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鑫
- 作品数:18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静电层层自组装制备聚苯乙烯微球(核)/MCM-41纳米粒子(壳)阶层结构复合微粒被引量:6
- 2009年
- 采用聚苯乙烯磺酸钠(PSS)和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两种聚电解质,通过静电层层自组装成功地将MCM-41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包覆到聚苯乙烯(PS)微球表面.实验结果表明,当以尺寸为1.4μm的PS微球为核时,包覆了两个聚电解质双层(PDDA/PSS)2的PS(PDDA/PSS)2(PDDA/MCM-41)复合结构微粒与包覆了一个聚电解质双层(PDDA/PSS)的PS(PDDA/PSS)(PDDA/MCM-41)复合结构微粒相比,复合结构微粒之间的交联程度降低,但是MCM-41纳米粒子在聚苯乙烯微球表面的包覆都比较松散,且产物中存在大量杂质.而当以尺寸为5μm的聚苯乙烯微球为核时,MCM-41纳米粒子紧密地包覆在聚苯乙烯微球表面,复合结构微粒之间只有少量桥连物,且产物中杂质很少.
- 杜鑫刘湘梅郑奕贺军辉
- 关键词:聚苯乙烯微球
- 增透的超亲水自清洁防雾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增透的超亲水自清洁防雾玻璃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常压加热水浴或密封加热水热两种方法,通过碱性水溶液对各种组分的玻璃片进行有效的刻蚀,得到增透的超亲水自清洁防雾玻璃。该增透的超亲水...
- 贺军辉杜鑫
- 单分散性聚苯乙烯微球的粒径可控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通过改变稳定剂的用量来实现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在一定粒径范围内的可控制备方法。本发明以简单纯化处理的苯乙烯为单体,过硫酸钾为引发剂,水为反应媒介,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稳定剂,采用无皂乳...
- 贺军辉杜鑫
- 文献传递
- 合成条件对径向有序介孔二氧化硅中空亚微米球的形貌和结构的影响被引量:5
- 2010年
- 本文以硬模板与软模板结合的双模板方法(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介孔模板,聚苯乙烯(PS)球为中空模板),通过自组装制备出有良好分离性和单分散性且具有径向介孔的二氧化硅中空亚微米球.研究表明CTAB、TEOS的用量,催化剂的种类对二氧化硅中空亚微米球的形貌、壁厚、产品纯度等都有很大的影响.在保持其它实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分别单独调节CTAB和TEOS的用量或同时调节CTAB和TEOS的用量,得出最佳原料配比是:TEOS/CTAB/NH3/乙醇/水的摩尔比是1∶0.27∶9.8∶304∶2955,TEOS/聚苯乙烯球的质量比是4/1.催化剂的种类对中空亚微米球的形貌也有较大影响,当NaOH(浓度为1 mol/L)的用量为0.05—0.10 mL时,生成由小粒子聚集而成的亚微米球;随着NaOH用量增大到0.10—0.20 mL,小粒子逐渐粘合在一起,亚微米球表面逐渐变光滑;进一步增大NaOH用量为0.20—0.30 mL则导致杂质小粒子的出现.在实验结果和文献报道的基础上,讨论并提出了径向有序介孔二氧化硅中空亚微米球的形成机理.
- 刘志新杜鑫贺军辉何勇张林
- 关键词:二氧化硅单分散
- 增透的超亲水自清洁防雾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增透的超亲水自清洁防雾玻璃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常压加热水浴或密封加热水热两种方法,通过碱性水溶液对各种组分的玻璃片进行有效的刻蚀,得到增透的超亲水自清洁防雾玻璃。该增透的超亲水...
- 贺军辉杜鑫
- 文献传递
- 透明的自清洁SiO<Sub>2</Sub>防雾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技术领域,涉及透明的自清洁SiO<Sub>2</Sub>防雾涂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静电自组装方法,将阶层介孔SiO<Sub>2</Sub>纳米粒子和聚电解质交替组装,从而得到超亲水或疏水且透明的自...
- 贺军辉杜鑫
- 氟和氮共掺杂的松果状二氧化钛空心微球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活性
- 通过采用无模板的一步溶剂热合成方法及煅烧后处理,我们成功地制备了粒径为5~8微米的氟和氮共掺杂的锐钛矿相二氧化钛空心微球。制备的空心微球展示了新颖的松果状超结构,这个超结构由许多分离的从中心到微球边缘呈辐射状的无规则锥形...
- 杜鑫贺军辉
- 关键词:空心微球可见光催化活性共掺杂二氧化钛
- 文献传递
- 覆盆子状的聚苯乙烯微球/二氧化硅复合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覆盆子状的聚苯乙烯微球/二氧化硅复合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采用氧等离子体处理过的聚苯乙烯微球作为核,采用一步溶胶-凝胶方法,制备出结构规整且单分散的覆盆子状的聚苯乙烯微球(...
- 贺军辉杜鑫
- 文献传递
- 透明的自清洁SiO<Sub>2</Sub>防雾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技术领域,涉及透明的自清洁SiO<Sub>2</Sub>防雾涂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静电自组装方法,将阶层介孔SiO<Sub>2</Sub>纳米粒子和聚电解质交替组装,从而得到超亲水或疏水且透明的自...
- 贺军辉杜鑫
- 文献传递
- 光电化学DNA传感器快速检测聚苯乙烯纳米球溶液诱导的DNA损伤
- 2011年
- 近年来,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纳米材料逐渐有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的结果表明,许多纳米材料存在潜在的毒性.我们用实验室先前建立的光电化学DNA传感器快速检测了聚苯乙烯纳米球溶液诱导的DNA损伤.在这个传感系统中,我们通过静电组装的方式将双链DNA膜组装到纳米SnO2半导体电极上,然后使用一种DNA双链嵌入剂,即Ru(bpy)2(dppz)2+(bpy=2,2'-bipyridine,dppz=dipyrido[3,2-a:2',3'-c]phenazine)作为光电信号分子.当电极上的DNA膜暴露于2.0mg/mL的聚苯乙烯纳米球溶液1小时后,电极的光电信号下降了将近20%.光电流的下降是由于DNA膜受到损伤,使得嵌入到电极表面的Ru(bpy)2(dppz)2+信号分子的量减少所导致的.凝胶电泳的实验结果也表明,DNA与聚苯乙烯纳米球溶液孵育后产生了化学损伤.然而,光电化学传感器与凝胶电泳的结果同时还表明,多次清洗后的聚苯乙烯纳米球溶液并不会导致DNA损伤,而未清洗的聚苯乙烯纳米球溶液的上清液却可以导致与聚苯乙烯纳米球溶液大致相当的DNA损伤.清洗后上清液的紫外吸收光谱显示其中含有杂质,且呈现出与氧化苯乙烯类似的特征吸收,而氧化苯乙烯是一种已知的DNA加合损伤试剂.因此,上清液中存在的氧化苯乙烯等杂质可能是导致DNA损伤的主要原因.本研究表明,在进行纳米材料的毒理学研究之前,对于材料的充分表征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报道了光电化学传感器在快速评价纳米材料在DNA损伤上的应用.
- 张斌田杜鑫贾素萍贺军辉郭良宏
- 关键词:纳米材料毒性DNA损伤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