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粘膜
  • 4篇胃粘膜
  • 3篇血流
  • 3篇应激
  • 3篇溃疡
  • 3篇黄疸
  • 3篇梗阻
  • 3篇梗阻性
  • 3篇梗阻性黄疸
  • 2篇应激性
  • 2篇应激性溃疡
  • 2篇粘膜血流
  • 2篇胃粘膜血流
  • 1篇血流减少
  • 1篇血流速度
  • 1篇肾上腺
  • 1篇肾上腺素
  • 1篇肾上腺素能
  • 1篇肾上腺素能Α
  • 1篇肾上腺素能Α...

机构

  • 5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包头市第七医...

作者

  • 5篇杜如昱
  • 5篇杨乃众
  • 5篇李占文
  • 5篇李晓强
  • 4篇段建中
  • 1篇牟东成
  • 1篇徐为

传媒

  • 1篇内蒙古医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1998
  • 3篇199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应激时甲氰咪胍对胃粘膜血流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1998年
目的研究甲氰咪胍对胃粘膜血流的影响。方法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甲氰咪胍对正常及梗阻性黄疸大鼠冷束缚应激时胃粘膜血流的影响。结果应激前用甲氰咪胍可使正常及梗阻性黄疸大鼠应激时胃粘膜血流增加(P<0.01),胃液 pH 升高(P<0.01),胃粘膜损伤减轻(P<0.05)。结论甲氰眯胍对胃粘膜血流有保护作用。
李占文杨乃众段建中李晓强杜如昱
关键词:甲氰咪胍应激溃疡胃粘膜血流速度
梗阻性黄疸大鼠应激时胃H_2受体和胃粘膜血流的关系被引量:1
1998年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梗黄)大鼠应激时胃H_2受体密度的变化与胃粘膜血流的关系。方法用光学显微镜放射自显影术-体外标记铰链接触法测定梗阻性黄疸大鼠冷束缚应激时胃H_2受体密度的变化,并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胃粘膜血流的变化。结果梗阻性黄疸和梗阻性黄疸应激均可引起胃体牯膜及粘膜下微小动脉H_2受体密度降低,胃粘膜血流减少。结论 H_2受体下行调节能部分地保护胃粘膜血流。
李占文杨乃众李晓强段建中杜如昱
关键词:梗阻性黄疸应激H2受体胃粘膜血流
梗阻性黄疸应激时大鼠胃粘膜血流减少的原因探讨被引量:2
1997年
研究梗阻性黄疸应激时胃粘膜血流减少的原因。方法用结扎总胆管的大鼠冷束缚应激模型,测定胃粘膜血流和胃粘膜中内皮素1(ET-1),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胃粘膜组胺H2受体(H2受体),肾上腺素能α1受体(α1受体)的变化,以及应激前使用抗ET-1血清、依那普利、甲氰米胍、酚妥拉明后胃粘膜血流的改变。结果梗阻性黄疸应激时胃粘膜ET-1和Ang-Ⅱ明显增加,H2受体和α1受体明显减少和胃粘膜血流明显减少。应激前使用它们的拮抗物胃粘膜血流明显增加。结论应激时胃粘膜中ET-1和Ang-Ⅱ增加及H2受体和α1受体减少可引起胃粘膜血流减少。应激前使用它们的拮抗物可改善胃粘膜血流,它们有保护胃粘膜的作用。
杨乃众徐为段建中李占文李晓强牟东成杜如昱
关键词:梗阻性黄疸应激性溃疡
大鼠应激时胃内H_2受体的放射自显影研究被引量:2
1997年
应激状态下胃内组胺H2受体的密度是否有变化尚不清楚。为此,本文用光学显微镜放射自显影术一体外标记铰链接触法,研究了正常Wistar大鼠冷束缚应激时胃粘膜及胃粘膜下动脉H2受体密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应激可使胃体粘膜及胃粘膜下微小动脉H2受体密度降低。胃内H2受体的减少可能是受体“下行调节”机制和应激对受体的破坏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李占文杨乃众段建中李晓强杜如昱
关键词:组胺H2受体胃溃疡放射自显影法应激性溃疡
梗阻性黄疸时胃α_1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密度变化
1997年
目的:研究大鼠α1肾上腺素能受体在胃粘膜和粘膜下层的分布和梗阻性黄疸时密度的变化。方法:16只Wistar大鼠分成正常组与黄阻性黄疸组,每组8只。并采用光学显微镜放射自显影术。结果:大鼠胃粘膜无α1肾上腺素能受体。α1肾上腺素能受体分布在胃粘膜下层动脉平滑肌细胞表面。正常大鼠α1肾上腺素能受体密度在胃体大干胃窦,梗阻性黄疸时α1肾上腺素能受体密度明显减少。结论:由于α1肾上腺素能受体密度在胃体大于胃窦,所以交感-肾上腺素系统对胃体血流的影响大于胃窦。梗阻性黄疸α1肾上腺素能受体明显减少。
李晓强杨乃众李占文杜如昱刘鼎新孟书聪
关键词:梗阻性黄疸胃粘膜肾上腺素能Α1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