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晖
- 作品数:40 被引量:398H指数:10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 转基因雪旺细胞与壳聚糖的相容性被引量:4
- 2006年
- 大量动物实验证实:将体外培养的雪旺细胞(SC)移植入脊髓损伤区能促进神经元再生,但SC在体外培养和移植过程中,缺乏有效载体。本实验拟建立SC体外分离培养的方法,将神经生长因子(NGF)基因转入SC,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NGF在转染前后的分泌情况;使用壳聚糖作为载体,种植转基因SC,并对两者的相容性进行观察,探讨转基因和壳聚糖在脊髓损伤治疗中的作用。
- 侯巍冯世庆孔晓红张辉陈家童王沛李晖郭世绂
- 关键词:雪旺细胞壳聚糖转基因相容性体外分离培养
- 应用混合式骨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被引量:1
- 2006年
- 李晖张弢郑永发马信龙王沛
-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疗效评价
- VEGF、TGF-β_1在骨缺损不愈合中表达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8
- 2002年
- 目的观察骨缺损不愈合和骨折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growthfactor,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TGF-βl)的表达差异,研究骨缺损不愈合的分子机理,进一步探讨VEGF和TGF-β1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建立兔桡骨干骨缺损不愈合模型和骨折愈合模型,术后1、2、4、6、8、12周取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SP法)检测两种模型中VEGF和TGF-β1的表达和变化。结果组织学观察发现,骨缺损组骨折断端只有少量膜内成骨过程,形成的血肿和肉芽组织明显增多,只有靠近骨折断端的一部分形成软骨细胞,其中的一部分在分化到肥大软骨细胞阶段时则停止分化,出现肥大软骨细胞区的增加,并向纤维结缔组织转化,未转化成软骨细胞的肉芽组织在后期也形成了纤维结缔组织。与骨折愈合模型相比,软骨内成骨过程中血管生成的量也明显减少,而且在骨缺损组的各时段,骨折断端间都有肌纤维侵入。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发现,VEGF和TGF-β1在骨缺损不愈合中仍有表达,但与正常骨折愈合相比,表达的量明显减少(P<0.05),VEGF和TGF-β1的表达呈同步关系,即在TGF-β1强表达时,VEGF的表达程度也很强,TGF-β1的表达弱时,VEGF的表达也明显减少。结论由于造成较大段的骨缺损,骨膜缺损很多。
- 马信龙谢军王沛冯世庆李晖王志刚刘涛
- 关键词:内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基因表达
- 3D打印丝素蛋白/胶原蛋白支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目的 采用3D打印技术制备不同质量比的丝素蛋白/胶原蛋白支架,分析其综合性能,优选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方法 以丝素蛋白∶胶原蛋白不同质量比,采用3D打印制备两种复合支架,分别为2∶ 2(A 组)、2∶4(B 组);检测...
- 孙凯李东李晖张鹏李瑞欣董宝康姜文学
- 关键词:3D打印丝素蛋白胶原蛋白质量比
- 低温3D打印联合冷冻干燥技术制备组织工程骨支架的研究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讨采用低温3D打印联合冷冻干燥技术制备组织工程骨支架的方法,评价支架细胞相容性。方法取新鲜牛肌腱及家蚕生丝分别制备胶原蛋白(collagen,COL)、丝素蛋白(silk fibroin,SF)。采用计算机辅助软件Solid Works2014设计大小为9 mm×9 mm×3 mm、孔径为500μm的支架模型,以质量比9∶3∶2的COL、SF和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ydroxyapatite,n HA)混合物为原料,采用低温3D打印联合冷冻干燥技术构建COL/SF/n HA复合支架。大体观察结合扫描电镜观测支架形态及表面结构;采用力学试验机测量支架压缩位移、压缩应力及弹性模量,分析力学性能;将支架与MC3T3-E1细胞共培养1、7、14、21 d,倒置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MC3T3-E1细胞COLⅠ、ALP及骨钙素(osteocalcin,OCN)基因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低温3D打印联合冷冻干燥技术成功制备COL/SF/n HA复合支架,扫描电镜示支架为大孔及微孔共存的3D多孔径立体结构。支架弹性模量为(344.783 07±40.728 55)k Pa,压缩应力为(0.062 15±0.007 15)MPa,压缩位移为(0.958 41±0.000 84)mm。共培养后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及MTT检测均显示,随时间延长,支架表面大量细胞黏附,伸展充分,大孔孔壁上细胞生长良好,数量逐渐增多。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示,MC3T3-E1细胞COLⅠ、ALP及OCN基因及蛋白均表达。结论低温3D打印联合冷冻干燥技术可精确控制支架微观结构,得到大孔、微孔共存的组织工程骨支架,且细胞相容性良好,为下一步骨缺损修复研究奠定基础。
- 李东张振辉郑程程赵滨孙凯年争好张西正李瑞欣李晖
- 关键词:骨组织工程冷冻干燥技术细胞相容性
- 组织工程骨研究背景与进展被引量:4
- 2013年
- 随着骨缺损治疗方法的改进,组织工程骨的研究日益蓬勃,组织工程方法治疗骨缺损是一种新的模式。本文复习相关文献,综合报道组织工程骨的研究背景及其种子细胞、生物支架材料及组织工程骨构建三大要素的研究进展,探讨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 年争好孙凯李瑞欣李晖
- 关键词:生物相容性材料生物医学技术
- 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丝素蛋白复合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被引量:13
