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东红

作品数:75 被引量:1,224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4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医药卫生
  • 4篇农业科学
  • 4篇理学
  • 3篇建筑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3篇污染
  • 11篇污染物
  • 11篇沉积物
  • 10篇多环芳烃
  • 9篇饮用
  • 9篇饮用水
  • 9篇饮用水中
  • 9篇稀土
  • 7篇有机污染
  • 7篇有机污染物
  • 7篇土壤
  • 6篇小麦
  • 6篇健康风险评价
  • 5篇地表水
  • 5篇氧化酶
  • 5篇质谱
  • 5篇色谱
  • 5篇生态风险
  • 5篇生态风险评价
  • 5篇相色谱

机构

  • 65篇中国科学院生...
  • 8篇中国科学院
  • 7篇北京林业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西南大学
  • 2篇沈阳环境科学...
  • 2篇自然资源部天...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北京城市排水...
  • 1篇国家环境分析...
  • 1篇嘉兴市水文站
  • 1篇北京市水科学...
  • 1篇北京市自来水...
  • 1篇中国长江三峡...
  • 1篇中持依迪亚(...

作者

  • 68篇王东红
  • 33篇王子健
  • 15篇彭安
  • 13篇徐雄
  • 10篇马梅
  • 9篇庞欣
  • 7篇罗茜
  • 6篇王春霞
  • 6篇王海亮
  • 6篇黄清辉
  • 5篇李春梅
  • 4篇卜庆伟
  • 4篇王文华
  • 4篇原盛广
  • 4篇黄圣彪
  • 4篇李德成
  • 3篇王文军
  • 3篇张学林
  • 3篇陈锡超
  • 3篇梁文艳

传媒

  • 8篇环境科学
  • 8篇生态毒理学报
  • 7篇环境化学
  • 6篇环境科学学报
  • 5篇中国环境科学
  • 3篇农业环境保护
  • 2篇环境工程学报
  • 2篇第三届全国环...
  • 1篇分析化学
  • 1篇黑龙江农业科...
  • 1篇给水排水
  • 1篇湖泊科学
  • 1篇中国给水排水
  • 1篇环境污染治理...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稀土学报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科学:化...

