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俊

作品数:31 被引量:89H指数:5
供职机构: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特种功能高分子材料及相关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理学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化学工程
  • 10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电气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树脂
  • 8篇改性
  • 5篇乙烯
  • 5篇复合材料
  • 5篇复合材
  • 4篇聚乙烯
  • 4篇酚醛
  • 4篇酚醛树脂
  • 3篇屏蔽
  • 3篇环氧
  • 3篇环氧树脂
  • 3篇共混
  • 2篇电子封装材料
  • 2篇多酚
  • 2篇性能研究
  • 2篇氧化钛
  • 2篇制备及性能
  • 2篇烧结体
  • 2篇烧结助剂
  • 2篇射线

机构

  • 29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西北核技术研...
  • 1篇微电子有限公...

作者

  • 29篇方俊
  • 16篇刘育建
  • 14篇张衍
  • 9篇王俊
  • 7篇张启芳
  • 3篇栾伟玲
  • 3篇黄发荣
  • 2篇周权
  • 2篇宋宁
  • 2篇王帆
  • 2篇倪礼忠
  • 2篇庞斌
  • 2篇李作胜
  • 1篇殷红
  • 1篇唐凌
  • 1篇徐秀珍
  • 1篇张冰冰
  • 1篇侯锐钢
  • 1篇周伟
  • 1篇王冶秋

