而ITB患者环形溃疡、回盲瓣固定开放检出比例更高(P<0.05)。CD患者病理组织学检查神经节细胞增生、裂隙样溃疡、多部位炎症细胞浸润、隐窝结构破坏、淋巴细胞聚集/淋巴小结、非干酪样肉芽肿更加多见(P<0.05),而干酪样肉芽肿、组织抗酸染色阳性仅在ITB患者检出,且检出比例不高。结论CD与ITB临床鉴别诊断困难,综合分析临床、实验室检查、内镜及病理特点等资料做出判断,可提高诊断准确率。构建鉴别诊断模型是值得研究的一个方向。
- 王贵明李丹青蔡少薇叶丽芳李亦明龙中华钟碧玲
- 关键词:克罗恩病肠结核内镜病理
- 垂体瘤转化基因、p53蛋白在大肠腺瘤与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
- 2012年
- 目的探讨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和p53蛋白在大肠腺瘤、大肠癌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0例大肠腺瘤和42例大肠癌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的PTTG、p53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以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PTTG在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14%(3/42),p53蛋白未见阳性表达;PTTG、p53蛋白在大肠腺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00%(41/50)和90.00%(45/50),表达强度均未达到过度表达标准;PTTG、p53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10%(37/42)和95.24%(40/42),其中部分呈过度表达,过度表达率分别为45.24%(19/42)和69.05%(29/42)。PTTG和p53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及大肠腺瘤组织,且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低于大肠腺瘤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大肠腺瘤组织中,兀TG与p53蛋白的阳性表达密切相关(P〈0.05),但在大肠癌组织中,两者之间的阳性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o此外,PTTG的过度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1),p53蛋白的过度表达则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PTTG、p53蛋白的阳性表达在大肠腺瘤组织中密切相关,两者联合观察可以作为大肠腺瘤癌变的分子指标;PTTG、p53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呈过度表达,PTTG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TTG的过度表达可以作为判断大肠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的分子指标。
- 刘若丹钟碧玲李亦明王贵明陈艳宇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肿瘤抑制蛋白质P53垂体瘤转化基因
- 液基薄层细胞学对早期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对早期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 663例液基薄层细胞学的检查结果按年龄分组进行分析,对细胞学结果阳性且自愿接受阴道镜和病理活体组织检查(活检)的组织学结果与细胞学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细胞学结果的符合率。结果:共有509例细胞学阳性,占8.99%,其中40~49岁组阳性率最高,达14.12%;有405例细胞学阳性病例接受组织活检,占79.57%,总的结果符合率为64.44%,其中鳞状细胞癌、非典型腺细胞、子宫颈管原位腺癌的符合率为100.00%。结论: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对早期宫颈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筛查出早期病变并发现早期癌变,适合大范围普查。
- 周扬帆李艳杨晓扬曾俐琴陈艳宇王爱武王贵明彭芳权莉谭夕
- 关键词:液基薄层细胞学早期宫颈病变
- 基质金属蛋白酶-10、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蛋白在组织细胞肉瘤转移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 2019年
-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0(MMP-10)、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组织细胞肉瘤转移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将L-Ⅱ瘤细胞(初代细胞)接种小鼠腋部皮下,取其肺转移灶制成悬液接种另一小鼠,再取其肺转移灶组织继续传代至第9代。分别用初代细胞和第九代细胞建立小鼠移植瘤模型,比较两种细胞的移植瘤小鼠生存时间、肿瘤大小;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上述瘤组织中IGF-1与MMP-10的表达。【结果】第9代瘤株成瘤速度快于初代瘤株;两类细胞的小鼠带瘤生存时间分别为(29.23±2.90)d和(23.66±2.97)d,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9代瘤株诱发的腹水中IGF-1、MMP-10蛋白表达较初代的瘤株表达上调。【结论】IGF-1、MMP-10在第9代瘤株小鼠模型中表达增强,提示IGF-1、MMP-10在组织细胞肉瘤转移的过程中可能起到了一定作用,为组织细胞肉瘤转移预测提供参考。
- 彭芳钟碧玲陈艳宇王贵明朱建思
- 关键词:蛋白质类
- 颅面骨纤维结构不良恶性变1例报道被引量:1
- 2019年
- 纤维结构不良( fibrous dysplasia,FD),又称为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是一种发生在骨髓腔内的良性纤维性骨病,可为单骨性或多骨性[1]。单骨性 FD最好发于颅面骨[2],颅面骨纤维结构不良易早期发现,出现面部畸形。颅面骨FD自发恶性变为骨肉瘤的病例罕见。现回顾性分析报道1例颅面骨FD自发骨肉瘤恶性变病例,结合文献复习对本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鉴别诊断进行初步探讨。
- 王贵明钟碧玲王爱武陈艳宇李亦明谭夕
- 关键词:颅面骨纤维结构不良骨肉瘤
-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的病理组织学观察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 研究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乳腺的病理组织学改变,探讨导致并发症的可能原因.方法 收集87例因注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隆乳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手术取出物,固定后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取出组织的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常见的临床症状为乳房硬结包块、注射物游走、疼痛以及感染.手术取出物最主要的病理组织学改变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在乳房内脂肪、腺体及肌肉组织内渗透、游走.注射凝胶周围组织最集中的改变是异物反应(34/87,39.08%),未见明确纤维化或纤维性包膜.部分病例(12/87,13.8%)可见腺体组织破坏及炎症改变,未见致癌性改变.结论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是一种游走性物质,在乳腺组织内弥漫渗透,不能完全被吸收.聚丙烯酰胺水凝胶能诱导异物反应,形成不同阶段的病理组织学构像,对周围腺体组织及肌肉组织有一定损害作用.
