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丹

作品数:2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贵州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理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篇分子
  • 2篇分子印迹
  • 1篇电化学
  • 1篇电化学传感
  • 1篇电化学传感器
  • 1篇电聚合
  • 1篇制备及性能
  • 1篇溶胶
  • 1篇溶胶-凝胶
  • 1篇苄嘧磺隆
  • 1篇嘧磺隆
  • 1篇牺牲
  • 1篇接枝
  • 1篇接枝共聚
  • 1篇化学传感器
  • 1篇共聚
  • 1篇硅材料
  • 1篇硅胶
  • 1篇分子印迹技术
  • 1篇感器

机构

  • 2篇贵州师范学院

作者

  • 2篇张进
  • 2篇曹丹
  • 1篇田浪
  • 1篇王超英
  • 1篇徐海丽

传媒

  • 1篇材料导报
  • 1篇分析试验室

年份

  • 2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苄嘧磺隆分子印迹电聚合膜传感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以除草剂苄嘧磺隆(BSM)为模板,在金电极表面电化学聚合邻氨基苯酚(oAP)制备BSM分子印迹膜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技术对传感器制备过程进行表征,用紫外光谱法研究功能单体oAP和模板分子BSM间的相互作用。以K3Fe(CN)6为电化学探针,利用差分脉冲法研究了印迹膜传感器的响应性能。结果表明:V(乙腈):V(水)=1:2溶液对模板分子BSM的洗脱效果最佳,K3Fe(CN)6的峰电流值与BSM浓度在2.5~180μmol/L范围内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R2=0.997),检出限为0.8μmol/L。印迹膜传感器达到稳定电流响应时间约为5 min,对BSM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和稳定性,能够在与BSM结构相似及常见共存物除草剂吡嘧磺隆(PSE)和特丁津(TB)的存在下选择性识别BSM。将该印迹膜传感器用于环境水样加标回收测试,回收率在95.1%~100.5%之间。
张进田浪曹丹徐海丽
关键词:电化学传感器分子印迹技术苄嘧磺隆
以硅材料为载体的表面分子印迹技术研究新进展被引量:6
2013年
硅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作为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载体具有较大的优势。以硅材料为载体的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SSMIP)是目前分子印迹技术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着重对最近几年SSMIP的制备方法进行总结与评述,主要包括接枝共聚法、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法、牺牲硅胶骨架法和溶胶-凝胶法等,并对SSMIP的应用和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张进曹丹陈家美王超英
关键词:硅材料表面分子印迹接枝共聚溶胶-凝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