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期和

作品数:101 被引量:1,520H指数:18
供职机构:嘉应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1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8篇农业科学
  • 29篇生物学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7篇植物
  • 20篇种子
  • 11篇萌发
  • 9篇重金
  • 9篇重金属
  • 8篇群落
  • 8篇污染
  • 6篇休眠
  • 6篇种子萌发
  • 6篇重金属污染
  • 6篇脱水耐性
  • 6篇尾矿
  • 6篇耐性
  • 6篇金属污染
  • 5篇尾矿区
  • 4篇幼苗
  • 4篇天敌
  • 4篇铅锌尾矿
  • 4篇群落特征
  • 4篇贮藏

机构

  • 67篇嘉应学院
  • 17篇中国科学院
  • 9篇中国科学院华...
  • 3篇中山大学
  • 2篇东莞植物园
  • 1篇环境保护部华...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84篇杨期和
  • 25篇杨和生
  • 21篇叶万辉
  • 21篇刘惠娜
  • 16篇廖富林
  • 13篇刘德良
  • 10篇李姣清
  • 10篇尹小娟
  • 9篇邓雄
  • 8篇赖万年
  • 7篇况伟
  • 7篇殷寿华
  • 6篇蓝木香
  • 6篇许良政
  • 6篇涂常青
  • 5篇曹洪麟
  • 5篇宋松泉
  • 4篇冯惠玲
  • 4篇许凯扬
  • 4篇王开峰

传媒

  • 16篇嘉应学院学报
  • 5篇种子
  • 5篇广西植物
  • 3篇北京林业大学...
  • 3篇广东农业科学
  • 3篇西北植物学报
  • 3篇生态科学
  • 2篇植物学通报
  • 2篇土壤通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武汉植物学研...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热带亚热带植...
  • 2篇广西农业生物...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2篇中国植物学会...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林业科学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中国野生植物...

