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勇

作品数:6 被引量:24H指数:4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金融
  • 2篇金融集聚
  • 1篇多层线性模型
  • 1篇新能源
  • 1篇新能源产业
  • 1篇信息腹地
  • 1篇信息流
  • 1篇政府
  • 1篇政府投资
  • 1篇政府投资效率
  • 1篇中国金融
  • 1篇能源
  • 1篇能源产业
  • 1篇区域间
  • 1篇转型升级研究
  • 1篇外部性
  • 1篇金融产业
  • 1篇腹地
  • 1篇PPP模式
  • 1篇产业集聚

机构

  • 6篇同济大学

作者

  • 6篇李勇
  • 5篇梁琳

传媒

  • 1篇科学管理研究
  • 1篇求索
  • 1篇理论与改革
  • 1篇经济问题探索
  • 1篇学术论坛
  • 1篇金融经济(下...

年份

  • 4篇2015
  • 2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PPP模式、政府投资效率与金融集聚区建设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政府是提升金融集聚水平的供给侧重要变量,通过运用PPP模式可以极大地提升金融资源空间组织效率。本文分析和识别了金融集聚导引因素,发现政府是推动金融集聚的重要能动因素。大力推广PPP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政府投资的效率和支配力,引导金融机构空间选择和空间决策,而且能够优化当地的金融生态健康发展,最大程度释放金融集聚的溢出效应。文章指出,政府作为金融和经济发展环境的维护者和监管者,应推动PPP模式健康发展来促进金融集聚区建设和金融业态协调发展。
李勇梁琳
关键词:PPP模式金融集聚政府投资效率
新常态下的新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经过多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增长从快速发展逐步变化为中高速增长状态,进入新常态,这对各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使是作为新兴产业的新能源。由于技术的限制,新能源产业过度依赖于政府的扶持政策,而且中国新能源产业基本位于全球价值链低端,很多产业实际上还是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在新的经济形势下迫切需要对新能源产业进行转型升级。
李勇梁琳
关键词:新能源
基于投入产出的中国区域间产业转移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基于2002-2012年的中国投入产出表,定量测算了中国区域间产业转移的程度。研究结果发现,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东部沿海地区开始出现产业转移。在转移的地区分布上,2007年之前主要在沿海地区之间转移,之后开始向中西部转移。在转移行业分布上,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主要从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转移,东部地区则是承接技术密集型产业,西北等地区主要承接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促进区域平衡发展,产业承接地区需要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政府服务水平,产业转出地区需要进一步鼓励产业转出,国家层面应加强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协调。
李勇
关键词:产业转移区域间
信息腹地、溢出效应与金融集聚研究综述被引量:4
2013年
信息流的溢出效应影响金融机构的空间组织,信息腹地的发展对促进金融集聚具有深远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腹地、信息流溢出效应与金融机构集聚关系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信息腹地的概念演进和划分方式、信息流溢出效应的多维度分析,以及二者对金融集聚和金融中心的影响。文章指出金融机构应当利用信息腹地效应来提升空间组织效率,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趋势。
李勇梁琳
关键词:信息腹地信息流金融集聚
产业间集聚、外部性和金融服务业集聚被引量:5
2015年
文章构建了理论模型,并选用城市样本数据和多层线性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产业间集聚产生的外部性对金融服务业集聚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城市知识溢出和产业多样化有益于金融服务业集聚的发展,而现阶段的城市产业专业化对金融服务业集聚呈现负向的显著影响。我国的金融服务业主要集聚在以城市产业多样化为特征的大城市,且各市金融服务业集聚的程度差异较大。
梁琳李勇
关键词:多层线性模型
中国金融产业集聚的双维度评价被引量:2
2013年
文章构建了金融产业集聚程度的双维度评价模型,从金融产业结构规模竞争力和相关产业关联度两个维度共同评价我国金融产业的发展态势和集聚趋势。分析表明:我国的金融产业已形成一定的集聚趋势。东部沿海、北部沿海和南部沿海地区的金融结构规模竞争力较强,但与国民经济相关产业的关联效应都不强。根据金融服务业的集聚趋势和关联效应,我国应发展多层次的金融中心,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
梁琳李勇
关键词:金融产业产业集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