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伟明
- 作品数:5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94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压氧治疗亚急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观察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高压氧治疗亚急性重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2例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52例加用高压氧治疗20天,观察两组患者血生化指标和免疫球蛋白的变化。结果高压氧治疗组患者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凝血酶原活动度显著提高,血IgA、IgG、IgM和C1、C4水平明显降低,白蛋白明显升高;高压氧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6%,对照组为28.0%,两组差异显著。结论高压氧治疗对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体液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从而减轻肝脏损伤,缩短退黄时间和病程,改善病情,降低病死率。
- 于强席启辉高世定彭伟明张涵
- 关键词:亚急性重型肝炎高压氧
- 恩替卡韦联合双环醇片防治肺结核合并慢乙肝肝损害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双环醇片防治肺结核合并慢乙肝抗结核治疗时的肝损害效果。方法结核病伴慢乙肝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其中A组抗结核治疗时应用恩替卡韦片抗病毒联合双环醇片保肝。B组抗结核治疗时应用双环醇片保肝治疗,C组单纯抗结核治疗,观察治疗过程中肝功能异常变化及用结核药治疗前后血清HBV-DNA水平。结果 A、B、C三组治疗后的肝损害例数(率)分别为3(7.5%)、15(37.5%)、23(57.5%),A组与B组、C组两组之间肝损例数及肝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而治疗结束后.A组与B组之间、A组与C组之间HBV-DNA水平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肺结核合并慢乙肝患者抗结核治疗时应用双环醇片预防肝损发生,同时应用恩替卡韦片可抑制HBV的复制,可显著降低患者抗结核中的肝损率及中断治疗率,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 彭伟明杨勇于强席启辉
- 关键词:肺结核恩替卡韦双环醇肝损害
- HBsAg和HBeAg定量检测在急慢性乙型肝炎患中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HBsAg和HBeAg定量检测在急慢性乙型肝炎患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1年6月在某院治疗的156例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156例乙肝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78例患者,一组服用拉米夫定(A组),一组服用干扰素(B组)。分别检测两组肝炎患者治疗前后的HBsAg及HBeAg值,探讨HBsAg和HBeAg定量检测在急慢性乙型肝炎患中临床意义。结果治疗后4周A组HBsAg定量值为(2.875±0.317)ng/ml,HBeAg定量值为(2.912±0.168)ng/ml,HBVDNA定量值为(8.22×104±3.13×103)拷贝/ml;治疗后8周A组HBsAg定量值为(2.127±0.305)ng/ml,HBeAg定量值为(2.739±0.154)ng/ml,HBVDNA定量值为(2.51×104±1.11×103)拷贝/ml;治疗后24周A组HBsAg定量值为(2.012±0.265)ng/ml,HBeAg定量值为(2.153±0.047)ng/ml,HBVDNA定量值为(4.29×103±3.66×102)拷贝/ml。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检测HBsAg、HBeAg定量检测值的水平,能够反映出HBVDNA复制的具体情况,同时能够对临床不同方法治疗乙型肝炎的效果进行判断,从而对于下一步的治疗方法起到指导作用。
- 于强彭伟明张涵席启辉
- 关键词:HBSAGHBEAG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
- 不同剂量甘利欣治疗亚急性重型肝炎的对比观察(附82例报告)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甘利欣治疗亚急性重型肝炎的效果。方法 :将 82例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在保肝综合治疗基础上 ,对照组加甘利欣 15 0mg、治疗组加甘利欣 30 0mg ,两组患者均静滴 ,1次 /d ,10d为 1疗程。结果 :治疗组血清胆红素 (BIL)明显下降 ,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对照组BIL虽有所下降 ,但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5 .71% ,对照组为 4 2 .5 0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每日静滴 30 0mg甘利欣可有效控制亚急性重型肝炎的高胆红素血症 ,从而改善病情 ,降低病死率。
- 于强席启辉聂忠高世定彭伟明
- 关键词:甘利欣亚急性重型肝炎
- 拉米夫定、干扰素序贯治疗方案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高水平复制的对比研究
- 2006年
- 目的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高水平复制患者建立拉米夫定(LM)、干扰素(INF)序贯治疗方案,并采用对比研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9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成3组,抗病毒序贯治疗组32例,LM先连续服用6个月(100mg/d),第5个月时重叠使用α-INF3MU/次,皮下注射,隔日1次,连用8个月;INF治疗组29例,前6个月α-INF3MU/次,皮下注射,隔日1次,后6个月3MU/次,皮下注射,每周2次;LM治疗组29例,LM服用12个月(100mg/d)以上。结果经治疗6月后抗病毒序贯治疗组、INF组、LM组的ALT复常率和HBeAg转阴率(有效率)分别为75.0%,37.9%,24.1%,抗病毒序贯治疗组效果均高于其它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持续有效率分别为78.4%,34.4%,20.6%,抗病毒序贯治疗组效果均高于其它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疗程结束后抗病毒序贯治疗组、INF组、LM组的乙型肝炎病毒(HBV-DNA)YMDD变异率,分别为3.1%,0,20.6%,表明LM容易造成HBV-DNA变异。结论抗病毒序贯治疗方案具有显著增加抗病毒效果,有较好的短期和持续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和HBeAg转阴率,从而提高了干扰素、LM各自药物的疗效,能显著缩短LM的抗病毒治疗疗程,减少停药后的反跳和病毒耐药性突变的发生。
- 于强聂忠高世定席启辉彭伟明
- 关键词:拉米夫定干扰素序贯治疗肝炎病毒乙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