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方
- 作品数:32 被引量:144H指数:7
-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不同果肉颜色欧李果实酚类物质的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探讨3种不同果肉颜色欧李果实中酚类物质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为欧李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果皮果肉色泽不同的具有代表性的3种蒙原欧李资源类型(红皮深红肉、红皮黄肉、红皮浅红肉),分别选择1个代表性资源为材料,研究果实发育过程(幼果期、硬核前期、硬核后期、着色膨大期、硬熟期、完熟期)及采后贮藏过程(0~40 d)中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及花青素含量的变化规律,测定完熟期果实色度值(亮度值L*、红绿值a*、黄蓝值b*),比较硬熟期和完熟期3种类型欧李果实中4种酚类物质的总抗氧化能力、铁离子还原力、DPPH·清除率及·OH清除率,分析酚类物质含量与其抗氧化活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种类型欧李果实中,果皮色度值表现为红皮黄肉L*、a*、b*均最高,红皮深红肉b*最低;果肉色度值表现为红皮黄肉L*、b*最高,a*最低,红皮深红肉a*最高,红皮浅红肉b*最低。在欧李果实发育过程中,3种类型果实中总酚、总黄酮及原花青素含量整体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花青素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在采后贮藏过程中,3种类型欧李果实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含量整体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不同类型欧李果实中4种酚类物质含量均有差异,其中总酚、总黄酮及原花青素含量基本表现为红皮黄肉果实最高,红皮深红肉次之,红皮浅红肉最低;花青素含量则表现为红皮深红肉明显高于其他2种类型。3种类型欧李硬熟期和完熟期果实4种酚类物质的总抗氧化能力、铁离子还原力、DPPH·清除率及·OH清除率均表现为总酚最高,其次为总黄酮和原花青素,花青素最低;不同类型果实的抗氧化活性表现不一。3种类型欧李果实的各酚类物质含量与其抗氧化活性均具有正相关关系,其中与总抗氧化能力、铁离子还原力和DPPH·清除率的相关性均较高,�
- 张洁李东方郭金丽
- 关键词:果肉颜色酚类物质抗氧化活性
- 欧李果实不同(成熟)阶段不同部位酚类物质含量比较被引量:8
- 2022年
- 为了能给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应用欧李提供理论参考,以红皮红肉欧李、红皮黄肉欧李和黄皮黄肉欧李3种不同资源类型欧李果实为试验材料,对不同成熟阶段不同部位欧李果实的酚类物质含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种欧李资源类型果皮、果肉和果实中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花青素和黄酮醇含量均基本表现为硬熟期高于完熟期,其中硬熟期红皮红肉欧李果皮中各酚类物质含量分别比完熟期多124.95、30.21、99.39、264.28和6.93 mg·100 g^(-1)。在果实的不同部位,除黄皮黄肉欧李总酚含量在果肉中最高之外,3种欧李资源类型各酚类物质含量均表现为果皮中最高,其中红皮红肉欧李果皮中的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花青素和黄酮醇含量分别比果肉多471.99、48.19、75.42、111.33和3.79 mg·100 g^(-1)。以上结果显示,不同欧李资源类型均表现出硬熟期果实各酚类物质含量高于完熟期的特性;多数欧李资源类型果皮中的各酚类物质含量高于果肉,果皮是果实中各酚类物质主要分布和积累的部位。
- 李树青杨波李东方朱成郭金丽
- 关键词:欧李果实酚类物质
- 科尔沁沙地沙丘-草甸区土壤水分动态模拟研究
- 2012年
- 本文采用时间序列自回归模型对科尔沁沙地沙丘、草甸区土壤贮水量动态进行了模拟。最终确定沙地土壤水分的AR模型阶次为8,草甸AR模型阶次为11。将模型计算得到的土壤贮水量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模型拟合精度较高,所建立的AR(p)模型能够较好的进行该地区土壤贮水量的动态预测。
- 李东方刘廷玺胡洋洋李世强
- 关键词:科尔沁沙地沙丘草甸土壤贮水量时间序列
