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永强

作品数:29 被引量:100H指数:5
供职机构:安阳地区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白血
  • 17篇白血病
  • 16篇急性
  • 11篇髓系
  • 11篇髓系白血病
  • 11篇细胞
  • 11篇急性髓系
  • 11篇急性髓系白血...
  • 5篇疗效
  • 5篇流式细胞
  • 5篇流式细胞术
  • 5篇老年
  • 4篇骨髓
  • 3篇预后
  • 3篇肿瘤
  • 3篇文献复习
  • 3篇疗效分析
  • 3篇淋巴
  • 3篇老年急性
  • 3篇老年急性髓系...

机构

  • 25篇安阳地区医院
  • 2篇河南护理职业...
  • 1篇郑州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作者

  • 27篇武永强
  • 22篇陈杰甫
  • 20篇唐广
  • 19篇孟君霞
  • 17篇张晓南
  • 15篇栾春来
  • 11篇何孜岩
  • 4篇王升
  • 3篇杨淑杰
  • 2篇张琰
  • 1篇刘林湘
  • 1篇孙玲
  • 1篇孙慧
  • 1篇王冲
  • 1篇陈绍倩
  • 1篇刘延方
  • 1篇张秋堂
  • 1篇陈院朝
  • 1篇唐光

传媒

  • 4篇河南医学研究
  • 2篇医学理论与实...
  • 2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临床荟萃
  • 1篇淮海医药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海峡药学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实验与检验医...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4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8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2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粒缺期合并感染患者临床特点及血清免疫因子变化
2023年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化疗后粒缺期合并感染患者临床特点及其血清免疫因子变化。方法纳入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期间AL化疗后出现粒缺期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感染分为感染组、未感染组,另选取同时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感染组病原菌分布特点,比较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化疗前、化疗后粒缺期与对照组血清免疫相关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水平,分析感染组不同时间点[化疗前(T0)、粒缺期感染后1 d(T1)、化疗后缓解期(T2)]血清免疫相关因子水平变化,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T1时血清免疫相关因子对合并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35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43.75%;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血液、肛周为主,占比分别77.14%(27/35)、17.14%(6/35)、5.71%(2/35);共分离出32株病原菌,病原菌以真菌为主,占比43.75%,其次是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占比分别为37.5%、18.75%;感染组、未感染组化疗前与对照组血清IFN-γ、IL-6、IL-1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化疗后粒缺期血清IFN-γ、IL-6、IL-10水平均较化疗前提高(P<0.05),未感染组则较化疗前无显著变化(P<0.05);感染组血清IFN-γ、IL-6、IL-10水平在T0、T1、T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为T1时检测值最高(P<0.05);ROC曲线显示,T1时的血清IFN-γ、IL-6、IL-10诊断化疗后粒缺期是否合并感染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63.48 pg/mL、83.09 pg/mL、51.51 ng/mL,对应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0、0.859、0.913。结论AL化疗后粒缺期合并感染的风险较高,病原菌以真菌为主,血清IFN-γ、IL-6、IL-10变化在感染的早期诊断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张晓南孟君霞武永强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化疗免疫因子
伴嗜酸粒细胞增多的血液肿瘤3例并文献复习
2017年
目的:提高对伴嗜酸粒细胞(EO)增多的血液肿瘤认识及探索治疗方法。方法:报道伴EO增多的血液肿瘤3例并文献复习。结果: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伴嗜酸粒细胞增多(ALL/EO),有发热、骨痛、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给予糖皮质激素及对症治疗后死于脑出血;1例伴有嗜酸粒细胞增多的髓系肿瘤,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心功能不全表现,予糖皮质激素后好转,之后检查染色体t(5;12)改变,予伊马替尼后病情控制;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M2)伴嗜酸粒细胞增多,有贫血、感染及皮疹表现,予DA方案联合化疗。结论:伴EO增多的血液肿瘤诊断多样,临床表现复杂,治疗有一定难度,尽快明确诊断,做到对因治疗。
孟君霞陈杰甫栾春来武永强何孜岩张晓南
关键词:嗜酸粒细胞白血病糖皮质激素伊马替尼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复发状况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复发状况。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复发患儿74例,观察并记录患儿复发情况及不同时间、部位复发患儿的生存率。结果早期复发30例,生存率为43.33%,中位生存时间为(5.71±1.39)个月;中期复发24例,生存率为58.33%,中位生存时间为(13.48±2.07)个月;晚期复发20例,生存率为85.00%,中位生存时间为(21.33±3.86)个月。单独骨髓复发52例,生存率为55.77%,中位生存时间为(10.34±1.26)个月;单独髓外复发10例,生存率为80.00%,中位生存时间为(23.17±4.15)个月;骨髓联合复发12例,生存率为58.33%,中位生存时间为(11.45±1.36)个月。早期复发患儿中单独骨髓复发23例(76.67%),单独髓外复发1例(3.33%),骨髓联合复发6例(20.00%);中期复发患儿中单独骨髓复发18例(75.00%),单独髓外复发3例(12.50%),骨髓联合复发3例(12.50%);晚期复发患儿中单独骨髓复发11例(55.00%),单独髓外复发6例(30.00%),骨髓联合复发3例(15.00%),且复发患儿中男性居多,初诊年龄更大;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性别男、初诊年龄大、早期复发和单独骨髓复发是影响患儿生活质量的高危因素。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以早期复发和单独骨髓复发为主,此类患儿预后较差,而晚期复发和单独髓外复发患儿的生存情况良好。
张晓南孟君霞栾春来陈杰甫唐广何孜岩武永强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早期复发生存率
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效果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CAG方案联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老年AML患者74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仅行CAG方案治疗,观察组行CAG和地西他滨联合治疗。对比2组治疗情况。结果:(1)观察组白血病总缓解率为7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4%(P<0.05)。(2)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热、恶性呕吐情况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减少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中,地西他滨和CAG联合治疗的效果更理想,但部分不良反应相对较多。
陈杰甫武永强杨淑杰唐广
关键词:地西他滨CAG方案