年份

  • 4篇2024
  • 4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7篇2013
  • 9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 6篇2006
  • 6篇2005
  • 3篇2004
  • 9篇2003
  • 5篇2002
10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银合欢种子萌发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24年
为了解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的种群扩散机制,并为其规模化繁殖育苗和生态修复上的合理利用提供技术支持,研究分析其3种成熟阶段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特征、鲜重和含水量,种子在不同温度、光照中的萌发情况,以及播种基质和6-BA、GA_(3)溶液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幼嫩荚果的种子粒数最多,平均为19.30粒,含水量最高,为61.88%;中熟荚果的鲜重最大,为42.09 g。幼嫩种子的含水量最高,为73.10%;中熟种子的鲜重最重,百粒重为7.04 g。种子在25℃和常温(昼25~35℃/夜18~25℃)的萌发率和萌发指数最高,为萌发的较适温度,且光照下萌发率显著比黑暗高,种子为需光性种子。中熟种子萌发率和萌发指数最高,其次是幼嫩种子,完熟种子最小。将完熟种子播种于不同基质中,出苗率最高的为营养土,其次是园土,砂中最低。100 mg/L GA_(3)和10 mg/L 6-BA溶液浸泡24 h对完熟种子的萌发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而300~700 mg/L的GA_(3)和30~70 mg/L浓度的6-BA溶液反而有抑制作用。
林玲玲黄梦玲吴锦丽杨期和
关键词:银合欢种子萌发光照播种基质植物激素
梅州客家村落风水林的群落特征初探和价值浅析被引量:15
2012年
对梅州客家风水林的群落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调查了其物种组成及层次结构,浅析了景观、生态、历史文化和旅游价值。结果表明,这些风水林具有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典型群落结构,垂直结构分层现象明显、层次清晰、植物多样性和均匀度较高。通过对客家风水林的营造模式、传统保护方法及其价值进行研究,可以为我国南方地区,特别是岭南地区的新时代乡村环境景观营造提供新的思路。
杨期和杨和生赖万年刘惠娜刘德良
关键词:群落客家
假槟榔种子催芽技术和脱水耐性的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为提高假槟榔的人工种植技术,对其种子做了不同的化学催芽处理,以寻求种子的有效催芽方法,并对种子脱水耐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20%过氧化氢和98%浓硫酸浸泡5min,0.3%亚硝酸钠和0.2%硝酸钾溶液浸种24h后,发芽率显著升高,速度显著加快,尤以浓硫酸和硝酸钾处理效果为好;200~1000mg/L赤霉素和20~100mg/L激动素溶液浸泡24h也显著促进种子萌发,但催芽效果与溶液浓度有关。成熟种子轻度脱水,发芽率有所上升,但含水量下降至17%以下,发芽率急剧下降,当含水量下降10%以下,发芽力完全丧失。由此可见,种子很可能是中间型种子。
杨期和袁培华廖富林叶万辉尹小娟
关键词:假槟榔种子催芽脱水耐性
寄生植物菟丝子防治外来种薇甘菊研究初探被引量:40
2003年
利用寄生植物田野菟丝子(CuscutacampestrisYunker)作为外来杂草薇甘菊(MikaniamicranthaH.B.K.)的生物防治手段,研究了田野菟丝子对薇甘菊的光合作用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田野菟丝子寄生于薇甘菊30d左右,薇甘菊单株叶片数、地上茎长度和生物量开始减少,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绿素荧光Fv/Fm也开始降低。经过约2个月时间,以上的几个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均显著降低。在野外自然状态下,田野菟丝子由最初撒播面积约0.01m2,很快发展到20m2左右的大块面积,离侵染源中心的最大扩散距离达到5m以上。田野菟丝子寄生可以严重影响薇甘菊茎叶生长及开花结实,可望成为根本上解决薇甘菊危害的一种生物控制技术,而且也可以缓解药用菟丝子资源匮乏的问题。结合国内外最新进展,提出有关田野菟丝子与其寄主相互关系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邓雄冯惠玲叶万辉杨期和许凯扬曹洪麟傅强
关键词:薇甘菊寄生植物寄主
环境因素对薇甘菊开花结实影响初探被引量:42
2003年
2001-2002年度在广东东莞市选取不同的自然小生境,研究土壤肥力、土壤水分和生境郁闭度对薇甘菊(MikaniamicranthaH.B.K)开花结实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肥力较高,花数较多,花期较长,结实率较高,种子千粒重较大;但土壤肥力过高,虽然种子千粒重大,花期长,但花数少,结实率低。在开阔的生境中,薇甘菊花数多,花期长;在林荫处花期短,花数少,但种子千粒重反而有所升高;植株在郁闭度为10%-20%的生境中结实率最高,高于20%或低于10% 结实率均有所降低,过强或过弱的光照均不利于结实。土壤湿度虽然对种子千粒重无明显影响,但对薇甘菊花数、花期和结实率的影响显著,土壤湿度大,花数多,结实率高,花期长。在自然生境中,三种因素的影响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制约。
杨期和冯惠玲叶万辉曹洪麟邓雄许凯扬
关键词:薇甘菊郁闭度土壤水分土壤肥力开花
