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强
- 作品数:104 被引量:297H指数:8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 多西他赛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和乳腺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观察多西他赛 (Docetaxol)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和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 多西他赛剂量为 75mg/m2 ,第 1天静脉滴注 1小时 ,用多西他赛前 2 4小时口服地塞米松 7 5mg ,2次 /天 ,连服 3天 ;肺癌组联合DDP 70mg/m2 ,第二天静脉滴注。 2 1天为 1周期 ,治疗 2周期评价疗效。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 12例 ,PR4例 ,NC3例 ,PD5例 ,有效率33 3% ;乳腺癌 12例 ,CR1例 ,PR3例 ,NC4例 ,PD4例 ,有效率 33 3%。全组 2 4例 ,有效 8例 ,总有效率 33 3%。毒性反应主要为白细胞下降、呕吐、乏力、脱发。白细胞下降达到Ⅲ、Ⅳ度的分别是 7例和 2例 ;血红蛋白下降较轻 ,仅 1例达到Ⅲ度 ;呕吐 4例 ,达到Ⅲ度为 2例 ;仅 1例出现皮肤毒性反应。结论 以多西他赛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和乳腺癌具有较好疗效 ,毒性反应轻 ,耐受性好。
- 谭晓虹刘志辉周文献李永强廖小莉谢伟敏
- 关键词:多西他赛乳腺癌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毒性反应白细胞下降赛前
- 高能聚束微波全身热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 2008年
- 目的评价高能聚束微波全身热疗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病理或组织细胞学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高能聚束微波全身热疗联合化疗作为一线或二线治疗策略。热疗采用UHR-2000高能聚束微波全身热疗机,在每周期化疗的第1、4天进行,要求体温升至39~40.8℃维持60~90min,在体温升高至38℃以上时给予化疗药;一线化疗采用铂类为基础的联合方案,二线化疗则以多西紫杉醇为主,每21d重复。完成至少2周期热化疗者可评估疗效,每周期评估毒性。结果共30例病人进入研究,其中一线热化疗20例,二线热化疗治疗10例。共进行热疗165次,每例患者均完成至少两周期热化疗。一线热化疗有效率(CR+PR)40.0%,稳定(SD)30.0%,中位进展时间6.7个月;二线热化疗有效率(CR+PR)30.0%,稳定(SD)40.0%,中位进展时间4.9个月。所有病例耐受性良好,Ⅲ、Ⅳ度中性粒细胞下降发生率为16.7%,合并感染性发热1例。非血液毒性轻,仅3例出现Ⅲ度腹泻。无热疗相关的皮肤损伤。结论高能聚束微波全身热疗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具有可喜的疗效,而且安全性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 刘志辉陆永奎岑绍芳劳永聪李永强周文献廖小莉岑洪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化学治疗
- 过表达/干扰表达miR-122对HBV稳转优势单克隆株HepGA14表达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采用miR-122过表达/干扰表达慢病毒质粒干预HBV稳转优势单克隆株HepGA14,观察其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乙肝病毒DNA(HBV DNA)表达功能的变化。方法:构建miR-122过表达和干扰表达慢病毒质粒,以最佳感染复数MOI值侵染HBV全基因组1.3倍体HBV稳转优势单克隆株HepGA14(对照组),分别命名为HepGA14-VL1044(miR122过表达组)和HepGA14-VL1043(miR122干扰组)。qPCR检测HepG2和HepGA14中的中miR-122的表达情况。ELISA分别检测3组细胞中上清HBsAg和HBeAg表达量,qPCR检测3组细胞的HBV DNA和miR-122表达水平。结果:最佳MOI值为30。与对照组比较,过表达miR-122慢病毒质粒侵染HepGA14后可上调优势细胞株内miR-122表达量,下调HBV DNA复制活性及HBsAg、HBeAg的表达量;干扰miR-122表达后,可上调HepGA14的HBV DNA复制活性及HBsAg、HBeAg的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1)。结论:成功构建miR-122慢病毒过表达/干扰载体,并建立稳定过表达/干扰miR-122的HepGA14细胞系;miR-122可调控HBsAg、HBeAg、HBV-DNA的表达水平。
- 郑世榜李永强廖思娜邱华廖小莉
- 关键词:乙肝标志物
- 鼻咽癌p16、nm23基因表达与溶瘤病毒药物H101疗效关系的研究
- 2008年
