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
- 作品数:30 被引量:170H指数:7
-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张家口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张家口市科技局科技攻关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天文地球更多>>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对血清核转录因子(NF-κB)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68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西药,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1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F-κB、TNF-α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12个月时,研究组患者血清HBV DNA、AST、ALT、NF-κB、TNF-α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疗效显著,可以降低患者血清NF-κB、INF-α水平,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王浩
-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F-KBTNF-Α
- 氧化苦参碱联合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LR9信号通路的影响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联合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LR9信号通路的影响,旨在探讨氧化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诊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氧化苦参碱治疗,疗程为6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采用Real time-PCR和Western blot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TLR9信号通路关键信号分子(TLR9、My D88、TRAF6、IRF7)mRNA和蛋白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血清抗病毒细胞因子[干扰素(IFN)-α、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7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TLR9、My D88、TRAF6、IRF7 mRNA和蛋白表达及IFN-α、IFN-γ、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升高程度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化苦参碱联合拉米夫定能够发挥有效的抗HBV作用,其机制与激活TLR9信号通路、诱导抗病毒细胞因子释放有关。
- 王浩高淑林杨晶晶
- 关键词:氧化苦参碱拉米夫定慢性乙型肝炎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细胞因子
- 张家口地区手足口病发展趋势探讨被引量:1
- 2015年
- 通过总结2008~2012年张家口地区手足口病的发病情况,探讨本地区手足口病的发展趋势,为制定今后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应用Excel软件进行整理数据,运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5年本地区手足口病患者共20595例,男女比为1.38:1,其中3岁以下发病数占总数高达49%,5岁以下发病数占总数高达81%。散居儿童发病数与幼托儿童发病数之比为2.84:1,时间大多数区、县以5~10月为主,呈单峰流行,高峰在6~7月。自2008始呈现三年一周期,而且每一周期的第二年发病水平急剧上升。并且以临近北京周边的怀来县、赤城县发病数居高。 结论 针对本地区手足口病发展趋势概况,需要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员的管理,以3岁或5岁以下的散居儿童的预防和治疗为主,并且关注6~7月发病高峰及流行周期的规律。
- 吴红霞王杰许晓南王浩
- 关键词:手足口病
- 张家口地区107例病例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肝病的相关性研究
- 2012年
- 目的观察张家口地区人群乙肝病毒基因型及其与肝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巢式荧光实时定量PCR对107例乙肝病毒感染患者基因型进行检测;对患者肝病临床类型、血液乙肝病毒DNA定量、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甲胎蛋白、谷氨酰转肽酶等指标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①张家口地区乙肝患者乙肝病毒基因型主要以B型、C型与B+C混合型为主,107例患者中B型32例,C型30例,B+C混合型45例;②C型患者HBVDNA浓度、肝功能指标、甲胎蛋白、肝硬化发生率、肝癌发生率均显著高于B型及B+C混合型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张家口地区乙肝患者病毒基因型以B型、C型及B+C混合型为主,C型患者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率以及肝功能损害程度明显高于B型及B+C混合型患者。
- 卢成成志华刘金禄李采青王浩
- 关键词:乙肝病毒基因型
- 张家口地区白细胞介素-28B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肝细胞癌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8B(IL-28B)基因rs12979860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张家口居民肝细胞癌遗传易感性的关联及与环境因素间的交互作用。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肝细胞癌患者218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218例作为对照组,应用改良多重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检测两组IL-28B基因rs12979860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IL-28B基因rs12979860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肝细胞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并探究rs12979860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对肝细胞癌发病影响。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间IL-28B基因rs12979860位点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IL-28B基因rs12979860位点T等位基因可增加肝细胞癌发病风险(P <0. 05)。分层分析发现,在饮酒、乙型肝炎病毒(HBV)及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人群中rs12979860位点TT基因型相比TC+CC基因型,肝细胞癌发病风险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交互作用分析示,IL-28B基因rs12979860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饮酒、HBV及HCV感染均存在正交互作用。结论在张家口地区,IL-28B基因rs12979860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肝细胞癌遗传易感性明显相关,并与饮酒、HBV及HCV感染存在正交互作用,可增加肝细胞癌发病风险。
