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良君

作品数:9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肿瘤
  • 3篇外斜
  • 3篇外斜视
  • 3篇斜视
  • 3篇间歇性外斜
  • 3篇间歇性外斜视
  • 3篇NM23H1
  • 3篇VEGF
  • 2篇眼部
  • 2篇眼部恶性肿瘤
  • 2篇视觉
  • 2篇细胞
  • 2篇恶性
  • 2篇恶性肿瘤
  • 2篇NF-KBP...
  • 2篇NF-ΚB
  • 2篇表达及意义
  • 1篇调节性
  • 1篇调节性近视
  • 1篇血管

机构

  • 8篇烟台市烟台山...
  • 1篇潍坊医学院
  • 1篇青岛大学

作者

  • 9篇王良君
  • 4篇李超英
  • 3篇康烨
  • 2篇孙玉芬
  • 1篇王君婷
  • 1篇魏俊
  • 1篇李臻
  • 1篇王海辉
  • 1篇王海辉
  • 1篇杨旭梅
  • 1篇王利华
  • 1篇张绍梅
  • 1篇金成文
  • 1篇孙金凤
  • 1篇姜丹
  • 1篇唐可欣

传媒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山东大学基础...
  • 1篇青岛医药卫生

年份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眼眶良性淋巴上皮病变的初步探讨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初步探讨眼眶良性淋巴上皮病变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烟台市烟台山医院眼科自2003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眼眶良性淋巴上皮病变21例。对患者的一般临床表现、CT特征以及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 21例眼眶良性淋巴上皮病变患者中以女性、双眼发病者居多,表现为泪腺区持续性、对称性、无痛性肿大,少数伴有口干,伴有不同程度的唾液腺肿大;CT检查均表现为泪腺区边界清楚的均一性密度增高影。21例患者中17例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1或2个疗程,症状、体征明显减轻;4例患者对激素冲击治疗效果不明显。结论眼眶良性淋巴上皮病变以临床诊断为主;多数眼眶良性淋巴上皮病变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首次治疗时可行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
郝友娟孙金凤王君婷王良君
关键词:良性淋巴上皮病变泪腺糖皮质激素
间歇性外斜视术后双眼视觉重建的临床研究
康烨郝友娟王良君魏俊张绍梅姜丹娄勤英王海辉
间歇性外斜视是儿童常见眼病,在各种外斜视中占80%,国内统计3~5岁的发病者最多。由于间歇性外斜视临床发病率高,具有潜伏性,临床表现较隐蔽。如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正确,就会错过双眼视功能形成的可塑期。间歇性外斜视逐渐转...
关键词:
关键词:间歇性外斜视术后
nm23H1、VEGF和NF-kBP65在眼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1、检测肿瘤转移抑制基因蛋白nm23H1、血管生成因子VEGF以及细胞核因子NF-kBP65蛋白在视网膜母细胞瘤(RB)、眼睑基底细胞癌、眼睑鳞状细胞癌和睑板癌中的表达.2、探讨它们与眼部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王良君
关键词:眼部恶性肿瘤
文献传递
nm23H1和NF-κBP65在眼睑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 :检测肿瘤转移抑制基因蛋白nm2 3H1和细胞核因子NF -κBP6 5蛋白在眼睑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 ,探讨它们与眼睑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nm2 3H1和NF -κBP6 5蛋白在 39例眼睑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 ,并测定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值 (OD值 ) ,用SPSS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nm2 3H1和NF -κBP6 5在正常视网膜及眼睑组织细胞中呈阴性表达 ,在眼睑基底细胞癌中呈阳性表达。在肿瘤组织细胞中与在正常组织细胞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在眼睑基底细胞癌的原发组与复发组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nm2 3H1和NF -κBP6 5均参与眼睑基底细胞癌的形成 ,与眼睑基底细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王良君李超英孙玉芬