- 目的:探讨鼻咽癌组织p16、nm23基因蛋白表达与E1B-55K缺陷型腺病毒(简称H101)疗效关系。方法:经鼻咽部肿物活检确诊为鼻咽低分化鳞癌的病人接受化疗及颈部转移灶注射H101。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鼻咽癌组织p16、nm23基因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H101注射灶疗效的相关性。结果:30例鼻咽癌组织中p16、nm23基因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0.0(9/30)、83.3(25/30)。H101局部注射治疗的颈部肿物有效率为83.3(25/30)。p16基因蛋白表达阳性患者有效率55.6,阴性患者有效率95.2,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m23基因蛋白表达阳性患者有效率84.0,nm23阴性患者有效率80.0,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咽癌p16基因异常表达可能是H101作用机制的一个重要因素,检测p16基因有助于预测鼻咽癌患者对H101治疗的敏感性。
- 曹轶林胡晓桦谢伟敏刘志辉李永强周文献陆永奎廖小莉
- 关键词:鼻咽癌重组人5型腺病毒NM23基因
- 多西他赛联合氟脲嘧啶类药物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Ⅱ期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评价多西他赛(Doc)联合氟脲嘧啶类药物二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一线方案化疗失败的晚期NSCLC患者,第一阶段入组病例给予Doc75mg/m2,静滴1h,第一天;5-氟脲嘧啶(5-Fu)200mg/m2,静滴4h,第1~14天;第二阶段入组病例给予Doc75mg/m2,静滴,第一天;卡培他滨(Capecitabine)2000mg/m2.d-1,分两次餐后口服,第1~14天。均为每21d重复。主要观察终点为总生存时间。结果:15例可评价疗效,18例可评价毒副反应。部分缓解(PR)和完全缓解(CR)各3、0例,有效率(CR+PR)20.0;5例(33.3)获稳定(SD)。中位肿瘤无进展时间6.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0.4个月。2例(11.1)出现Ⅲ度中性粒细胞下降。Ⅲ度非血液毒性包括腹泻(16.7)、乏力(16.7)、恶心(16.7)和口腔炎(11.1)。手足综合征轻微且少见。结论:Doc联合氟脲嘧啶类药物对晚期NSCLC具有较好的抗癌活性,安全性好,值得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中进一步研究。
- 刘志辉廖小莉周文献李永强陆永奎谭晓虹谢伟敏胡晓桦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多西他赛5-氟脲嘧啶卡培他滨
- 双磷酸盐治疗癌性骨痛临床观察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评价注射用唑来磷酸治疗恶性肿瘤转移性骨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共入选病例56例,其中治疗组28例,对照组28例,采用随机双盲双模阳性药博宁平行对照研究方法,治疗组,唑来磷酸4mg+生理盐水50mL静脉滴注,15min。对照组,博宁90mg+生理盐水500mL静脉滴注4h,观察28d为1个疗程。观察用药患者的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治疗后28d评价疗效,试验组有效率93%,对照组有效率71%,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主要毒副反应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唑来磷酸对癌性骨转移性疼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 李永强胡晓桦谢伟敏刘志辉周文献谭晓虹
- 关键词:骨肿瘤疼痛二膦酸盐类
- 双环铂联合紫杉醇与卡铂联合紫杉醇方案对比治疗初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Ⅱ期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对比分析卡铂联合紫杉醇方案和双环铂联合紫杉醇方案治疗初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开放的Ⅱ期临床研究,符合入组条件的NSCLC患者被随机分入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的化疗方案为:双环铂450mg/m2+紫杉醇175mg/m2,每3周重复;对照组的化疗方案为:卡铂(AUC=5)+紫杉醇175mg/m2,每3周重复。近期疗效评价按照RECIST标准,不良反应评价按CTCAE v3.0标准,并随访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本中心初筛入组患者16例,其中合格受试者15例(试验组8例,对照组7例),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4/8和3/7,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4.8个月和5.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0.6个月和13.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的主要不良反应均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环铂联合紫杉醇与卡铂联合紫杉醇方案治疗初治晚期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相似,均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扩大临床研究。
