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操
- 作品数:27 被引量:98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医药卫生更多>>
- 松辽盆地敖古拉断裂下盘断层阴影研究
- 敖古拉断裂及其附近的构造落实对大庆油田龙西地区的勘探、开发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敖古拉断裂下盘开展地震构造解释研究,从区域构造规律、过断层井曲线对比、密井网构造解释经验和地震正演分析四个方面证明了该区域地震构造成像不准确、存...
- 李操姜岩杨莹彬卢勉周莉莉
- 关键词:井震结合
- 文献传递
- 利用三维地震资料识别长垣油田曲流河废弃河道被引量:11
- 2017年
- 以长垣油田密井网区葡萄花油层葡Ⅰ2小层为例,利用三维地震资料的横向高密度信息、井资料纵向分辨率高的特点,结合浩特陶海海拉尔河段现代沉积等资料,剖析废弃河道在平面和剖面上的响应特征,形成了"地震趋势引导,井点微相控制"的井震结合废弃河道精细识别方法。按照废弃河道成因机理,结合卫星照片、现代露头、三维地震及测井等资料,将废弃河道划分为2大类4小类测井、地震响应特征,完成了长垣油田密井网区块葡Ⅰ2小层曲流河沉积环境废弃河道精细识别和平面组合,并利用抽稀井网的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井震结合相图对废弃河道的识别精度提高了11%;废弃河道走向及组合方式控制着曲流河点坝砂体的几何形态、分布规律和储层的分布特征,影响剩余油分布;研究区废弃河道以决口改道型为主,平面上呈"S"形,其中一条废弃河道横跨整个工区,长度达4.8km,宽度约为60~130m。应用废弃河道识别成果指导开发调整挖潜,取得了较好应用效果。
- 卢勉姜岩李操吴高平蔡东梅张秀丽
- 关键词:三维地震资料废弃河道
- 一种基于目标函数的属性提取及储层厚度预测方法
- 地震地层切片技术可以分析地质沉积环境,目前在大庆于长垣油田基于地震振幅切片技术预测窄小河道砂体边界已见到很多成功的应用实例。地震振幅沿层切片可以反映储层的平面变化,是储层预测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井密度较大的开发区块往往难...
- 李操姜岩程顺国王彦辉朴昌永
- 关键词:油田勘探储层预测地震振幅密井网
- 一种井震标定方法、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井震标定方法、装置,属于油藏地球物理领域。所述方法包括:确定研究区域内的地震标志层,以及地震标志层对应的地质层位;确定研究区域内的多个待计算井;对于每个待计算井,根据地震解释成果确定第一采样点,根据第一采...
- 姜岩李操何英伟卢勉杨春生赵明珠杨莹彬张秀丽
- 文献传递
- 大庆长垣油田断层阴影地震正演模拟及校正方法被引量:19
- 2019年
- 大庆长垣油田大断层下盘在地震剖面上普遍存在三角形的断层阴影区,其地震反射同相轴呈"上拉"或"下拉"、并伴随反射同相轴错断,导致利用地震资料进行断层、微幅度构造解释时存在陷阱。采用地震正演模拟技术,根据研究区实际地质情况建立了一系列二维地震正演模型,尝试定量分析断层阴影区地震反射特征。研究结果认为:断层两侧地层速度的横向变化是导致断层下盘断层阴影的根本原因,其中断层断距、低速层的存在等是长垣油田断层阴影区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提出了密井网开发区利用三维空变速度场时深转换技术进行断层阴影校正的思路和方法,显著提高了大断层附近构造解释精度,为长垣油田更有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 姜岩程顺国王元波李操
- 关键词:低速层
- 井震结合断层解释技术及在喇嘛甸田的应用
- 大庆长垣油田已进入特高含水阶段,剩余油挖潜难度越来越大,断层是影响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提高断层的解释精度,本文采用了井震结合断层解释技术,利用开发井断点数据库信息,结合地震反射特征精细表征断层的空间展布特征,该技...
- 姜岩李操王彦辉
- 关键词:喇嘛甸油田断层解释密井网
- 文献传递
- 多波地震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 单独使用P波(纵波)地震资料在油气识别中具有多种解决方案,由于PSV波(转换波)资料受油气影响较小,多波地震资料的联合使用可有效提高油气预测的准确性。为充分发挥大庆喇嘛甸油田多波地震技术的有效性,针对大庆喇嘛甸油田以往利...
- 王彦辉姜岩司丽李操程顺国朴昌永
- 关键词:多波地震储层预测转换波喇嘛甸油田
- 一种储层厚度预测结果双重回归分析校正方法及装置
- 本公开涉及一种储层厚度预测结果双重回归分析校正方法及装置,包括:获取工区井数据以及井震结合储层厚度预测值,根据井震结合储层厚度预测值生成储层厚度预测平面网格,并提取目的层井点处井震结合储层厚度预测值;确定目的层井点处井震...
- 王永卓李操姜岩周永炳樊晓东战剑飞史晓东刘强卢勉
- 神经网络方法在油田储层孔隙度预测中的应用
- 储层参数预测对油田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三维地震属性资料为基础,采用主成分变换优化法对海拉尔盆地某油田的11种地震属性进行标准化、主成分变换,计算结果说明,只需其中4种主成分用于储层预测。利用神经网络方法建立这4种主成...
- 周莉莉李操韦龙明
- 关键词:油田勘探孔隙度储层预测地震属性
- 文献传递
- 松辽盆地北部成熟老探区石油持续增储上产潜力与技术对策
- 2024年
- 松辽盆地北部已进入较高程度勘探开发阶段,常规的油气发现与开采难度不断增大。从历次油气资源评价过程出发,介绍了油气勘探理论和油气资源评价技术进步带来的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石油资源潜力变化。以超级盆地思维为引领,结合页岩层系内页岩油成藏理论研究取得的新认识,重新梳理了中浅层含油气系统特征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并根据第四次油气资源评价结果,对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常规油、致密油的剩余资源潜力与分布规律进行了论述,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松辽盆地北部石油勘探与开发的具体攻关建议。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共发育上部、中部和下部3套复合含油气系统,包括10个简单油气系统,构成了中浅层全油气系统,预测常规油和致密油待发现资源量在30×10^(8) t以上;常规油剩余资源主要分布在中部复合含油气系统的萨尔图油层和葡萄花油层,古龙凹陷和三肇凹陷的源上葡萄花油层、龙虎泡阶地近源斜坡区的多层位以及西部远源斜坡区的萨尔图油层,具有亿吨级高效增储和快速上产的资源潜力;致密油剩余资源主要分布在中部复合含油气系统的高台子油层和下部复合含油气系统的扶杨油层,大庆长垣中南部和三肇凹陷内的宋芳屯-肇州低隆起的扶余油层以及齐家-古龙凹陷的高台子油层,有望形成2个亿吨级、2个5000万吨级勘探开发新场面。精细勘探,精准开发是成熟老区换发新活力的有效途径,勘探开发理论和技术的进步助推了老油田原油的持续高产和稳产。
- 李国会战剑飞康德江刘强孙海雷韩雪吴伟张金友李操
- 关键词:松辽盆地油气资源复合含油气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