关键词:NF-ΚB眼睑肿瘤基底细胞癌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VEGF和NF-κB P65表达及意义被引量:5
2004年
①目的 探讨血管生成因子VEGF和细胞核因子NF κBP6 5蛋白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视网膜母细胞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②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VEGF和NF κBP6 5蛋白在 36例视网膜母细胞瘤中的表达情况。③结果 NF κBP6 5在正常视网膜中呈阴性表达 ,VEGF在正常视网膜中呈弱阳性表达 ,而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两者均呈阳性表达。两者在肿瘤组织细胞中的表达与在正常组织细胞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 (F =1 5 2、1 2 3,q =4 0 .1 1、2 7.2 0 ,P <0 .0 5 )。且VEGF在视网膜母细胞瘤视神经浸润组与未浸润组的表达之间也有统计学差异 (q =1 0 .5 3,P <0 .0 5 )。 ④结论 VEGF和NF κBP6 5均参与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形成 。
王良君王利华李超英
关键词:视网膜母细胞瘤血管生成因子NF-KB
Nm23H1、VEGF和NF-Kbp65在眼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王良君李超英孙玉芬王利华杨旭梅
研究表明肿瘤的重要生物学特性是细胞的增殖失控,造成的组织异常增生。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此过程中有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失活以及许多相关因子的参与,目前已知的此类因子约10余种,并且仍在发现新的因子。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关键词:
关键词:恶性肿瘤癌基因
家兔视觉诱发电位正常值观测
2005年
目的观察家兔正常视觉诱发电位(visualevokedpotential,VEP)基本波形,测定其主波成分有关参数的正常值。方法采用棋盘格模式翻转(patternreversal,PR)刺激,在大脑皮层相应视觉区记录家兔全野模式翻转视觉诱发电位(PRVEP)。结果家兔正常PRVEP由NPN三相波组成,其中P波的潜伏期、波幅、时程分别为119.60±5.20ms、9.60±3.30u、64.00±8.90ms。左右眼P波潜伏期,波幅及时程无侧间差异(P>0.05),且各参数与性别无关(P>0.05)。结论NPN复合波中P波最明显,也最稳定,是检测PRVEP的可靠指标。
李超英王良君李臻金成文唐可欣
关键词:视觉诱发电位正常值
间歇性外斜视儿童手术前后近视情况的临床观察
2010年
间歇性外斜视是共同性外斜视中最为常见的一类,是儿童常见眼病,在各种外斜视中占80%,主要临床表现为有时正位,有时外斜视,在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或看远时出现外斜视或外斜更明显[1].是否出现斜视主要与患者的融合功能能否控制眼位有关.
康烨郝友娟王良君
关键词:间歇性外斜视调节性近视儿童
间歇性外斜视术后双眼视觉重建的临床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手术前后双眼视功能的临床早期变化规律,对手术时机和双眼视功能预后做出合理的判断提供帮助。方法选择在斜视矫正术后获得眼正位的102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双眼裸眼视力或矫正视力均≥0.9,无明显屈光参差者。按接受手术年龄分为三组:A组3~5岁、B组6~8岁、C组≥9岁,每组34例。三组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3.20±1.20)岁、(3.80±1.50)岁和(4.08±1.78)岁;病程分别为(2.15±1.45)年、(3.42±2.42)年和(6.80±5.10)年;斜视度分别为(30.50±5.50)△、(47.50±12.56)△和(63.25±13.80)△。采用三棱镜加遮盖法检查6m及33cm的远近斜视度,以三棱镜度记录;以《数字化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查近立体视;同视机检查远立体视。术后2周和6周随访。结果(1)从双眼视觉的恢复和重建及功能治愈来讲,A、B组优于C组。(2)术后观察6周,双眼视觉功能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发病年龄、手术年龄、病程与术后双眼视觉的恢复、重建及功能治愈有密切关系,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时机为<9岁比较合适。(2)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术后眼位为正位,年龄小的患者双眼视觉的恢复、重建快。
康烨王良君王海辉
关键词:外斜视视觉双眼眼外科手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