- 钟碧玲罗盛康陈艳宇王贵明李亦明权莉
- 关键词:乳房成形术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并发症病理组织学
- EWSR1-CREB1融合的肺原发性黏液样肉瘤一例被引量:3
- 2018年
- 患者男,49岁。因"咳嗽伴痰中带血20余日"于2018年1月4日入院。患者于20余日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咳嗽,以晨间为主,伴有痰中带血,无气促、呼吸困难,无午后低热、盗汗,无头痛、头晕。于当地医院就诊,行胸部CT检查于右肺门处见一占位性病变(图1),考虑肺癌。患者平素身体良好,有吸烟史20余年,每天约30支,否认有软组织肿块手术史,入院后行血清肿瘤学标志物检测未见异常。
- 黄晓明陈艳宇钟碧玲王贵明王爱武周扬帆李亦明谭夕
- 关键词:肺原发性黏液样阵发性咳嗽肉瘤胸部CT检查软组织肿块
- 膜联蛋白A1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21年
- 膜联蛋白A1(Annexin A1,ANXA1)是钙离子依赖的磷脂结合蛋白Annexins超家族中的一员,具有高度保守的C端中心结构域和独特的N末端。研究表明ANXA1与炎症、肿瘤密切相关,在肿瘤发生、发展以及侵袭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着重对ANXA1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王贵明钟碧玲
- 关键词:膜联蛋白A1胃癌癌前病变生物学标记
- PTTG和p53的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和p53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1例大肠癌标本和42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的PTTG和p53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PTTG蛋白和p53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过度表达率分别为73.2%和70.4%,均明显高于其在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7.1%和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PTTG的过度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01),p53的过度表达则与淋巴结转移不相关(P>0.05)。[结论]PTTG在大肠癌组织中呈过度表达,并与淋巴结转移有关,可以作为判断大肠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的分子指标。
- 钟碧玲彭辉李亦明王贵明陈艳宇
- 关键词:大肠癌PTTGP53免疫组织化学淋巴结转移
- 血清淀粉样蛋白A及降钙素原水平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1
- 2020年
-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及降钙素原(PCT)水平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7-12月该院儿科住院的儿童感染性疾病患者160例,分为细菌感染组85例和病毒感染组75例,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65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各组间血清中SAA、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及淋巴细胞计数(LYMPH)的水平,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SAA、PCT、CRP、WBC及LYMPH对儿童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细菌感染组急性期SAA、PCT、CRP水平及WBC升高(P<0.05),而病毒感染组急性期SAA、LYMPH升高(P<0.05)。细菌感染组SAA和PCT的mRNA表达水平较病毒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升高(P<0.05)。SAA、PCT、CRP、WBC对儿童细菌感染性疾病具有诊断价值(P<0.05),而SAA、LYMPH对儿童病毒感染性疾病具有诊断价值(P<0.05)。结论SAA水平在儿童细菌和病毒感染时均升高,而PCT水平在细菌感染时升高,动态监测血清SAA、PCT水平变化,对临床指导用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曾伍姣张知洪王贵明陈令民李亦明
- 关键词:血清淀粉样蛋白A降钙素原儿童感染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