- 范敬静常彩芳王浩
- 关键词:肝细胞癌单核苷酸多态性
- 匹多莫德辅助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12年
-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国内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是肠道病毒71型(EV71),近年手足口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且重症病例亦明显增多,其疫苗尚在研究之中。虽然EV71病毒导致重症手足口病感染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清楚,但已有报道手足口病患儿免疫系统发生了复杂的变化。2009年7月至2010年9月,我科以免疫调节剂匹多莫德辅助治疗重症小儿手足口病,并观察其对患儿免疫功能等实验室指标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 高淑林王浩
- 关键词:手足口病匹多莫德
-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乙肝肝硬化的治疗价值探析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疗法对乙肝肝硬化的治疗价值。[方法]将2015-01—2016-12我院收治的16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中西医组,每组8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西医药物进行治疗,采用护肝、利尿、血白蛋白、抗病毒药物等进行对症支持治疗,中西医组则给予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西医同对照组,而中医疗法则给予软肝消积汤治疗。比较2组乙肝肝硬化缓解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腹水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干预前后患者乙肝肝硬化实验室相关生化监测指标,干预前后患者生存质量社会功能、生理功能和情感功能指标。[结果]中西医组乙肝肝硬化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中西医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腹水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2组乙肝肝硬化实验室相关生化监测指标相近,干预后中西医组乙肝肝硬化实验室相关生化监测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2组生存质量社会功能、生理功能和情感功能指标相近,干预后中西医组生存质量社会功能、生理功能和情感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对乙肝肝硬化的治疗价值高,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和生存质量,缩短治疗疗程,加速腹水消失,值得推广。
- 王浩
-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乙肝肝硬化
- 皮肤优化护理方案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皮肤疱疹的疗效被引量:22
- 2017年
- [目的]探讨皮肤优化护理方案治疗手足口病皮肤疱疹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3年6月我科收治的104例手足口病患儿设为对照组,2013年7月—2014年12月我科收治的98例手足口病患儿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手足口皮肤护理,观察组采用皮肤优化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儿皮肤恢复程度、临床预后及护理配合度。[结果]观察组入院3 d后、出院前皮肤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药依从性、皮肤清洁依从性、皮肤保护依从性得分及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疱疹溃疡愈合率100.00%,愈合时间3.07 d±0.52 d,对照组疱疹溃疡愈合率95.19%,愈合时间5.14 d±0.77 d,两组疱疹溃疡愈合率、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优化护理方案在手足口病患儿皮肤疱疹的皮肤恢复及疱疹溃疡愈合方面疗效满意,可以提高患儿护理配合度。
- 吴红霞王浩许晓南许芳
- 关键词:手足口病皮肤护理疱疹
- 肝康颗粒联合恩替卡韦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和肝康颗粒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8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照双盲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予以恩替卡韦治疗,研究组予以恩替卡韦与肝康颗粒联合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和研究组ALT复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CⅣ、LN、HA和PCⅢ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肝纤维化改善情况显著低于研究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及肝康颗粒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明显优于单一用药,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 王浩范敬静
- 关键词:恩替卡韦肝康颗粒慢性乙型肝炎
- 2008~2012年张家口地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总结2008~2012年张家口地区手足口病的发病情况,探讨本地区手足口病的发展趋势,为制订今后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手足口病发病数据来自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人口数来自于人口统计年鉴。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 ,应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整理,运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2008~2012年张家口地区手足口病患者共20 595例,男女性别比为1.38∶1,其中,3岁以下患儿占49%,5岁以下患儿占81%。散居儿童占68.34%,幼托儿童占24.09%。大多数地区发病时间以5~10月为主,呈单峰流行,高峰在6~7月。自2008年发病规律呈现3年1个周期,而且每一周期的第2年发病水平急剧上升,以临近北京周边的怀来县、赤城县发病数居高。结论针对本地区手足口病发展趋势概况,需要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员的管理,以5岁以下的散居儿童的预防和治疗为主,并且关注6~7月发病高峰及流行周期的规律。
- 吴红霞王杰许晓南王浩
-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