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丽清

作品数:56 被引量:237H指数:11
供职机构:泰山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泰安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1篇理学
  • 18篇医药卫生
  • 6篇生物学
  • 4篇文化科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8篇化学发光
  • 25篇流动注射
  • 14篇流动注射化学...
  • 14篇流动注射化学...
  • 11篇锰酸钾
  • 11篇高锰酸钾
  • 9篇化学发光体系
  • 9篇发光体
  • 6篇药物
  • 5篇化学发光法
  • 5篇化学发光反应
  • 5篇教学
  • 5篇分析化学
  • 4篇亚硫酸
  • 4篇亚硫酸钠
  • 4篇药物分析
  • 4篇发光分析
  • 4篇苯酚
  • 3篇酸钠
  • 3篇化学发光分析

机构

  • 23篇陕西师范大学
  • 18篇泰山学院
  • 17篇泰安师范专科...
  • 9篇河北大学
  • 6篇宁夏大学
  • 3篇河南大学
  • 2篇汉中师范学院
  • 1篇河北建筑工程...
  • 1篇曲阜师范大学
  • 1篇邢台师范高等...
  • 1篇邢台学院
  • 1篇枣庄师专
  • 1篇泰安市肿瘤医...
  • 1篇保定市第五医...

作者

  • 50篇李丽清
  • 19篇吕九如
  • 14篇封满良
  • 10篇杨敏丽
  • 8篇孙汉文
  • 6篇陈雪艳
  • 4篇章竹君
  • 4篇陶秀俊
  • 4篇周艳梅
  • 3篇程学礼
  • 2篇张成丽
  • 2篇王芬
  • 2篇吴远远
  • 2篇季宁宁
  • 2篇李震
  • 2篇苏明
  • 2篇赵燕云
  • 2篇聂峰
  • 2篇吕运开
  • 2篇聂峰

