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前锋 作品数:38 被引量:357 H指数:12 供职机构: 福州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文化科学 更多>>
中国中高纬地区植被物候对干旱的响应特征研究 2024年 植被物候直接影响其生物量,调控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目前,气候变化(尤其干旱)对中国中高纬度植被物候的影响依然不清楚。因此,文章基于GIMMS NDVI3g数据集,提取中国30°N以北地区中多种植被类型生长季的开始日期(Start of the Season,SOS)与结束日期(End of the Season,EOS)两物候参数。然后结合野外观测数据,验证提取物候参数结果可靠性,并结合饱和水汽压差(Vapor Pressure Deficit,VPD)与改进后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探究植被物候对干旱的响应特征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地区的植被物候变化呈现明显的差异性,单季植被与双季植被第1个生长季的SOS集中在每年的第30~180天,而双季植被第2个生长季的SOS集中在每年的第200~220天。单季植被与双季植被第1个生长季的EOS主要集中在每年的第180~300天,双季植被第2个生长季的EOS主要集中在每年的第260~300天。(2)森林季前VPD的上升导致植被的SOS提前及EOS延迟;草地季前VPD上升导致植被的SOS滞后以及EOS提前。(3)研究区内大部分地区的SPEI与植被的SOS、EOS均呈正相关,即干旱促使该地区植被的SOS、EOS提前。 王前锋 陆锦阔 张容容关键词:植被物候 通过林火迹地边界反向推演火源位置的方法 本发明提出一种通过林火迹地边界反向推演火源位置的方法,将研究区域内数据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网格数据集,数据包括(地形数据,气象数据,可燃物数据);然后将在研究区域内的实际火灾边界提取出来成为矢量多边形,在同一坐标系下,叠加... 李建微 毕胜 朱馨 伍跃飞 郭伟 王前锋基于遥感反演的福清核电站周边水体表面温度的时空特征 2024年 利用劈窗算法反演福清核电站及周围水体表面温度,并与榕海Ⅱ号和筶杯岛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分析温排水对周边水域温度的影响,并研究水温的时序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遥感数据反演结果与实测数据的拟合效果良好,R^(2)=0.94,呈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2)通过反演得到的两个站点水温数据呈现相似的波动和年变化特征,整体表现为稳定的上升趋势。榕海Ⅱ号站点的升温趋势更为明显,筶杯岛站点的波动幅度更大。3)福清核电站排水口周边水域的温度与温度升高的时空差异显著,存在明显分异现象,距离排水口越近的水域温度和温度升高级别越高。其中,夏季和秋季受温排水影响范围和程度最大。研究结果为核电站温排水的监测、评估及合理排放提供理论支撑,对有效避险潜在安全危害,减轻生态环境破坏具有重要意义。 曾心蕊 黄聚聪 林明贵 万玲玲 王前锋关键词:遥感反演 劈窗算法 MODIS 不同地形分级下的尉犁县土地覆被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 2011年 选取新疆尉犁县作为研究区,以1980年和2007年两个时相Landsat MSS/TM遥感影像及1∶5万地形图为主要信息源,利用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定量分析了研究区1980—2007年近30 a地形(高程和坡度)分级下的土地覆被时空格局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耕地、林草地、水域及居民点和工矿用地变化明显,耕地主要是由林地草地转入,水域主要转为林草地;居民点和工矿用地向高海拔区域扩张;耕地与居民点和工矿用地在坡度分布上具有耦合性,二者变化趋势趋于一致,均向坡度增大的区域蔓延;林草地在坡度小于3°区域面积增加明显,而在坡度大于3°区域面积有减少趋势;水域面积整体呈缩减趋势。说明利用地形图和社会经济辅助数据来预测区域内土地覆被空间分布已成为可能。 王前锋 周可法 孙莉 秦艳芳 李广宇 王金林关键词:遥感 GIS 土地覆被 区域农业干旱脆弱性评价及影响因素识别——以河南、河北省为例 被引量:10 2012年 利用河南、河北省1992—2007年市级尺度的玉米、小麦总产量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及气象站点降雨量数据,通过建立粮食减产量与农业干旱之间的定量关系,对各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生产的农业干旱脆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探讨了脆弱性的时空变化特征;同时,在脆弱性评价的基础上,分别提取了代表农业干旱"敏感"(轻度干旱发生时,产量损失重大的年份)和对农业干旱"适应"(发生严重的干旱,但产量损失较小的年份)的案例,识别了影响农业干旱脆弱性的关键因素.本文得出的一些结果可以为制定降低农业干旱脆弱性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赵菲菲 何斌 李小涵 王前锋基于探地雷达快速测定土壤含水量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2013年 试验点选择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中国科学院阜康荒漠生态系统研究站,以探地雷达为主要数据采集工具。