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慢性
  • 5篇肝炎
  • 4篇乙型
  • 4篇慢性乙型
  • 3篇乙型肝炎
  • 3篇慢性乙型肝炎
  • 3篇肝硬化
  • 2篇针刺
  • 2篇干扰素
  • 2篇干扰素治疗
  • 1篇血浆
  • 1篇氧化氮
  • 1篇一氧化氮
  • 1篇一氧化氮水平
  • 1篇乙型病毒
  • 1篇乙型病毒肝炎
  • 1篇硬变
  • 1篇针刺疗
  • 1篇针刺疗法
  • 1篇针刺治疗

机构

  • 6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作者

  • 6篇王志宏
  • 5篇岳蓓
  • 4篇吕淑兰
  • 2篇康鹏
  • 2篇王贵强
  • 1篇于建武
  • 1篇李明荣
  • 1篇李晓光
  • 1篇赵勇华
  • 1篇林兰意
  • 1篇张韦华

传媒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临床医药...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3篇2002
  • 3篇200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慢性乙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浆一氧化氮水平及其意义
2001年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与HBV致慢性肝损害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单一试剂、比色法检测 34例HBV致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浆NO水平 ,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总胆红素 (TBIL)、白蛋白 (ALB)、球蛋白 (GLO)水平。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结果 34例HBV致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浆NO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 (P <0 .0 1) ,且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腹水组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无腹水组 >慢性乙型肝炎组 ,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慢性乙型肝炎组血浆NO水平与ALT、AST呈正相关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腹水组及无腹水组血浆NO水平与ALT、AST、TBIL、GLO呈正相关 ,与ALB呈负相关。结论 NO在HBV致慢性肝损害中可能起重要作用。NO水平升高贯穿于HBV致慢性肝损害的全过程 。
宋光平吕淑兰王志宏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一氧化氮
针刺联合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被引量:18
2002年
为探讨针刺与α -干扰素联用对慢型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价值 ,将 5 8例慢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为针刺与α -干扰素联合治疗组 (观察组 ) ,另一组为单用α-干扰素组 (对照组 )。结果观察组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和ALT复常率于治疗后不同时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针刺与干扰素联合治疗慢乙肝可有效提高HBeAg阴转率和ALT复常率 ,并大大降低由单用α -干扰素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 ,扩大了干扰素的适用范围 ,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开创一条新路。
王志宏岳蓓林兰意徐杰于建武吕淑兰
关键词:针刺治疗干扰素慢性乙型肝炎疗效
针刺联合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
2002年
目的:为探讨针刺与α-干扰素联用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将5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对针刺与α-干扰素联合治疗组(观察组),另一组为单用α-干扰素组(对照组)。结果:观察组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和ALT复常率于治疗后不同时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针刺与干扰素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有效提高HBeAg阴转率和ALT复常率,并大大降低由单用α-干扰素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扩大了干扰素的适用范围,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开创一条新路。
王志宏岳蓓
关键词:针刺疗法干扰素中西医结合
慢性乙型病毒肝炎、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和腹水中MIF、TNF-α及IL-6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TNF-α及IL-6这三中细胞因子在慢性乙型病毒肝炎和肝炎肝硬化形成和发展中的潜在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18例慢性乙型病毒肝炎和36...
张韦华岳蓓王贵强吕淑兰王志宏赵勇华康鹏
关键词:慢性乙型病毒肝炎肝炎肝硬化MIFTNF
文献传递
腺苷蛋氨酸治疗酒精性肝硬变44例被引量:3
2001年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酒者及饮酒量越来越多,酒精性肝硬变(AC)的发病率也不断增加[1-6,29].乙醇直接作用于肝细胞和细胞的内质网膜,显著地抑制胆汁的流动和胆盐的分泌,其肝脏的毒性是由于与乙醇氧化还原改变及代谢紊乱所致,增加胶质的形成[7].酒精使腺苷蛋氨酸消耗明显增加,亦消耗谷胱苷肽.目前治疗酒精性肝硬变无特效的药物,腺苷蛋氨酸(Ademetionine)有抑制酒精所致的纤维化,也能影响乙醇所致的氧化反应[8].我们对44例酒精性肝硬变,应用腺苷蛋氨酸治疗,观察其疗效.
岳蓓王志宏李明荣康鹏尹雪松宗晓楠
关键词:肝硬化酒精性甲硫氨酸肝功能试验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功能的研究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 (DC)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体内病毒持续感染的关系。方法 从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 ,用含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 ,白细胞介素 (IL) 4的AIM V无血清培养基诱导培养DC。观察DC外部形态和超微结构 ,检测DC表型 ,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 ,检测DC诱导同种异体静止T细胞增殖的能力和上清中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实验组DCCD86表达率为 (5 2 4± 13 3) %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83 7± 15 8) % (P <0 0 1) ;实验组DC诱导同种异体静止T细胞增殖的能力每分钟液闪计数值 (cpm)为 192 4 5± 2 7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 6 5 2 9± 32 18(P <0 0 1) ;实验组MLR中IL 12p40 平均值为 (40 4± 10 3)ng/L ,干扰素γ平均值为 (7891± 82 1)ng/L ,分别低于对照组 (80 2± 2 0 5 )ng/L和 (13490± 15 5 4 )ng/L(P <0 0 0 5 )。结论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DC功能低下 ,提示与HCV持续感染有关。
李晓光吕淑兰王贵强岳蓓王志宏
关键词:慢性丙型肝炎树突状细胞DC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