传媒

  • 6篇分析化学
  • 4篇泰安师专学报
  • 4篇泰山学院学报
  • 3篇河北大学学报...
  • 3篇中国医药工业...
  • 2篇药物分析杂志
  • 2篇分析试验室
  • 2篇山东农业大学...
  • 2篇陕西师大学报...
  • 2篇第十三届全国...
  • 1篇曲阜师范大学...
  • 1篇化学试剂
  • 1篇理化检验(化...
  • 1篇上海环境科学
  • 1篇分析测试学报
  • 1篇化学研究
  • 1篇泰山医学院学...
  • 1篇广州化工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0
  • 2篇2009
  • 6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5篇2002
  • 4篇2001
  • 3篇2000
  • 4篇1999
  • 5篇1998
  • 4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3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3,5-diBr-PADAT催化光度法测定水样中亚硝酸根被引量:1
2008年
在磷酸介质中,根据亚硝酸根催化溴酸钾氧化5-(3,5-二溴-2-吡啶偶氮)-2,4-二氨基甲苯(3,5-diBr-PADAT)的退色反应,建立了催化光度法测定微量亚硝酸根的新方法。亚硝酸根催化3,5-diBr-PADAT退色反应前后在434nm吸收峰产生的吸光度差,与亚硝酸根的浓度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4.56×10-7mol/L,线性范围1.0×10-7~1.25×10-5mol/L。用于湖水等水样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周艳梅李丽清徐雨航高春杰
关键词:光度法亚硝酸根
高锰酸钾-亚硫酸钠-核黄素化学发光体系的研究被引量:15
1999年
研究了核黄素在酸性条件下与高锰酸钾和亚硫酸钠发生化学发光反应的行为,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测定核黄素的新方法.核黄素浓度在1.0×10^(-7)~1.0×10^(-5)g/mL范围内与化学发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10^(-8)g/mL.对4.0×10^(-7)g/mL的核黄素进行11次平行测定,得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6%.方法用于药剂中核黄素含量测定,结果与药典标准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得值一致.
李丽清周艳梅陶秀俊封满良吕九如
关键词:核黄素化学发光高锰酸钾亚硫酸钠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苯酚
采用流动注射技术,研究了高锰酸钾-连二亚硫酸钠-苯酚体系的化学发光行为,对影响化学发光强度的诸因素进行了实验和探讨,建立了化学发光法测定苯酚的新方法.方法的检出限为3×10<'-8> g/mL,浓度在1.0×10<'-7...
李丽清陶秀俊周艳梅封满良吕九如
关键词: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工业废水
文献传递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多巴胺被引量:5
1998年
目的建立化学发光测定多巴胺新方法。方法采用流动注射技术,研究了多巴胺———高锰酸钾体系的化学发光行为。结果方法的检出限为6×109g/ml,线性范围为20×108~80×105g/ml。对40×107g/ml多巴胺进行11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18%。结论该方法用于药剂中多巴胺含量测定,结果与药典标准方法测得值一致。
李丽清孟兆珂吕九如
关键词:多巴胺化学发光流动注射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4-氨基安替比林
了4-氨基安替比林在酸性条件下与高锰酸钾和连二亚硫酸钠产生化学发光的行为,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测定4-安基安替比林的新方法。4-安基安替比林的浓度在2.0&#215;10〈’7〉 ̄8.0&#215;10〈’-5〉g/m...
李丽清吴远远马登军吕九如
关键词:流动注射化学发光
高锰酸钾—左旋多巴化学发光体系测定左旋多巴被引量:11
1998年
发现了高锰酸钾—左旋多巴化学发光体系,建立了利用此体系测定左旋多巴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新方法.方法的检出限为6.2×10-5g/L左旋多巴.左旋多巴浓度在4×10-4~8×10-2g/L范围内与化学发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对4×10-3g/L左旋多巴进行11次测定,RSD为1.6%.此方法已用于片剂中左旋多巴的测定,结果与标准方法一致.
杨敏丽李丽清封满良吕九如
关键词:左旋多巴高锰酸钾化学发光
以锌原卟啉为功能单体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对胞嘧啶的识别作用被引量:4
2007年
以锌原卟啉(ZnPP)为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为共功能单体合成了生物碱基———胞嘧啶的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静态吸附紫外检测的方法,对印迹和非印迹聚合物与胞嘧啶及腺嘌呤、尿嘧啶、胸腺嘧啶的结合特性分别进行了对比,分子印迹聚合物(MIP)与非分子印迹聚合物(NMIP)对胞嘧啶的吸附率差值为20.8%,远远高于其他三种碱基,说明MIP对胞嘧啶具有分子识别能力,实现了对胞嘧啶的分子识别.
周艳梅李丽清张成丽
关键词:分子印迹聚合物卟啉胞嘧啶分子识别
化学发光新体系在无机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2
1999年
介绍化学发光分析的发生、发展、基本原理,及化学发光新体系在无机分析中的应用。
李丽清王学之陶秀俊
关键词:无机物化学发光体系化学发光分析分析化学
高锰酸钾-连二亚硫酸钠-苯酚化学发光体系的研究被引量:1
2003年
本文采用流动注射技术 ,研究了高锰酸钾 -连二亚硫酸钠 -苯酚体系的化学发光行为 ,对影响化学发光强度的诸因素进行了实验和探讨 ,建立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苯酚的新方法。方法的检出限为 3× 10 -8g/mL ,线性范围为 1.0× 10 -7~ 1.0× 10 -4g/mL。对 4 .0× 10 -6g/mL的苯酚进行 11次平行测定 ,得出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5 %。方法用于废水中苯酚含量的测定 ,结果与分光光度法测得的值一致。
李丽清周艳梅封满良吕九如
关键词:高锰酸钾连二亚硫酸钠苯酚化学发光体系流动注射
毛细管电泳-联吡啶钌电化学发光法对血浆中丁卡因与普鲁卡因的同时测定被引量:10
2009年
建立了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同时测定丁卡因和普鲁卡因的新方法。考察了毛细管电泳流动相和检测池中磷酸盐缓冲液pH和浓度、进样时间和电压、分离电压和检测电位等对丁卡因和普鲁卡因的分离以及联吡啶钌电致化学发光检测的影响。基于循环伏安法考察了丁卡因和普鲁卡因的电化学行为与发光机理。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丁卡因和普鲁卡因的标准曲线分别在6.6~265.6μmol/L和0.7~219.0μ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检出限(S/N=3)分别为1.9μmol/L和0.2μmol/L。对23μmol/L丁卡因和15μmol/L普鲁卡因的标准溶液连续测定5次,迁移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13%、0.16%,电化学法发光强度的RSD分别为3.7%和4.9%。该方法已成功用于血浆中丁卡因和普鲁卡因的同时检测,平均回收率均为94%,相对标准偏差低于4%。
孙汉文问海芳苏明李丽清
关键词: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丁卡因普鲁卡因血浆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