传媒

  • 4篇热固性树脂
  • 3篇玻璃钢/复合...
  • 2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功能高分子学...
  • 1篇硅酸盐通报
  • 1篇化学与粘合
  • 1篇材料研究学报
  • 1篇广东化工
  • 1篇炭素技术
  • 1篇宇航材料工艺
  • 1篇广西大学学报...
  • 1篇化工高等教育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 1篇2004全国...
  • 1篇2004年全...
  • 1篇中国化学会"...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6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07
  • 1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 2篇1999
  • 1篇1998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课程改革与实践被引量:3
2016年
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是针对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大四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其内容涉及树脂基体、增强材料、增强材料的铺层和复合材料的夹层结构等多个方面,是一门理论联系实践应用、基础知识和科学发展前沿并行的课程。我们从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式教学和考试方式多元化等多方面进行了课程改革和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宋宁侯锐钢周权陈麒王帆方俊倪礼忠
关键词:课程改革课程实践教育
微波法合成新型双酚A二苯醚型双马来酰亚胺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本文采用微波辐射方法,以顺丁烯二酸酐(MA)和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BAPP)为原料,合成了2,2'-双[4-(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苯基]丙烷(BPA-BMI),并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质谱等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经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微波法合成BPA-BMI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MA)∶n(BAPP)=2.3∶1,催化剂用量为10%(wt%),辐射功率为450W,辐射时间为30min,产率可达67.26%。结果表明:与传统制备双马来酰亚胺的方法相比,微波法不仅可行,并且具有反应时间大大缩短、效率高、操作简单、环境友好等特点。
李鹏张衍刘育建方俊
关键词:微波辐射
基于“OBE”理念的《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实验》课程建设被引量:1
2020年
根据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实验课程的课程目的、实验内容和类型、教学方式以及评估系统等四个不同的方向来展开关于学习产出的一系列教学研究,坚持以目标为导向的教育方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及不断改进的质量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工程教育质量。
周权宋宁倪礼忠刘育建方俊王帆朱亚平
高比表面积硼掺杂有序介孔炭的制备被引量:3
2016年
以低分子量硼掺杂酚醛树脂(BPF)为炭前驱体、正硅酸四乙酯(TEOS)为无机前驱体、嵌段共聚物F127(PEO_(106)PPO_(70)PEO_(106))为软模板,采用溶剂挥发诱导自组装法(EISA)合成具有高比表面积、高硼含量的硼掺杂有序介孔炭(BOMC)。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氮气吸-脱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硼掺杂有序介孔炭的组成、结构及形貌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得的硼掺杂有序介孔炭材料具有高度有序的二维六方介观结构,其比表面积和硼含量分别高达891.17 m2/g和1.36%,孔径为5.5 nm。
代文文张衍刘育建方俊
预制体几何形状对化学液气相沉积工艺的影响被引量:4
2002年
考察了预制体几何形状在高频辅助化学液气相沉积 (CLVD)工艺中的作用。相同高度、不同直径的预制体存在一个最佳直径 ,形成由内向外的致密化模式 ,由此获得的碳 /碳复合材料表观密度最大 ,开孔隙率最小。相同直径 ,不同高度的预制体中 ,随着预制体高度减小 ,其致密化模式先由中心向两端 ,而后由内向外 ,最后由外向内。h=70 mm的材料表观密度最高 。
李远明方俊张启芳王俊
关键词:预制体致密化表观密度
钨/环氧树脂γ射线屏蔽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被引量:8
2016年
通过γ射线辐照前后AFG90和E51 2种环氧树脂性能变化对比分析,确定采用AFG90环氧树脂为基体,微米钨粉为填料,由模压法制备了钨/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并对材料的屏蔽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模压法制备得到的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随钨含量的增加增大,在钨粉质量分数80%时达到最大值142.4 MPa,随后逐渐减小。钨粉添加质量分数最高可达90%,此时密度9.15 g/cm3,材料的屏蔽性能最佳,对60Co、137Cs辐照源的线性吸收系数分别可达0.50 cm-1和0.86 cm-1。
刁飞宇张衍刘育建方俊栾伟玲
关键词:模压法
耐核辐射超疏水复合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采用羟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改性环氧树脂为基体,纳米二氧化硅(SiO_2)、微米钨粉(W)为填料制备耐核辐照超疏水涂层。研究了PDMS用量、纳米粉体的用量对涂层接触角、表面结构、耐核辐照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PDMS含量为30 wt%时,改性环氧树脂涂层的水接触角达到最大。纳米二氧化硅和微米钨粉的引入可有效增加了涂层的粗糙度,使水接触角高达157°,滚动角小于7°,实现荷叶自清洁效果。该自清洁涂层的附着力为5B,硬度高达6H。涂层经过10~7rad辐照后,仍具自清洁能力,显现出良好的耐辐照稳定性。
任福乐张衍刘育建方俊
关键词:超疏水自清洁
TiO2-Ag-SiO2复合粒子填充聚乙烯塑料的研究
本文通过硅烷偶联机对TiO2-Ag-SiO2表面处理,再通过与聚乙烯共混的方式制得了TiO2-Ag-SiO2/PE复合材料。研究了TiO2-Ag-SiO2在聚乙烯中分散尺寸和形貌,相容性,加工性能。
庞斌方俊张启芳王俊
关键词:二氧化钛二氧化硅聚乙烯共混
文献传递
环氧树脂的γ射线辐照损伤机理研究被引量:10
2016年
采用弯曲性能测试,动态热机械分析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研究了γ辐照对环氧树脂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辐照损伤机理。结果表明:辐照会使得环氧树脂中键能较弱的C-N和C-O断裂,断裂形成的自由基再重组生成新C-C键,从而发生进一步交联。低剂量辐照下,材料的弯曲强度增大了5 MPa,玻璃化转变温度提高6℃。随着辐照剂量的继续增加,辐照降解加剧,弯曲强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都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未辐照样品。因而当辐照剂量小于10 k Gy时,环氧树脂的辐照交联效应大于降解效应。
常乐张衍刘育建方俊栾伟玲
关键词:Γ射线辐照环氧树脂
改性脂肪族聚酯的合成及其生物降解性研究
该文以邻苯二甲酸二甲酯为改性剂,合成了一系列改性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TS),用异氰酸酯扩链的方法提高其分子量,并通过特性粘数对其分子量作出了表征.通过FTIR和NMR表征了聚酯的结构,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聚酯的结晶度,...
方俊
关键词:改性聚酯扩链生物降解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