- 半干旱草甸草地不同处理下植被特征与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被引量:3
- 2023年
- 不同草地处理措施对植被和土壤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为探究不同草地处理措施对草甸草地的影响,以科尔沁草甸草地不同点为研究对象,设置围封(UNM)、围封+刈割(M)、围封+火烧(F)、放牧(G)4种处理,针对生长季土壤脲酶(S-UE)、碱性磷酸酶(S-AKP)、蔗糖酶(S-SC)活性和植被特征等开展研究,以探究草甸草地的最佳处理方式。结果显示:1)土壤酶活性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处理间的差异随着土层深度增加逐渐降低。2)放牧较围封处理,不同点植被高度、盖度、地上生物量和酶活性均降低,而丰富度指数增加。3)刈割较围封处理,不同功能群物种的补偿能力不同,禾本科的补偿能力大于菊科。4)火烧较围封处理,不同点植被高度、盖度、地上生物量、丰富度指数和3种水解酶活性均增加。5)多年刈割较放牧处理,植被高度、盖度和地上生物量和蔗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均增加,丰富度指数和土壤脲酶活性均降低。综上所述,控制性火烧是半干旱地区草甸草地的最佳处理方式。
- 王志婷刘廷玺童新童新李东方段利民
- 关键词:土壤酶活性草甸草地
- 欧李适应非生物胁迫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被引量:2
- 2022年
- 非生物胁迫对果树产业造成损失巨大,如何提高果树的抗逆性是各种果树研究的热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欧李(Cerasus humilis)是我国独有的野生果树,其综合抗逆性较强,尤其具有极强的抗旱性,可作为改良核果类及其他果树的优质基因资源,同时还具有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因而前人在欧李分类、种质资源的分布、生物学特性、品种选育及抗性等方面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得到了许多研究成果。本研究着重综述欧李响应水分胁迫、盐碱胁迫、温度胁迫及其他非生物胁迫引起植株在形态结构、生理生化及分子等方面的成果,并就这些成果分析欧李应用前景以大致确定欧李以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欧李资源的开发利用、抗逆资源和抗逆基因的筛选及新品种的培育提供参考。
- 吴亚芳李晓艳郭金丽李连国李东方张薇邵郅胜
- 关键词:欧李水分胁迫盐碱胁迫温度胁迫
- 浅谈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若干问题
- 2006年
- 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 李东方
- 关键词: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 不同处理方式对沙丘-草甸草地植被和土壤特征的影响被引量:6
- 2022年
- 以科尔沁草甸草地、沙丘-草甸过渡带草地和沙丘草地为研究区,研究围封禁牧(UNM)、禁牧+割草(M)、禁牧+火烧(F)和围栏外放牧(G)4种处理方式对植被数量特征(高度、盖度、地上生物量)、群落多样性(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特征以及土壤电导率(ESC)、有机碳(SOC)和土壤酶(蔗糖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等土壤指标的影响,以确定沙丘-草甸草地的最佳管理方式,为我国半干旱地区草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土壤各特征指标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具有表聚性。(2)沙丘-草甸草地F、M和G处理较UNM处理植被群落多样性特征均增加。(3)沙丘-草甸草地M、F和G处理较UNM处理植被和土壤特征指标差异明显;F处理植被数量特征和土壤特征指标增加,G处理降低,M处理草甸草地植被数量特征和土壤酶活性降低,而沙丘-草甸过渡带草地和沙丘草地均增加。综上所述,控制性火烧是沙丘-草甸草地的最佳管理方式。
- 王志婷刘廷玺童新童新郝丽娜段利民王冠丽
- 关键词:植被特征土壤酶活性