- 周文献谢伟敏李永强刘志辉陆永奎廖小莉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双环铂
- 培美曲塞腹腔用药对H22腹水瘤小鼠腹水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腹腔用药对荷H22肝癌腹水瘤昆明小鼠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制备恶性腹水模型,造模24h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和培美曲塞低、中、高剂量组〔10、50和90 mg/(kg.d)〕以及顺铂组〔0.6mg/(kg.d)〕5组,每组18只。分组后给予各药物连续10d腹腔内注射治疗。每天用药前测量小鼠的体质量、腹围,并观察小鼠日常活动状态。用药结束24h后(第11天)各组处死8只小鼠测量腹水量,并解剖小鼠观察腹腔脏器及肺脏的转移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腹水中H22细胞凋亡率。其余剩下小鼠观察其生存时间,计算生命延长率。结果:培美曲塞腹腔用药可改善荷瘤小鼠生存质量。培美曲塞低、中、高剂量组及顺铂组小鼠腹水量分别为(15.05±3.95)、(10.93±3.05)、(8.08±2.22)和(7.30±2.32)mL,较空白对照组(17.85±2.56)mL减少,其中培美曲塞中、高剂量组及顺铂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美曲塞腹腔用药可减少荷瘤小鼠脏器转移。培美曲塞低、中、高剂量组及顺铂组小鼠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14.30±2.26)、(15.70±1.89)、(20.10±5.90)及(19.1±3.21)d,较空白对照组(13.20±1.93)d有不同程度延长,生命延长率分别为8.33%、18.94%、52.27%和44.70%,其中培美曲塞中、高剂量组及顺铂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小鼠生命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美曲塞低、中、高剂量组和顺铂组小鼠腹水中H22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81±0.76)%、(3.63±1.19)%、(8.85±1.86)%和(7.68±2.17)%,均高于空白对照组的(0.73±0.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培美曲塞腹腔用药治疗荷H22腹水瘤具有较好的疗效,并且在补给叶酸后安全性好,其机制可能与培美曲塞诱导鼠肝癌H22细胞凋亡相关。
- 李永强潘琦津胡晓桦刘志辉廖小莉林燕
- 关键词:培美曲塞腹水腹腔药物疗法小鼠
- 培美曲塞治疗腹部肿瘤的临床应用进展被引量:1
- 2013年
- 培美曲塞是新型多靶点叶酸拮抗剂,通过抑制生成嘧啶和嘌呤的几个关键酶干扰DNA与RNA合成。目前研究发现,培美曲塞对多种实体肿瘤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包括恶性胸膜间皮瘤、非小细胞肺癌、胰腺癌、结直肠癌、胃癌和乳腺癌等,其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皮疹、黏膜炎等。该文就培美曲塞单独用药或联合其他药物治疗常见腹部肿瘤的临床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 李永强刘志辉潘琦津廖小莉林燕胡晓桦
- 关键词:培美曲塞药物治疗腹部肿瘤
- 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肝细胞癌临床观察
- 2014年
-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肝细胞癌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收集在我院接受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胶囊方案治疗的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以RECIST1.1标准和NCI CTC4.0标准评价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ORR为22%,DCR为61%,中位PFS是3.6个月,中位OS是7.6个月。累计6个月、1年及2年生存率分别为66%、32%和4.5%。治疗相关性毒性主要有血小板减少症、转氨酶升高、神经毒性、疲劳和厌食,多为玉~Ⅱ度。结论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晚期肝细胞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易于耐受。
- 吕宇锋梁嵘李永强林燕刘志辉廖小莉廖思娜原春玲黎倩梁超勇胡晓桦
- 关键词:晚期肝细胞癌奥沙利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