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欣

作品数:41 被引量:289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9篇手术
  • 6篇内镜
  • 6篇鼻内
  • 6篇鼻中隔
  • 5篇鼻内镜
  • 4篇术后
  • 4篇气管
  • 4篇气管切开
  • 4篇切开
  • 4篇外科
  • 4篇外科手术
  • 4篇镜检
  • 4篇鼻窦
  • 4篇鼻窦炎
  • 3篇烧伤
  • 3篇外伤
  • 3篇细胞
  • 3篇护理
  • 3篇鼻内镜下
  • 2篇医保

机构

  • 39篇北京积水潭医...
  • 2篇北京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有色金属...

作者

  • 39篇王欣
  • 21篇彭本刚
  • 17篇苗旭涛
  • 14篇李文军
  • 9篇孙轶青
  • 7篇赵景明
  • 6篇毕敬涛
  • 5篇郭晏同
  • 4篇朱思翔
  • 4篇刘亚奇
  • 4篇全世明
  • 3篇胡琳
  • 3篇柏楠
  • 2篇冯一勋
  • 2篇王戈平
  • 2篇韩冰
  • 2篇吴全
  • 2篇刘玉怀
  • 2篇崔爱民
  • 2篇刘晓雪

传媒

  • 5篇中国耳鼻咽喉...
  • 5篇临床耳鼻咽喉...
  • 3篇北京医学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武警医学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耳鼻咽喉(头...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年份