- 科尔沁沙地沙丘和草甸的地温与冻融过程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为探索科尔沁沙地地温变化对农业生产和植被建设的影响,分析了该区沙丘试验点A3、草甸试验点C3的0~200 cm土层年内各月的地温变化规律和冻结融解过程,以及浅层土层20 cm以内地温昼夜动态变化等。结果表明:①沙丘、草甸月平均地温1—4月最低、8—9月最高,最低、最高温度出现时间由浅至深存在滞后现象,草甸比沙丘滞后现象更明显。②沙丘与草甸3—8月等地温线凹凸性正好相反,沙丘等地温线呈现较一致的向左凸型,最高温度出现在地表下30~50 cm土层;而草甸等地温线呈现较一致的向右凸型,最高温度出现在地表至10 cm之间,其他月份两地点等地温线趋势大体相同,只是沙丘更密集,变异更大。③沙丘与草甸土壤表层冻结与融解的起始时间大致相同,但两试验点冻结层下部开始融解时间分别比表层土壤提前近1个月和半个月;沙丘的冻结与融解速度都明显大于草甸,草甸冻深浅。④各浅层土层地温昼夜变化基本呈正弦曲线;沙丘各浅层土层地温变幅均大于草甸。
- 李东方刘廷玺刘小燕段利民
- 关键词:沙丘草甸地温冻融过程科尔沁沙地
- 生物炭和秸秆还田对干旱区玉米农田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被引量:25
- 2019年
- 为了研究生物炭及秸秆还田对干旱区玉米农田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以内蒙古科尔沁地区玉米农田为试验对象,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分别施入生物炭0 t·hm^-2(CK)、15 t·hm^-2(C15)、30 t·hm^-2(C30)、45t·hm^-2(C45)及秸秆还田(SNPK)的土壤进行温室气体(CO2、CH4 和N2O)通量的原位观测,并估算生长季CH4 和N2O 的综合增温潜势(GWP)与排放强度(GHGI)。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炭能够显著减少土壤CO2 和N2O 的排放量,并促进土壤对CH4 的吸收作用。其中处理C15 对CO2 的减排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CO2 排放量降低21.16%。随着施入生物炭量的增加,生物炭对N2O 排放的抑制作用不断增强,处理C45 对减排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N2O 排放量降低86.25%。处理C15 对土壤吸收CH4 的促进效果最好, CH4 吸收量增加56.62%;处理C45 对CH4 的排放有促进作用,使生长季土壤吸收CH4 减少81.36%。SNPK 对温室气体的减排作用接近处理C15。添加生物炭和秸秆还田对提高玉米产量和降低农田GWP 与GHGI 均有显著效果,施用生物炭及秸秆还田均有效提高了科尔沁地区的玉米产量,且玉米产量随着施入生物炭含量的增大而提升。从GWP 上来看,施用15 t·hm^-2 生物炭对温室气体减排的整体效果最好。从GHGI 上来看,施用生物炭及秸秆还田均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减排意义,其中施用15 t·hm^-2 生物炭的综合效益最高。因此综合经济效益与环境因素,建议科尔沁地区农田在种植玉米时添加15 t·hm^-2 生物炭,如不具备购买生物炭条件,可以考虑秸秆还田来实现玉米增产与温室气体减排。
- 程功刘廷玺李东方李东方王冠丽
- 关键词:生物炭农田温室气体秸秆还田干旱区
- 不同生长阶段欧李叶片酚类物质含量及其抗氧化性被引量:15
- 2022年
- 以4年生‘蒙原’欧李为试验材料,对不同生长阶段欧李叶片中多酚类物质(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花青素、黄酮醇)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总抗氧化活性、铁离子还原力、DPPH·清除率、·OH清除率)进行了比较分析,为欧李叶片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欧李叶片各酚类物质含量随着生长期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规律,并均于果实着色膨大期达到最大。(2)各酚类物质的抗氧化活性均表现出与各酚类物质类似的变化规律,除个别有差异外,基本也均于果实着色膨大期达到最高。(3)在果实着色膨大期,欧李叶片各酚类物质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均表现为总酚最高,总黄酮和原花青素次之,黄酮醇和花青素最低。研究发现,欧李叶片各酚类物质含量与其抗氧化活性存在着明显的协同变化关系,抗氧化活性随着各酚类物质含量的增加或降低而升高或降低;除原花青素和花青素外,着色膨大期是欧李叶片酚类物质含量积累高峰期,同时也是总抗氧化力最高的时期。
- 邵郅胜杨波朱成李东方郭金丽
- 关键词:欧李叶片酚类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