硼替佐米联合沙利度胺、地塞米松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研究硼替佐米联合沙利度胺、地塞米松用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3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给予硼替佐米+沙利度胺+地塞米松方案治疗,于治疗前、后测定患者的血M蛋白和血β2-MG含量,于治疗结束后,评价患者的反应率,询问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疗程结束后,患者的血M蛋白和血β2-MG含量显著低于治疗前,患者的总反应率为84.38%,不良反应情况较轻。结论:硼替佐米联合沙利度胺、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安全有效。
陈杰甫武永强杨淑杰唐广
关键词:硼替佐米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观察
白细胞分化特异性胞浆抗原在急性白血病细胞的表达及意义
2012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分化特异性胞浆抗原在急性白血病细胞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三色荧光标记,检测136例初诊急性白血病细胞膜抗原及特异性胞浆抗原cMPO、cCD79a、cCD3的表达。结果cMPO在AML、B—ALL和T—ALL中阳性率分别为88.6%、9.5%和0,cMPO在AML的表达率显著高于ALL(P〈0.05),其中B·ALL与T—ALL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D79a在B—ALL、T—ALL和AML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2.7%、9.0%和0。cCD79a在B—ALL的表达率显著高于T—ALL(P〈0.05),其中T—ALL与AML之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cCD3在T—ALL中表达率为100%,在AML和B—ALL中均无表达。急性白血病中出现跨系抗原表达的占41.2%,其中AML、B—ALL和T—ALL中出现跨系抗原表达的比例分别为50%、26.7%、18.2%。AML中跨系抗原表达以CD7和CD19为主,分别占51.3%和31.6%。B—ALL中CD33阳性率为83.3%,显著高于CD2及CD13(P〈0.05)。结论检测特异性胞浆抗原cMPO、cCD79a和cCD3有助于提高根据细胞形态难于进行分型和出现跨系抗原表达的白血病的诊断。
武永强刘延方张秋堂王冲孙慧孙玲刘林湘陈绍倩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流式细胞术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影响患者疾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9年3月-2018年8月收治的60例老年AML患者的病历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探究影响患者疾病预后的主要因素。结果60例老年AML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分为:诱导缓解组与姑息治疗组,诱导缓解组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将患者分为标准剂量组(A组,30例)与低剂量组(B组,22例)。姑息治疗组为支持治疗(C组,8例)。3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期(OS)分别为28、21、3个月,诱导缓解组患者共34例接受治疗之后完全缓解,缓解率为65.38%;姑息治疗组患者未出现完全缓解的病例。经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年龄,HCT-CI评分,PS评分,白细胞计数(WBC),血清LDH水平过高,患者的治疗方式及染色体核型均有可能影响患者的预后结果,这些因素是否能作为影响患者预后情况的独立危险因素还需进一步进行多因素分析和讨论。结论老年AML患者仍然可以通过治疗改善疾病的预后情况,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武永强何巧玉孟君霞陈杰甫栾春来张晓南唐广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老年
去甲基化药物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效果
2024年
目的探讨去甲基化药物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0月至2022年10月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85例难治复发AML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接受标准CAG方案(阿克拉霉、注射用阿糖胞苷、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观察组接受阿扎胞苷/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预后生存、治疗前后血液学指标变化[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GB)]、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缓解率(72.09%)高于对照组(45.24%)(P<0.05)。观察组患者的6个月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WBC、PLT、HGB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WBC、PLT、HG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去甲基化药物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治疗难治复发AML患者的临床效果确切,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血液学指标,且安全性好,有临床应用价值。
陈杰甫武永强唐广
关键词:去甲基化药物阿糖胞苷急性髓系白血病
维奈克拉联合用药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究维奈克拉(VEN)联合用药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老年AML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VEN联合去甲基化药物(HMAs)用药治疗,分析患者的治疗反应性。结果研究中初治患者占比较高,有51例,另31例为经治患者,初治患者中33例(64.71%)患者接受VEN联合阿扎胞苷治疗,其余18例(35.29%)患者接受VEN联合地西他滨治疗,而经治组中25例(80.65%)接受VEN联合阿扎胞苷治疗,其余6例(19.35%)患者接受VEN联合地西他滨治疗。完全缓解患者共39例,占比47.56%,不完全缓解患者19例,占比23.17%,部分缓解患者5例,占比6.10%,总体反应率为76.83%,微小残留病阴性率为37.80%。患者随访时间为2~4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9个月,截至2023年4月30日,82例患者中62例(75.61%)存活,8例(9.76%)死亡,另有2例(2.44%)患者失访。患者≥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80%,其中初治患者发生率为94.12%(48/51),经治患者发生率为96.77%(30/31)。结论接受VEN联合用药治疗的老年AML患者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其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唐广武永强张晓南陈杰甫孟君霞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新诊断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新诊断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抽取2019年2月至2023年3月于河南省安阳地区医院新诊断的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重症患者5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观察组应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甲强龙治疗,对照组应用甲强龙治疗。观察两组血小板计数变化情况、疗效判定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第3、7、14、28天,观察组血小板计数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第7、14天,观察组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第28天,观察组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TPO联合糖皮质激素可以在短期内提高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小板计数,有效率高,安全性好,可用于治疗重症新诊断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对帮助患者顺利度过严重出血的危险期有积极作用。
唐广张晓南武永强陈杰甫陈院朝王升张琰孟君霞
关键词:重症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