  • 3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7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 1篇1999
  • 1篇1997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骶尾部藏毛囊肿术后切口感染因素分析
2017年
目的分析骶尾部藏毛囊肿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提高藏毛疾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5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普外科收治的30例骶尾部藏毛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后Ⅰ期愈合患者与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的发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术前病程、住院时间、术前是否有脓肿形成、囊肿长度、切口长度、术中是否进行切口加压包扎及放置切口引流等指标。结果本研究30例患者中,Ⅰ期愈合23例,术后切口感染7例。Ⅰ期愈合患者术前病程明显长于术后切口感染患者,术前形成脓肿的比例明显高于术后切口感染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发病年龄、BMI、住院时间、囊肿长度、切口长度、切口加压包扎比例及放置切口引流比例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病程、脓肿形成是影响骶尾部藏毛囊肿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切口加压包扎及放置切口引流并不能改善术后切口感染率,间断水平褥式外翻法缝合切口有望成为改善术后切口感染的有效方式。
刘亚奇许方婧伟王欣胡琳张军崔爱民李文东柏楠赵景明毕敬涛
关键词:骶尾部切口感染加压包扎
骶尾部窦道7例的诊治体会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分析骶尾部窦道的病因及临床治疗。方法 7例骶尾部窦道患者,其中男性3例,女性4例,年龄22~59岁。采用手术治疗,术式依病灶而定。比较其临床表现、手术方式、术后病理及其预后。结果 7例患者均行单纯一期切除缝合,术中亚甲蓝染色保证完整切除。2例术后病理学诊断为表皮样囊肿,均为中年女性;5例为藏毛窦,年龄22~28岁(男性3例,女性2例),其中1例术后复发。结论骶尾部窦道病因不同,可依据年龄、分泌物性状、有无局部外伤及手术史等给予诊断,表皮样囊肿或畸胎瘤等保守治疗无效,需及时手术,对于多窦口或手术失败的藏毛窦,建议行off-midline手术,目前认为"裂上提"效果较佳,单窦口藏毛窦及其他病因可根据情况采取单纯一期切除缝合。
王欣毕敬涛郭晏同赵景明
关键词:藏毛窦表皮样囊肿手术治疗
烧伤后气管切开术96例分析
目的探讨烧伤后气管切开时机、术中注意事项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总结我科2002~2006年间气管切开术96例,其中男性64例,女性32例,年龄8~68 岁,平均44.8岁。病因均为火焰烧伤或者化学烧伤。根据吸入性损伤的范围...
朱思翔彭本刚王欣苗旭涛
关键词:气管切开术烧伤病人术后出血
文献传递
罗格列酮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的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大鼠肝星状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是否是通过PPARγ起作用。方法设立10μmol/L罗格列酮组、GW9662加10μmol/L罗格列酮组、对照组、GW9662组。采用RT-PCR方法检测PPARγ及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PARγ及Ⅰ型胶原蛋白表达;电泳迁移分析法(EMSA)检测PPARγ蛋白的结合活性;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测定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变化。结果10μmol/L罗格列酮组PPARγ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Ⅰ型前胶原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1);10μmol/L罗格列酮组PPARγ蛋白结合活性最强,α-SMA表达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结论罗格列酮对大鼠肝星状细胞的影响是通过PPARγ起作用的。
郭晏同赵景明王欣周迈焦岗军钟朝辉李涛冷希圣
关键词:肝星状细胞PPARΓ罗格列酮肝纤维化
外耳道成形术在鼓室成形中运用的体会
目的探讨外耳道成形术在鼓室成形手术中的运用体会及术后处理。方法 (1)临床资料 2005年6月至2006年11月22例患者接受鼓室成形术并同时行外耳道成形术,其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21~70岁,平均44岁。右耳10...
彭本刚王欣苗旭涛孙轶青李文军
关键词:外耳道成形术术后处理乳突根治术鼓室成形
文献传递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上气道阻塞平面分布的临床特征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了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清醒状态下上气道各个平面的阻塞情况,提高对OSAHS阻塞平面分布的相关临床特征的认识。方法对504例OSAHS患者通过鼻内镜、鼻声反射、鼻阻力、纤维喉镜联合Muller试验、扁桃体大小、Mallampati评分综合评估其清醒状态下上气道各个平面的阻塞情况。结果经综合评估,504例OSAHS患者中存在多平面阻塞者为49.8%,鼻咽平面阻塞及口咽平面阻塞者分别为66.9%、80.0%,未发现存在单纯喉咽平面阻塞的患者。266例重度OSAHS患者中,存在多平面阻塞者为66.2%,而存在鼻咽平面阻塞及口咽平面阻塞者分别为75.6%、90.6%。结论 OSAHS患者中存在鼻咽平面阻塞者约占66.9%,临床中应重视其在OSAHS发病中的作用;OSAHS患者中存在多平面阻塞者约占一半,重度患者中该占比明显增加。临床工作中应对OSAHS患者各个平面的阻塞情况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估,方能采取安全、有效的临床诊疗策略。
来佑青彭本刚杨静张宁王欣
关键词:诊疗策略
耳廓化脓性软骨膜炎的治疗3例报告
2009年
苗旭涛王欣彭本刚李文军
关键词:耳廓化脓性软骨膜炎换药治疗清创缝合药物治疗外伤后
气管切开术并发症分析被引量:35
2004年
目的 总结气管切开手术的临床经验 ,评价并发症发生率及烧伤后气管切开手术时机的选择 ,提出手术安全性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8例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发生 1 1例次并发症 ,发生率为 1 8.9%。 31例烧伤患者接受了气管切开手术 ,1 0例死亡 ,平均气管切开时间 2 6 .4h ;存活 2 1例 ,平均气管切开时间 1 0 .9h ,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严格按解剖标志操作 ,使用新型材料 ,可预防严重并发症发生。中、重度吸入性损伤之烧伤患者 ,宜在伤后 1
王欣
关键词:气管切开术并发症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气管黏膜
烧伤伴吸入性损伤行气管切开的抢救资料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的时机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对96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病患行气管切开观察其预后。结果96例气管切开成功抢救91例,死亡5例,发生并发症18例(18.75%)。烧伤后6 h内气管切开并发症发生率(14.3%)明显低于其他时间段,按照烧伤程度由重到轻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0%、17.3%、15.0%。结论头颈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尽早行气管切开是抢救生命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
朱思翔彭本刚王欣苗旭涛李文军
关键词:吸入性烧伤气管切开适应证
鼻内镜下不同止血填塞材料的选择及生物相容性被引量:4
2012年
背景:鼻腔填塞是治疗鼻出血和防止鼻腔鼻窦术后出血粘连或再狭窄的重要措施。目前国内外应用的鼻腔填塞材料多种多样,哪一种材料更适合填塞鼻腔,填塞材料能在鼻腔留置多长时间,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目的:综合分析鼻内镜下术后应用不同止血材料的现状及研究进展,揭示其各自的特点及应用前景。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1998-01/2008-12关于医用生物敷料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鼻腔;止血敷料;明胶海绵;纱布;藻酸钙敷料"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创伤修复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初检得到124篇文献,中文82篇,英文42篇,根据纳入标准选择22篇文章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不同填塞材料各具优点,也各有其局限性。术后应该针对各类鼻腔手术方式,范围、大小,出血性质不同,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不同止血材料的生物学特性,选择不同材料实行混合填塞和重点填塞。如何既能快速固定、有效止血,又可以减轻或避免止血后对鼻腔造成的不利影响,加快伤口愈合、减轻伤痛是鼻腔微创止血和材料填充亟待解决的难题。
李文军彭本刚王欣苗旭涛
关键词:止血敷料鼻腔明胶海绵藻酸钙敷料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