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华
- 作品数:38 被引量:424H指数:12
- 供职机构: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杭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脑梗死发病危险性与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被引量:14
- 2007年
-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发病危险性的关系。方法200例脑梗死患者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和欧洲脑卒中量表评分等指标,并与100例健康对照者相比较。结果脑梗死组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对照组(18.54±6.28μmol/L比10.35±3.64μmol/L,P<0.001);脑梗死组叶酸与维生素B12水平(分别为4.62±2.48μg/L、246.4±86.2ng/L)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36±1.58μg/L、348.3±58.4ng/L,P<0.001)。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发现同型半胱氨酸为脑梗死的独立致病因素。脑梗死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欧洲脑卒中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684,P<0.001),即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与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呈正相关。脑梗死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血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呈负相关(r=-0.448,P<0.001;r=-0.264,P<0.01)。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增加了脑梗死的发病危险性,并可加重其病情严重程度。
- 王伟平杨卉李保华王克义蒋琳牛国忠
- 关键词:神经病学脑梗死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维生素B12同型半胱氨酸
- 雷尼替丁预防高血压性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
- 2002年
- 目的 观察雷尼替丁预防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25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雷尼替丁预防组和对照组,均予常规脱水、降颅压及对症支持治疗,预防组加用雷尼替丁 0.15静滴,2次/天×14天,尔后再同剂量口服7天。结果 预防组与对照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4.8%和14.5%(P<0.01),脑出血死亡率分别为7.2%和15.3%(P<0.05)。结论 雷尼替丁预防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有明显效果,且无明显副作用。
- 王伟平牛国忠李保华
- 关键词:雷尼替丁高血压性脑出血合并症上消化道出血疗效
- 吞咽功能的康复训练对卒中后肺炎的预防研究
- 王伟平李保华杨卉牛国忠蒋敏海陈丽娜杨丹丹周小娟
- 脑血管病已成为国民第一位死因,同时也是我国第一致残疾病,卒中后肺炎发生率高,是脑卒中主要的死亡原因,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脑卒中患者死于肺炎,显著影响脑卒中预后。而吞咽障碍是卒中后肺炎最重要原因。脑卒中后半数以上患者发生不同程...
- 关键词:
- 关键词:脑卒中肺炎吞咽功能康复训练
- 伴胸腺瘤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特点(附96例分析)被引量:12
- 2000年
- 目的 研究伴胸腺瘤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经手术病检证实的 96例MG伴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采用 χ2 检验及t检验与 114 9例经影像学检查无胸腺瘤表现的MG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胸腺瘤组男性发病者多 (男∶女 =1 82∶1) ,且多于 30岁后发病 (71 9% ) ,以肢体无力和延髓症状首发者多见 (4 3 8% ) ,按改良Os serman分型 ,以Ⅲ型和Ⅳ型为主 (4 5 8% ) ,危象发生率高 (38 5 % ) ,病死率高 (8 3 % )。结论 伴胸腺瘤的重症肌无力有其独特临床特点 。
- 李保华尹伶姜海平徐金枝杨明山
-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胸腺瘤病例分析
- 川芎嗪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观察川芎嗪联合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发病在48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6例,按随机对照双盲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在综合支持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奥扎格雷钠,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依达拉奉,两组均以14天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缺损评分(NDS)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神经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53/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9%(41/5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5.10,P<0.05);两组治疗期间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无颅内出血、局部发疹、全身过敏症、恶心、发热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川芎嗪联合依达拉奉可以发挥各自优势,起到叠加、协同作用,大大提高疗效,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卢国跃顾小林李保华蒋敏海
- 关键词:川芎嗪依达拉奉急性脑梗死疗效
- 胸腺放射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 观察胸腺放射治疗重症肌无力 (MG)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 195 7年到 1999年 4 2年间应用胸腺放射治疗的 6 8例 MG患者 (深部 X线放疗 2 2例 ,6 0 Co治疗 4 6例 )的临床资料 ,并对他们作了长期随访。结果 放射治疗后总缓解率达 90 % ,临床疗效显著 ,明显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副反应以皮肤损害 (10例 )和消化道症状 (9例 )多见。结论 对于药物反应差、手术时发现胸腺瘤对周围组织有明显浸润或术后症状不稳定 MG患者加用胸腺放射治疗 。
- 张润希李保华徐金枝杨明山
-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疗效观察胸腺瘤
- 重症肌无力被动转移动物模型的研究被引量:2
- 2001年
- 目的 :探讨血清阳性 (SPMG)和阴性重症肌无力 (SNMG)被动转移动物模型 (P EAMG)的异同。方法 :用ELISA法将重症肌无力 (MG)患者分为SNMG和SPMG两组 ,然后分别用两组患者血清制作P EAMG ,观察两组小鼠的临床表现、电生理及神经肌接头(NMJ)的改变。结果 :SPMG和SNMG组小鼠均表现出明显的肌无力症状 ,低频重复电刺激出现明显衰减反应 ,但SNMG组小鼠肌无力症状较SPMG组明显为轻 ,SPMG和SNMG组小鼠NMJ处棕黄色沉积物明显减少、变细短。结论 :SNMG和SPMG均是自身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
- 高波廷李保华杨明山卜碧涛徐金枝
- 关键词:血清阳性重症肌无力血清阴性
- 血清阴性重症肌无力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00年
- 血清阴性重症肌无力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大部分患者仍然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处自身免疫性疾病,但其发病机制不同于血清阳性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清中的 IgG和/或非 IgG成分可能均参与了其致病过程,靶抗原也具有多样性。
- 李保华徐沙贝徐金枝张苏明
-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血清阴性发病机制
- 吞咽功能的康复训练对卒中后肺炎的预防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观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对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恢复与预防肺炎的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67例脑卒中住院患者进行床旁误吸试验,对误吸试验阳性的13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训练组,训练组进行各种吞咽功能训练,观察两组吞咽功能恢复、肺炎发生与死亡情况。结果在治疗后14 d与21 d,训练组床旁误吸试验阳性率分别为31.3%与20.6%,而对照组为47.8%和40.3%,训练组均较对照组低(P<0.05);发病后1个月内训练组肺炎发生率11.8%,对照组为2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9,P>0.05);但结合我们的以往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P<0.05)。结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是肺炎的重要危险因素,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能促进患者恢复,减少肺炎发生,改善预后。
- 王伟平杨卉李保华牛国忠蒋敏海陈丽娜杨丹丹周小娟
-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肺炎
- 我国老年期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特点(附8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2
- 2000年
- 目的 研究我国老年期重症肌无力 (MG)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956~ 1 999年 8月间诊治的 80例老年期MG病例资料 ,并采用χ2 检验与同时期诊治的 890例青壮年MG进行对比。结果 我国老年期MG在整个MG中构成比较小 (只占 3 2 % ) ;男性发病者较多 (男∶女 =1 96∶1 ) ;以咽喉肌症状首发者多见 (2 2 5 % ) ,改良Osserman分型以ⅡB 型和Ⅳ型为主 (分别占 30 0 % ,1 7 5 % ) ;合并胸腺瘤者少见 (7 5 % ) ;激素治疗效果较差 ,且副作用多 ;病死率高 ,但死于肌无力危象者少 (分别为 1 0 0 % ,1 4 3 % )。结论 我国老年期MG的临床特点与青壮年相比有其独特之处 ,充分认识此特点将有利于指导临床的诊断和治疗。
- 李保华姜海平唐冰杉徐沙贝徐金枝杨明山
-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老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