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卓伦
- 作品数:60 被引量:261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 花岗岩型铀矿成矿分带模型被引量:3
- 2007年
- 晚白垩世是下庄铀矿田最重要的成矿期阶段,早、晚两次成矿作用(130~120 Ma和80~60 Ma)均生于石英正长岩(γξ3(1)>)固结期后.成矿热液主要是沿北北东向断裂向上运移,致使断裂构造岩及两侧的岩石普遍发生不同程度的硅化.除硅化外,水云母化、萤石化、粘土化、方解石化等热液蚀变作用与铀矿成矿密切相关.大部分的矿体产于硅化破碎带内,但在断裂与基性岩脉的交汇部位常见显著富化.铀矿物主要为沥青铀矿,常见的矿化类型是微晶石英型沥青铀矿、萤石化型沥青铀矿和粘土化型沥青铀矿,三者通常被认为不同类型的矿床(金景福和黄广荣,1991;金景福等,1992;Dawood,2004).……
- 彭卓伦陈国能张珂陈光明卢映新刘延勇
- 花岗岩暗色微粒包体中的水及其在包体研究中的意义被引量:4
- 2008年
- 通过对广东萝岗等岩体的非均一暗色微粒包体的不同部位进行热重-红外三维分析,发现从包体边缘到中心水的含量逐渐递减,亦即包体边缘的挥发份流体多于中心部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包体在形成过程中内部温度的差异,由此解释了包体内部出现环带状构造的原因,并据此初步探讨了暗色微粒包体形成温度区间为715-850℃之间。
- 彭卓伦陈国能Rodney Grapes
- 关键词:花岗岩暗色微粒包体非均一性含水量
- 花岗岩暗色包体的微结构研究
- 花岗岩中的暗色微粒包体是探讨花岗岩成因的重要窗口。对于包体的成因,一直存在“岩浆说”和“熔渣说”之争;前者认为包体是花岗质岩浆结晶早期析出的暗色矿物堆积体,或是两种不同性质岩浆的混合;后者则认为包体是岩石部分熔融后的残余...
- 彭卓伦陈国能Rodney H.Grapes庄文明张献河
- 关键词:花岗岩暗色包体微结构
- 花岗岩型铀矿床成矿分带特征及其在下庄矿田隐伏矿床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5年
- 花岗岩型铀矿通常形成于地台活化或地洼阶段的晚期,标志陆壳经历了多次的熔融(重熔)。对下庄矿田的热液蚀变类型及其与铀成矿关系的研究表明:含铀流体是从经历多次熔融产生的晚期岩浆系统中排出的贫硫富氧(氟、氯、二氧化碳)的热液流体;含铀热液在向上运移过程中,随着温度降低,伴生矿物析出顺序总体为氧化物–氟化物–碳酸盐–水化物,而沥青铀矿的沉淀析出主要发生在第一阶段(氧化物)后期和第二阶段(氟化物),到第三阶段(碳酸盐)基本完成;相应的铀矿化自下而上有高温无矿带–大脉带–线脉带–网脉带–低温无矿带的分带特征。据此并结合下庄矿田XXX矿床的资料,提出该矿目前探明的以晶质铀矿为主的线脉矿体下方,极有可能存在沥青铀矿大脉带的定位预测方案。
- 彭卓伦陈国能陈震娄峰邱惟张俊浩许清燕
- 关键词:花岗岩型铀矿床成矿分带隐伏矿体
- 缅甸硬玉的矿物学研究
- 该文通过对缅甸翡翠玉岩石薄片的显微观察,研究其矿物组成及结构构造的基础上,以硬玉矿物为研究对象,结合硬玉的成分、结构及物理性质的关系,进行了电子探针分析(EPMA)、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
- 彭卓伦
- 关键词:矿物学硬玉
- 文献传递
- 缅甸硬玉中的包裹体被引量:10
- 2004年
- 显微分析表明,缅甸硬玉中的包裹体分为4种类型:固体包裹体、流体包裹体、流体-熔融包裹体和熔融包裹体。利用显微红外光谱定性研究流体-熔融包裹体中的物相,其有机物不只是单一的甲烷相;用热台测得流体包裹体、流体-熔融包裹体和熔融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分别为290~430、630~720和820~910℃,熔融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代表其成岩的下限温度,远大于缅甸硬玉所处的低温变质环境。推测硬玉形成与熔体密切相关,其后受区域变质作用而形成。
- 彭卓伦彭明生
- 关键词:硬玉包裹体
- 关于Fe-C(H)系高温高压合成金刚石多晶形成机制的一些思考
- 2010年
- Fe-C(H)系高温高压金刚石多晶在合成片上呈成堆聚集状、不均匀分布。多晶中的金刚石晶粒多为八面体晶形、随机定向、大小无规律,表面发育"锯齿状"生长台阶,普遍发育塑性形变等缺陷。多晶中的金刚石晶粒间接触界线清晰、呈突变状。无论是利用晶体成核、还是晶体长大理论都只能解释多晶中存在的部分现象。利用碳原子配位四面体生长基元模型分析多晶的形成机制值得探索。深入分析Fe-C(H)系高温高压合成金刚石多晶的形成机制不但有利于改善金刚石合成的工艺、提高合成金刚石多晶的品级,而且有利于为人们探讨天然金刚石多晶的形成机制及其深部意义提供科学线索。
- 杨志军梁榕彭明生范华奇刘小雨彭卓伦
- 关键词:高温高压
- 广东上磜复式花岗岩体地质特征及形成机制被引量:3
- 2006年
- 长达数km的地质探洞揭示广东上磜岩体是由两期花岗岩组成的复式岩体。通过地表调查和岩体内部结构的详细研究,建立了复式岩体的成因模型。与岩体有关的各种地质现象,包括边缘混合岩、伟晶岩、石英萤石脉以及花岗岩中的各类中基性岩脉等,在模型中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证实本区地壳在中生代至少经历了两次原地熔融或重熔事件。
- 马浩明陈国能彭卓伦邵荣松庄文明
- 关键词:花岗岩复式岩体
- 红层风化壳对地气纳米金微粒吸附的模拟实验研究被引量:7
- 2004年
- 通过模拟实验研究随地气向上迁移的隐伏矿床纳米金微粒在带有大量可变电荷和永久电荷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红层风化壳中的迁移行为 .结果表明 ,当纳米金微粒流经弱酸性的红层风化壳时 ,红层风化壳中的高岭石、埃洛石和其他一些微粒都会吸附纳米金微粒 .该项研究不仅可丰富地球化学迁移理论 ,而且对于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金、铜金、银金、油气等隐伏矿床找矿具有较大意义 .
- 曹建劲梁致荣刘可星张堃彭卓伦
- 关键词:地气地气测量找矿方法
- 深圳王母岩体暗色包体中的蚀变矿物被引量:2
- 2007年
- 深圳王母岩体主体岩性为细粒-中粒斑状(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形成于晚侏罗世,岩体中发育有众多的暗色微粒包体,岩性多为花岗闪长质-闪长质.……
- 彭卓伦陈国能RodneyGrapes
- 关键词:花岗岩暗色包体蚀变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