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永培

作品数:12 被引量:55H指数:4
供职机构:泰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免疫
  • 2篇蛋白
  • 2篇血清
  • 2篇特异
  • 2篇肿瘤
  • 2篇免疫分析
  • 2篇患儿
  • 2篇放射免疫
  • 2篇放射免疫分析
  • 1篇定值
  • 1篇多发
  • 1篇多发性
  • 1篇多发性骨转移
  • 1篇多发性骨转移...
  • 1篇型胶原
  • 1篇性疾病
  • 1篇胸腔
  • 1篇胸腔积液
  • 1篇胸液
  • 1篇血清检测

机构

  • 10篇泰州市人民医...
  • 1篇泰州职业技术...
  • 1篇姜堰市人民医...

作者

  • 10篇李永培
  • 5篇盛强
  • 3篇许万宏
  • 3篇丁忠旗
  • 2篇霍艳秋
  • 2篇骆佩芳
  • 2篇曾文前
  • 2篇姚炳华
  • 1篇张好
  • 1篇徐立人
  • 1篇卢慧宇
  • 1篇李淑萍
  • 1篇王敏
  • 1篇王露
  • 1篇胡应秀
  • 1篇陈秀
  • 1篇陈亚宝
  • 1篇张亚明
  • 1篇唐梅英
  • 1篇王平

传媒

  • 3篇中华核医学杂...
  • 1篇江苏临床医学...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放射免疫学杂...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泰州职业技术...

年份

  • 1篇2006
  • 3篇2004
  • 2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PCR技术检测喘息性疾病患儿肺炎支原体的研究被引量:3
1998年
本文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了156例喘息性疾病患儿咽拭子标本的肺炎支原体(MP),阳性率为12.2%,对照组为同期38例肺炎患儿的咽拭子标本,MP阳性率为17.3%,二组MP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x2=1.77,P>0.05)。提示:MP不仅是肺炎也是喘息性疾病患儿常见的致病微生物。因此,对喘息性疾病患儿应常规用PCR技术检测MP。
许万宏姚炳华曾文前李永培李淑萍宗改兰
关键词:PCR肺炎支原体
多指标联合检测对良、恶性胸液的诊断价值
2000年
卢慧宇唐梅英李永培
关键词:肿瘤标志物胸腔积液
不同剂量的阿米卡星对小儿尿β_2-微球蛋白的影响被引量:2
1999年
目的:监测阿米卡星的肾毒性并探讨其安全剂量和疗程。方法:对120例感染性疾病患儿分别使用阿米卡星7.5,10,15mg·kg-1·d-1,治疗3d及7d后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尿β2微球蛋白(β2MG),及血β2MG(n=36),用速率法测尿素氮(BUN),肌酐(Cr)(n=36)。结果:尿β2MG升高率,15mg·kg-1·d-1组显著高于7.5mg·kg-1·d-1组(P<0.01);10mg·kg-1·d-1组与7.5mg·kg-1·d-1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三组血β2MG、BUN、Cr的均数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尿β2MG是评价阿米卡星肾毒性特异的敏感的指标,儿童阿米卡星的安全剂量是7.5~10mg·kg-1·d-1。
许万宏李永培陈秀张亚明曾文前陈亚宝
关键词:阿米卡星肾毒性儿童Β2-微球蛋白
惊厥患儿血清和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测定被引量:3
2004年
姚炳华盛强俞桂顺胡应秀许万宏李永培
Pendred综合征1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1994年
徐立人王敏高佳李永培
^(89)Sr联合局部外照射对多发性骨转移癌的止痛疗效被引量:4
2006年
本院自1999年12月~2004年4月对36例多发性骨转移癌患者采用^89Sr加局部外照射综合治疗,其止痛效果优于单纯局部放疗或单纯^89Sr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盛强张好丁忠旗骆佩芳霍艳秋李永培
关键词:^89SR治疗多发性骨转移癌局部放疗外照射止痛疗效止痛效果
血清CA-19-9测定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
2002年
目的:寻求胰腺癌的诊断方法。方法:用免疫放射分析法(IRMA)检测血清CA-19-9含量。106例血清CA-19-9含量3700 u/L,进行追踪随访。结果:106例中,胰腺癌66例,结肠癌15例,胆管癌13例,肺癌9例。结论:检测血清CA-19-9含量,有利于胰腺癌的诊断和与结肠癌、胆管癌、肺癌等恶性肿瘤的鉴别。
朱传桂李永培丁忠旗盛强
关键词:胰腺癌免疫放射分析肿瘤诊断血清检测
血清Ⅳ型胶原和层粘连蛋白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4
2004年
目的 探讨血清Ⅳ型胶原 (ⅣC)和层粘连蛋白 (LN)在 2型糖尿病 (DM)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78例 2型DM患者 (男 4 2例 ,女 36例 )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 (A组 ) 35例 ,微量白蛋白尿组 (B组 ) 2 8例和大量白蛋白尿组 (C组 ) 15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其血清ⅣC和LN含量。对照组为健康体格检查者 30例。结果  78例DM患者血清ⅣC[(97 6± 19 2 ) μg/L]、LN[(132 4±31 5 ) μg/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77 4± 8 2 )、(10 1 5± 17 6 ) μg/L ,P <0 0 5 ];微量及大量白蛋白尿组患者血清ⅣC、LN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P <0 0 1) ;DM各组间血清ⅣC、LN水平差异有显著性 ,随 2 4h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增加及病程延长 ,血清ⅣC、LN水平递增 ,病程 >10年者 [ⅣC(10 6 6± 2 0 1) μg/L ,LN (14 5 3± 31 1) μg/L]明显高于病程 <5年者 [(89 4± 17 5 ) μg/L ,(117 8±2 7 4 ) μg/L ,P <0 .0 5 ];血清ⅣC、LN与病程、尿素氮 (BUN)、肌酐 (Cr)、UAER呈高度正相关。 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ⅣC、LN、UAER能为早期诊断和治疗DM肾病提供依据 ,并可用于判断预后。
王露王平李永培
关键词:血清层粘连蛋白2型糖尿病肾病放射免疫分析
ECL法检测前列腺特异抗原的临床价值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 :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浓度测定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ECL)法检测 81例健康对照者、5 8例前列腺炎患者、1 2 1例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患者和 6 9例前列腺癌 (PCa)患者血清中的PSA浓度 ,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组间两两比较用t检验 ;良、恶性鉴别诊断界值的确定用ROC曲线。结果 :(1 )前列腺癌组患者血清PSA浓度明显高于其它各组 (p皆 <0 0 0 1 ) ;前列腺增生组部分病人血清PSA浓度升高 (与健康对照组和炎症组比较 p <0 0 0 1 ) ,但局限在一定范围 ,一般不超过 1 0ng/ml;前列腺炎组和健康对照组均在正常范围 (<4ng/ml)。 (2 )ROC曲线下面积为 0 98,当鉴别界值为4ng/ml时 ,灵敏度为 1 0 0 % ,特异度为 77 3% ;界值为 1 8ng/ml时 ,特异度 1 0 0 % ,灵敏度 6 8 1 % ;界值为 7 6ng/ml时 ,灵敏度为 95 7% ,特异度为 90 %。结论 :PSA是筛查前列腺癌的灵敏的肿瘤标志物 ,对良、恶性前列腺疾病有一定的鉴别诊断意义。
张俊盛强丁忠琪李永培骆佩芳霍艳秋
关键词: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前列腺增生BPH
不同稀释液对高浓度HCG测定值的影响被引量:13
2002年
丁忠旗李永培盛强
关键词: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稀释液放射免疫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