结合探地雷达两种测量方式特点,提出了探地雷达最佳天线间距判定方法,达到快速测定中尺度土壤水分含量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固定天线间距测量下,得到最佳天线间距为1.9 m,提取了该天线间距下的地面波,进行了土壤含水量计算,测线上30.5 m点测定的土壤含水量与标后的时域反射仪法结果对比,在该试验点探地雷达地面波法测定上层土壤含水量的有效深度为20 cm,其偏差仅为0.015 m3/m3,精度能够满足实际需求,测线0~36.5 m间沙地上层土壤含水量表现出空间异质性,该方法能快速精确测定中尺度土壤含水量,为农业生产和作物灌溉提供科学依据。 王前锋 周可法 孙莉 秦艳芳 李广宇关键词:探地雷达 地面波 土壤含水量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中尺度 全球农业旱灾脆弱性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16 2017年 农业旱灾脆弱性是农业旱灾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量化农业旱灾脆弱性并辨识其空间分布特征,有助于有效预防和减轻旱灾的影响.本文以全球农业种植区为研究区域,以小麦、玉米、水稻、大麦、大豆和高粱等6种作物为农业旱灾承灾体,基于0.5°栅格单元在全球尺度上定量评价了农业旱灾脆弱性,揭示了全球农业旱灾脆弱性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全球不同等级农业旱灾脆弱性面积比例由低脆弱性到极高脆弱性分别是38.96%、28.41%、25.37%和7.26%,其中,极高和高脆弱性区域面积超过了研究区面积的30%.虽然极高和高脆弱性区域主要分布在干旱区和半干旱区,但仍有近40%的极高和高脆弱性面积分布在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研究区中85%的人口分布在中等和低脆弱性区域,仅有约15%的人口分布在极高和高脆弱性区域.在农业旱灾脆弱性因子中,作物生长季缺水率和灌溉水平是影响区域农业旱灾脆弱性水平的主要因素,降低区域农业旱灾脆弱性的主要途径是调整作物种植时间和种植结构,提高灌溉水平和能力. 武建军 耿广坡 周洪奎 刘京会 王前锋 杨建华关键词:旱灾 脆弱性 农业 重度退化的喀斯特天坑草地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稳定性——以云南沾益退化天坑为例 被引量:32 2018年 喀斯特天坑是21世纪初命名的宏大地表负地形,其隐域生境为动植物的生长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近几年来,随着天坑价值的深入挖掘,天坑独特生境特征及其植物群落逐渐得到重视,但现有研究较多关注原生天坑及轻度退化天坑,对退化程度较高且可进入性较强的退化天坑的研究仍相对薄弱。云南大竹菁天坑属于典型的重度退化天坑,可进入性较强,坑底以草地植物群落为主,将其作为退化天坑的代表性区域开展天坑内外植物群落的特征差异及植物群落的稳定程度研究,有利于补充系列天坑现有的理论知识体系,亦能为广大喀斯特区域的生态恢复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采用野外采样及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定性及定量的角度研究大竹菁退化天坑植被群落特征以及植物群落的稳定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退化天坑内草地群落现有14科35属35种,坑外14科30属30种,坑内外物种组成相对多样,两者优势种差异较大,仅一种共优种;2)退化天坑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坑内外植物群落多样性总体偏低,坑外植物多样性高于坑内植物多样性,但差异不显著,而坑外均匀度却显著高于坑内均匀度;3)坑内外植物群落处于极不相似水平,结构分异明显,群落之间具有较大的生境差异性;4)坑内植物群落种间总体呈正联结性,种间联结较松散,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处于正向演替阶段,而坑外呈负关联性,群落较不稳定;5)采用稳定性分析进一步阐释得出,坑内植物群落离稳定状态仍有一定差距,说明受到人为干扰的重度退化天坑生境仍较脆弱。 简小枚 税伟 王亚楠 王前锋 陈毅萍 江聪 项子源关键词:物种多样性 群落稳定性 叶绿素荧光及其在水分胁迫监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2017年 水分胁迫是一种常见的植被胁迫状态,能够减小细胞水势,引起气孔关闭,破坏光合进程。叶绿素荧光是植物光合作用的探针,可以很好的反应植物生理特征,能够快速、灵敏、无损伤和深层次监测水分胁迫状态。由于叶绿素荧光的影响因素较多,使得水分胁迫与叶绿素荧光的关系比较复杂。从光合作用角度阐述了叶绿素荧光的产生原理,分析了叶绿素、叶片结构、冠层结构和环境因子等对叶绿素荧光的影响,总结了叶绿素荧光在水分胁迫监测中的应用;针对叶绿素荧光复杂的生理基础、影响因素及其在水分胁迫监测中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一些科学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为叶绿素荧光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为叶绿素荧光遥感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支持,为陆地生态系统的准确评估提供借鉴。 刘雷震 刘雷震 武建军 李小涵 李小涵 安雪丽 王前锋关键词:叶绿素荧光 水分胁迫 利用WFS实现对象关系空间数据库更新 被引量:6 2012年 空间数据的现势性要求对空间数据及时更新。本文在研究WFS的基础上,提出网络环境下利用WFS进行空间数据更新,使空间数据更新不必依赖特定的平台和操作语言:选择对象关系空间数据库PostgreSQL进行空间数据存储,GeoServer作为网络要素服务器,分别利用uDig和OpenLayers在C/S和B/S环境下进行实现,验证了利用WFS实现对象关系空间数据库更新的可行性。 李广宇 周可法 王金林 孙莉 王前锋关键词:空间数据库 WFS POSTGRE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