年份

  • 1篇2025
  • 4篇2024
  • 2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5篇2004
  • 2篇2003
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外源稀土在土壤中各形态的动态变化被引量:18
2002年
在小麦整个生长期内定期测定外源稀土进入土壤后各形态稀土随时间的变化 ,结果为 :外源稀土进入土壤后可交换态稀土含量随时间的延长显著降低 ,减少的可交换态稀土一部分被小麦吸收 ,一部分被土壤所吸附 ,其中在分蘖期减少得最快 ;根系的分泌活动明显影响土壤中稀土元素的存在形态 ,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稀土含量在拔节期前逐渐增加 ,拔节期后略有下降 ;碳酸盐结合态稀土含量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但下降幅度较小 ;
黄圣彪李德成王东红彭安王德清
关键词:稀土
温榆河沉积物中6种雌激素的存在状况被引量:15
2008年
为了调查温榆河沉积物中雌激素物质的污染状况,采用超声萃取、GC/MS法研究了6种常用雌激素(包括己烯雌酚DES、雌酮E1、雌二醇E2、乙炔基雌二醇EE2、雌三醇E3和戊酸雌二醇EV)在北京温榆河上游及干流表层沉积物中的含量水平,并对其分布及来源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温榆河沉积物中6种雌激素的总含量范围为0.39~36.6 ng/g,平均浓度为10.2ng/g,其中E1和E2在所有样点均有检出,并且在每个样点均表现出E1的浓度高于E2的浓度,其它4种雌激素只在部分样点有检出.6种雌激素的总含量与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总氮(TN)和总磷(T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合采样点周边入河污染源分布情况,判断其主要来自沿岸入河排污口和污染支流,与国外已经有分析数据的研究区域相比,该河流中部分雌激素的含量处于中等或偏高水平。
雷炳莉黄圣彪王东红骆坚平王子健刘操
关键词:雌激素沉积物
太湖表层沉积物磷的吸附容量及其释放风险评估被引量:76
2004年
利用沉积物磷吸附指数(PSI)和磷吸附饱和度(DPS)等指标来表征太湖表层沉积物的磷吸附容量,并探讨了太湖沉积物磷吸附容量的空间变化。研究发现:草酸铵提取的磷以及活性铁、铝氧化物含量在梅梁湾东北部至五里湖一带的沉积物中较高,而在太湖南部湖区相对较低,这主要是与附近城市污水的实际贡献有着密切关系;太湖沉积物的磷吸附指数大体上有着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而磷吸附饱和度分布与PSI恰有相反的特征;沉积物中磷的吸附容量可能主要受到无定形的铁和铝的氧化物控制,也受沉积物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初步确定了用磷吸附指数和磷吸附饱和度来表征的湖泊沉积物磷释放风险指数概念,并应用于对太湖沉积物磷诱发的富营养化风险的评估。
黄清辉王子健王东红王春霞马梅
关键词:太湖沉积物
城市自来水管网中挥发性有机物的空间分布特征
2018年
分析了中国2座沿海城市(S市和L市)自来水管网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赋存状态,对检出的VOCs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价,并探讨了检出VOCs在城市自来水管网中的分布规律.在本文选取的47种VOCs目标化合物中,所研究的2座城市自来水管网中共检出16种VOCs,在2市共同检出的VOCs为11种,以卤代烃类化合物为主,其中又以三卤甲烷类VOCs(一溴二氯甲烷、二溴一氯甲烷和三溴甲烷)的检出率最高(92%~100%).在浓度水平上,除一溴二氯甲烷和二溴一氯甲烷外,其他检出VOCs在2市自来水管网中的最大浓度均未超过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中相关化合物的限值.一溴二氯甲烷和二溴一氯甲烷在2座城市自来水管网中不仅浓度水平超标(限值分别为60μg·L-1和100μg·L-1),而且其致癌风险值(LCR)也处于不可接受的水平(>10-4),二者应当被给予足够的重视或被列为2市自来水管网中优先控制的污染物.此外,本研究还选择了8种检出率大于90%的VOCs,探讨了它们在S市自来水管网中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所研究的VOCs(除甲苯外)在该市自来水管网中的浓度都随管网输送距离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许美佳王海亮李春梅徐雄王东红
关键词:自来水管网空间分布特征健康风险评价
铅胁迫下La(NO_3)_3对油菜抗氧化酶的影响被引量:9
2002年
用盆栽实验研究了 1g·kg- 1和 2g·kg- 1铅胁迫下 ,分别以 0 1 ,0 3和 0 5g·l- 1La(NO3 ) 3 溶液浸种 ,然后测定油菜幼苗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 (MDA)的含量 ,以及油菜幼苗生长的情况 .结果表明 ,稀土元素镧可以提高油菜幼苗地上和地下部分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并降低丙二醛的含量 ,但是对于油菜幼苗生长的影响并不显著 ,显示镧能够在一定时间内抑制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产生以抵御铅的胁迫 .
王东红庞欣冯雍彭安
关键词:抗氧化酶铅胁迫超氧化物岐化酶过氧化氢酶油菜
稀土元素在土壤中迁移、转化模型的建立及验证被引量:6
2002年
建立了稀土在褐土土壤中迁移、转化模型 ,定量评价稀土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过程 .模型包括土壤中稀土化学热力学平衡体系、土壤水分物理形状和土壤剖面的稀土通量 .在中国农业大学内进行了田间实验 ,对模型进行了验证 ,模拟值与实测值能很好的拟合 .
庞欣王东红彭安
关键词:土壤稀土元素迁移
连续种植作物后对土壤中各稀土元素消耗的研究被引量:12
2000年
研究了在不施稀土的情况下 ,种植作物10年后对不同土层内各稀土元素B1、B 2 态及总量的消耗情况。结果表明 ,连续种植作物后 ,在作物根系密度较大的20~60cm土层内 ,相对于下层的土体 (80~100cm)来讲 ,各稀土元素B1 态的含量均大幅度降低 ;B 2 态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与土壤中活性Fe、Mn的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 ;各层次之间稀土总量的差异不大。研究还表明 ,生物有效性较高的B1 态稀土元素的含量仅占稀土总量的1.83 %左右 ,比例很小 ;各稀土元素B 2 态的量是B 1 态的3~5倍。稀土总量变化的结果表明 ,植物地上部带走土壤中的稀土元素是非常有限的。
庞欣王东红李德成彭安刘学军张福锁
关键词:稀土元素土壤作物
天然水体中生物膜及悬浮颗粒物的元素含量研究被引量:15
2002年
应用一种简便的生物膜采样装置 ,分别于 1999年 7和 10月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水体中采集生物膜、悬浮颗粒物和湖水样品 ,研究了天然水体中生物膜及悬浮颗粒物的元素含量 .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观察生物膜的形态和结构表明 ,生物膜内存在着棒形或球形的细菌、藻类、有机碎屑、原生动物和甲壳类动物等 .对生物膜样品的重量分析表明 ,在实验期间 ,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 ,生物膜样品的干重明显增加 .生长 78d时 ,1m水深处的生物膜样品干重可达 5 .19mg·cm-2 .用电感藕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 (ICP AES)测定了生物膜、悬浮颗粒物和湖水中元素含量 .结果表明 ,实验期间生物膜中元素含量高于悬浮颗粒物 .同一时间、相同地点、不同水层深度生物膜样品中的元素含量无明显的规律性 .在 3个采样点 ,1及 1.5m水深处的生物膜样品中Ca、Mg、K、Na、Al、Fe和S的含量基本相近 ,Mn、Sr、Ti、P、La、Co、Cu、Pb、Li、Ni、B、Ce、V、Be和Cr的含量存在差异 .生长时间越长 。
王文军张学林王文华王东红
关键词:天然水体生物膜悬浮颗粒物
毛细管离子分析方法测定湖水中主要无机阴离子含量被引量:3
2001年
用毛细管离子分析方法分析阴离子(Br-,Cl-,SO42-,NO2-,NO3-,F-,HPO42-,HCO3-)的混合标准溶液,并测定了北京颐和园昆明湖表层水样中阴离子的含量.结果表明,用这种方法所做的标准曲线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较好.比较不同季节表层湖水样品中阴离子的含量变化特征表明,在实验期间,表层湖水中阴离子含量在不同季节变化不明显.
王文军张学林王东红王文华
关键词:无机阴离子
北京西北郊降尘和降雨中稀土元素的浓度分布和来源的初步分析被引量:20
2001年
应用ICP MS测定了从 1998年 10月至 1999年 9月共 12个月的北京西北郊降尘中稀土元素的浓度 ,同时测定了从 1999年 4月至 6月间 8次降雨中的稀土元素的浓度 .对降尘和降雨中稀土元素的分布模式进行了初步分析 .结果表明降尘和降雨中稀土元素的分布与我国土壤稀土元素的分布模式基本一致 。
李德成王东红彭安
关键词:稀土元素降尘降雨污染源大气监测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