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素玲
- 作品数:7 被引量:27H指数:2
- 供职机构:湖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湖南省医药卫生科研计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38例老年患者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护理体会
- 2009年
- 人工心脏起搏器是用脉冲发生器发放人工脉冲电流刺激心脏,使心脏产生有效收缩的方法,称之为人工心脏起搏器。我院从2008年6月至2009年7月份以来,共为38例患者安置了心脏永久起搏器,经过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38例均取得了成功。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成利群柳素玲
- 关键词:起搏器植入老年患者人工心脏起搏器心脏永久起搏器脉冲电流刺激
- 运动试验假阴性而冠状动脉造影阳性冠心病的特点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TET)假阴性而冠状动脉造影(CAG)阳性冠心病病例的特点。方法:对同期内(相距时间1周)TET阴性而有心前区不适者进行CAG的冠心病患者60例(男性42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66±10岁)进行回顾性分析。TET以运动中及恢复期R波为主的导联出现ST段水平型下移0.05mV为阴性标准。CAG以冠状动脉狭窄直径≥50%为阳性标准。结果:60例患者CAG共累计病变106处,其中左主干2例2处、左前降支21例30处、左回旋支7例13处、右冠状动脉27例36处、对角支7例10处、间隔支3例3处、钝缘支3例3处、后降支6例6处、中间支2例3处。病变范围在在50%~74%占65处、病变范围在75%~89%占30处、病变范围在90%~95%占11处。冠状动脉单支病变40例(占66.7%),以右冠状动脉及左前降支为多,占70.0%(28/40),双支病变14例(占23.3%),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较多,占57.1%(8/14),三支病变6例(占10.0%)。60例患者中有侧支循环者31例(51.7%)。有16例(26.7%)试验运动量不足,男性明显多于女性(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TET假阴性的原因可能为冠脉病变小、狭窄程度轻、狭窄病变供血心肌建立了良好的侧支循环以及试验运动量不够。对于有临床症状而TET阴性的患者应行CAG检查,以明确诊断。
- 范咏梅曾晨卉容志毅柳素玲曾令忠
-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
- 平板运动试验心电图可疑阳性与冠脉造影结果的对比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比较平板运动试验心电图可疑阳性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探讨平板运动试验可疑阳性的原因。方法对65例平板运动试验可疑阳性而有心前区不适者同期内(相距时间<1周)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5例平板运动试验可疑阳性者冠状动脉造影阳性32.3%(21/65),冠状动脉造影阴性67.7%(44/65);冠状动脉造影阳性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年龄高于冠状动脉造影阴性(P<0.05);CAG阳性患者23.8%有平板运动试验运动量不足,明显高于冠状动脉造影阴性(11.4%)(P<0.05)。21例冠状动脉造影阳性共累计冠脉病变数31处:病变范围在50%~74%占19处(61.3%)、75%~89%占10处(32.3%)、90%~95%占2处(6.4%);冠状动脉单支病变13例(61.9%),双支病变6例(28.6%),三支病变2例(9.5%);且男性冠脉病变程度明显重于女性(P<0.05);33.3%患者有侧支循环。44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临床诊断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最多见(47.7%),其次高血压病(25.0%)、糖尿病(13.6%),且与性别有一定的关系(P<0.05)。结论平板运动试验可疑阳性在诊断冠心病时要慎重,评价其结果应综合分析患者性别、年龄、运动时间长短、运动量高低、冠心病易患因素及其他原发病,从而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应及时行CAG检查,以明确诊断。
- 范咏梅曾晨卉容志毅柳素玲曾令忠
- 关键词:平板运动试验可疑阳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冠心病
- 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的护理被引量:1
- 2010年
-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提高,冠心病患者日趋增多,冠状动脉造影术日趋普遍,对疾病诊断治疗也尤为重要,介入治疗以其低创高效优点被越来越多冠心病患者接受。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5月-2009年5月行CAG术127台,对其进行护理均痊愈出院。
- 成利群柳素玲
- 关键词:护理
- 高龄患者急诊PCI的围手术期护理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总结42例急诊高龄患者PCI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对42例患者进行术前宣教、术中配合、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同时进行康复和出院指导。结果:39例康复出院,3例抢救无效死亡。结论:精心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正确的康复及出院指导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手术成功率及舒适度,减轻患者痛苦及并发症发生。
- 柳素玲
- 关键词:高龄急诊PCI并发症围手术期
-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心电图变化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被引量:15
- 2010年
-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缺血再灌注损伤心电图改变及其发生机理。方法分析60例STEMI患者再灌注治疗(溶栓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缺血再灌注损伤性心电图改变特点及影响因素;根据再灌注治疗后是否发生再灌注损伤性心电图改变而将患者分为再灌注损伤性心电图改变组和再灌注无损伤性心电图改变组;抽静脉血测定活性氧(ROS)、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总抗氧化力(T-AOC)及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活性。结果再灌注心电图心律失常发生率高(65.00%),且以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最多见,其次非持续性室速、窦缓和房室传导阻滞;并易出现再灌注损伤性ST段抬高(46.67%)。单因素分析发现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数目、发病至CK达高峰时间、再灌注时间与STEMI患者易发再灌注损伤性心电图改变有关(P<0.05)。溶栓治疗再灌注损伤性心电图改变发生率高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0.05)。再灌注心电图改变组血清ROS、MDA显著增高而GSH、T-AOC显著降低;γ-GCS活性高于对照组和缺血组(P<0.05)。结论 STE-MI患者缺血再灌注后再灌注损伤性心律失常与ST段抬高较常见;再灌注复氧后产生氧自由基增多,自由基生成系统/清除系统失衡,可能是发生再灌注损伤性心电图改变重要机制。
- 范咏梅曾晨卉容志毅柳素玲陈友桂彭玲湘资新爱叶冰
- 关键词:心肌再灌注损伤心电图氧自由基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
- SBAR标准化交接表在PCI术后患者交接班中的运用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讨SBAR标准化交接表的设计及其在PCI术后患者交接班中的运用效果。方法观察分析本院2015年5-7月(使用前)与2016年8-10月(使用后)各60例PCI术后患者的床旁交接班记录,设计SBAR标准的病情交接表,确立标准的病情交接流程、评定标准及制度,开展SBAR相关内容的学习培训。比较SBAR标准化交接表使用前后护士交接班问题的发生率、交接班时间以及交接班满意度。结果应用SBAR交接表对PCI术后患者进行交接班后,护士交班问题发生率明显下降,由实施前的36.7%下降到实施后的15.0%;护士交接班满意度明显提高,由实施前的83.3%提高到实施后的96.7%;护士交班时间由实施前的平均(14.57±1.30)min缩短至实施后的(9.43±1.56)min,交接班耗时缩短将近6 min。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BAR交接表的设计及应用能有效减少护士交接班问题发生率,提高护士交接班满意度,缩短交接班时间,提高护士的病情观察能力和病情掌握能力。
- 柳素玲湛江平
- 关键词:SBARPCI术后交接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