煤矸石废弃地中胜红蓟的重金属富集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采用粤东明山煤矿煤矸石粉与当地山林的普通黄土按不同比例混合而成的土壤中,4种重金属含量排序为Mn>Zn>Cu>Cd。在这些土壤中进行为期3个月(7、8、9月份)的胜红蓟栽培实验,然后测定植株重金属含量,其地下部分4种重金属含量排序与土壤一致,但地上部分Cu、Cd两者含量相差甚小,7月时Cu含量甚至低于Cd。胜红蓟(Ageratumconyzoides)对4种重金属的富集系数从大至小分别为Cd、Mn、Zn、Cu,且对Cd的富集系数大于3,对Cd显示出较强的富集作用。对Zn、Mn的转移能力较强,转移系数多大于1,对Cd的转移系数接近于1或大于1,但Cu均小于1。在煤矸石粉比例较低的土壤中,Zn、Cu、Mn 3种重金属的富集系数较大。Zn、Cu、Mn 3种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在煤矸石比例较低的土壤中随生长期延长而升高,在比例较高的土壤中,地上部分的富集系数仍随生长期延长而上升,但地下部分8月至9月反而会有所下降。转移系数在不同月份无明显的规律性变化。胜红蓟虽然并非这些元素的超富集植物,但对于尾矿土壤中Cd、Zn、Mn污染有较好的修复效果,其适应性强、生长快、总体生物量大,可选作矿区土壤的修复植物。
杨期和何彦君李姣清刘惠娜涂常青刘德良叶万辉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煤矸石超富集植物胜红蓟植物修复
粤东铅锌尾矿区四种莎草的重金属富集特性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从梅州丙村铅锌尾矿区近污水排放区采集了土壤与四种优势植物样品,分别测定和分析了Zn、Pb、Ni、Cu、Cr、Cd、Mn七种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该矿区土壤污染严重且为强酸性。Cd、Pb、Zn、Mn、Cu的污染指数均大于3,且综合污染指数为319.16,Zn、Pb、Cd均超出国家土壤环境质量(GB15618-1995)的二级标准,也远超过广东土壤背景值,有很大的潜在生态风险,重金属单因子生态风险指数大小排序为Cd>Pb>Zn>Mn>Cu>Ni>Cr。两歧飘拂草(Fimbristylis dichotoma)、细辐射枝藨草(Scirpus filipes)、多枝扁莎(Pycreus polystachyus)地下部分的Pb含量均超过超富集植物临界含量标准,因此这三种植物有作为Pb富集植物的潜力。贝壳叶荸荠(Heleocharis chaetaria)对镍的富集系数超过1,细辐射枝藨草对Mn的转移系数大于1。这四种植物对土壤的重金属污染有很强的耐性,与非矿区土壤中生长相比,长势并无显著差异,且地下部分重金属含量都很高,说明对它们土壤中的重金属有一定的固定作用,可作为这些区域植被恢复的先锋植物。
杨期和张映菲麦嘉杰
关键词:莎草铅锌尾矿
粤东北银锑矿尾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被引量:7
2015年
对粤东北银锑矿尾矿区周边土壤的理化性质、重金属含量及其与理化性质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应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对其危害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矿区土壤呈酸性,pH3.40-6.94,土壤相对较贫瘠;土壤重金属污染以Cd污染为主,Cd含量为0.31-2.66mg·kg^-1(平均含量为1.11mg·kg^-1),严重超标;从总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看,各样点均界于50≤RI〈300之间,属中污染;土壤理化性质及其与土壤重金属污染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距离与pH呈显著正相关,pH与交换性酸、与Cd分别呈显著、极显著的负相关;Cu与Ni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刘德良王开峰杨期和朱芹
关键词:重金属土壤污染
明山煤矿区废弃地重金属污染土壤环境质量评价被引量:6
2013年
为了科学评价广东省明山煤矿区废弃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于2010年11月至2011年3月采集明山煤矿区废弃地受重金属污染的5个样点的土壤样品,运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土壤中7种重金属元素进行测定。结果表明,①土壤pH为2.87~6.16,土壤较贫瘠。②土壤污染主要是Cd、Mn污染,其中Cd平均含量为2.052 mg/kg(0.759~3.109 mg/kg),超标严重;Mn平均含量为421.215 mg/kg(387.057~488.660 mg/kg),污染严重。③从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看,样点1、样点4、样点5为极重污染,样点2、样点3为中度污染。
刘德良杨期和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环境质量评价
矮沙冬青种子特性和萌发影响因素的研究被引量:65
2004年
对矮沙冬青 (Ammopiptanthusnanus)种子的特性和萌发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种子不易传播 ;虫蛀率高 ,室温贮藏 6 0d的种子虫害率为 38% ;易形成硬实 ,含水量为 7.6 8%的种子在 30℃温水中浸泡 90h ,只有 33.33%能吸水膨胀。种子萌发时不需光 ,在 15~ 30℃和室温 (18~ 32℃ )条件下 ,经 9d的萌发 ,发芽率均可达 80 %以上 ,30℃时萌发最快 ;在 1~ 2cm深的沙壤中 ,种子出苗率可达 75 %以上 ,超过 3cm显著降低 ,超过 6cm则低于 2 0 % ;种子在沙壤中萌发时 ,沙壤的适宜湿度为 19.35 %~ 2 8.75 % ,高于 32 .4 3%或低于 3.85 % ,很少有种子萌发 ;含水量分别为 19.36 %、10 .6 4 %和 7.6 8%的种子发芽率无显著差异 ,在 - 10℃和 5℃下贮藏 7个月 ,发芽率也无显著降低 ,但在室温和 35℃下贮藏 7个月则显著下降 ,发芽率下降的速度与种子本身的含水量和贮藏温度正相关 ;在湿度分别为 7.4 1%、13.79%和 2 8.5 7%的沙壤中播种育苗 ,幼苗死亡率高达 77.4 9%、81.2 5 %和 89.4 9% ,即使用三唑酮拌种 ,死亡率亦高达 5 0 .2 7%、6 9.5 3%和 76 .0 3% ,幼苗死亡率与沙壤湿度正相关。
杨期和葛学军叶万辉邓雄廖富林
关键词:矮沙冬青种子萌发光照贮藏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