- 2015年
- 背景:通过将两种及两种以上材料共混制备复合支架材料可以弥补各自的不足,利用各种材料的互补特性来满足组织工程对支架的要求。目的: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丝素蛋白复合三维支架材料,并研究其细胞相容性。方法:将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与丝素蛋白分别按质量比为1∶1∶5、1∶2∶5、1∶3∶5的比例混合,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丝素蛋白复合材料,测试其孔隙率、孔径大小、吸水膨胀率及压缩力学性能。将表征结果良好的质量比为1∶2∶5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丝素蛋白复合材料与MC3T3-E1细胞体外复合培养,MTT法检测复合培养2,4,6,8,12 d后的细胞活性。结果与结论: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丝素蛋白按质量1∶2∶5的比例混合更符合要求:孔径98-260μm,孔隙率为(96.72±2.78)%,吸水膨胀率为(549.37±35.29)%,生物力学试验机测定其力学性能稳定、压缩应变及弹性模量等指标适宜骨组织工程研究应用。MC3T3-E1细胞在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丝素蛋白复合三维支架上生长增殖良好,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丝素复合三维支架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 年争好李晖李瑞欣孙凯李东徐成张西正
- 关键词:生物材料丝素蛋白纳米羟基磷灰石骨组织工程细胞相容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肩关节动态造影下液压扩张手法松解治疗冻结肩被引量:18
- 2003年
- 目的探讨动态造影下液压扩张手法松解(hydraulicdistensionandmanipulationunderdy-namicarthrography,HDMDA)治疗冻结肩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00年3月~2001年3月间按制定的病例选择标准选择100例冻结肩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HDMDA和药物治疗进行对照研究,并观察HDMDA术中注入液量、粘连松解程度、肱二头肌长头腱滑囊显影情况与HDMDA疗效的关系。结果10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21个月。近期疗效(5个月)和远期疗效(10~21个月)HDMDA治疗组优良率分别为86%、90%,药物组优良率分别为48%、3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近=2.322,u远=3.556,P<0.05);同时发现HDMDA治疗后盂肱关节在每一方向的活动度均优于药物组(校正χ2检验,P<0.05)。HDMDA术中注入液量≤15ml者,远期随访优良率仅为25%;肱二头肌长头腱滑囊未显影的9例患者远期随访良2例、差7例。结论HDMDA是诊断和治疗冻结肩的有效方法,该法创伤小、简单易行、并发症少且疗效可靠、持久;HDMDA术中注入的液量、关节粘连松解程度尤其是松解后肱二头肌长头腱滑囊的显影情况均影响其疗效。
- 冯世庆郭世绂王沛马信龙郑永发李晖孙振辉
- 关键词:动态造影冻结肩肩关节禁忌证
- 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中央型损伤患者相关颈脊髓神经通路的功能变化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观察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中央型损伤患者相关颈脊髓神经通路的功能变化。方法选取57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及48例脊髓中央型损伤患者,自臂丛C7导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麦牙凝集素—辣根过氧化物酶(WGA-HRP)示踪观察投射神经元短固有束神经元上行投射轴突纤维(PNs)在侧方脊髓内的走行和分布情况。手术显微镜下以显微咬骨钳蚕食法咬除部分关节突关节,显露右侧C7神经根并完全切断,采用ABC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应用CAS免疫组化图像分析系统计数C7神经根切断后2、4 h颈脊髓内C-fos和C-jun基因表达情况。结果示踪剂分布于脊髓灰质两侧及相邻的白质内,与脊髓中央性损害MRI影像显示的"眼镜征"所在部位相仿;C7神经根切断后2 h,颈脊髓内C-fos和C-jun基因表达增加,C7分别为(64.5±13.6)、(63.7±12.3)个,C6分别为(34.5±12.2)、(36.9±12.0)个,C5分别为(26.6±10.1)、(26.4±10.5)个,C5、C6、C7C-fos和C-jun基因表达两两比较,P均<0.05。C7神经根切断后4 h,颈脊髓内C-fos和C-jun基因表达阳性细胞数量减少,C5分别为(11.3±4.8)、(11.8±2.9)个,C6分别为(14.1±5.3)、(12.7±5.1)个,C7分别为(20.9±6.0)、(19.9±5.5)个,C5、C6、C7C-fos和C-jun基因表达两两比较,P均<0.05。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和脊髓中央型损伤患者的C7、C8、T1神经的下运动神经元通路功能障碍。
- 王昊李晖孙振辉王沛
-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神经通路C-JUN基因
- 胸腰段骨折常见问题分析及实时导航在手术中的应用
- 目的探讨胸腰段骨折治疗中的常见问题及实时导航在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3年3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86例胸腰段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56 例,女30例,年龄18~56岁,平均38岁;受伤原因;坠落伤...
- 冯世庆刘涛李晖雪原郑永发马信龙王沛郭世绂
- 关键词:胸腰段骨折内固定实时导航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