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
- 作品数:36 被引量:280H指数:9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郑州市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郑州市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支持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清胱抑素C对早期肾损伤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在早期肾损伤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观察组选择尿蛋白定性阳性。肾穿刺活检确诊为早期肾功能损伤的患者50例。对照组50例均来自同期健康体检人员。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尿蛋白定性弱阳性患者的血清CysC浓度和阳性率并与血清尿素、肌酐进行比较,评价CysC反映肾功能早期损害的灵敏度。结果两组CysC测定均值和阳性率相比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cr测定均值与阳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CysC测定阳性率显著高于Scr测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在评价早期肾功能损害时有较高的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被临床作为理想反映GFR变化的内源性标志物科学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
- 张燕王少亭张瑾
- 关键词:胱抑素C肾损伤
- 不同剂量雷帕霉素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足细胞的影响被引量:3
- 2012年
- 雷帕霉素(RPM)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抑制剂,通过与细胞FK506结合蛋白结合后特异性阻断雷帕霉素靶分子(mTOR),后者参与多种免疫抑制达到肾脏保护作用。RPM是否对足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目前尚无定论。本研究通过观察不同剂量RPM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nephrin和podocin表达的影响,探讨RPM对DN大鼠足细胞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
- 胡晓舟王少亭张瑾张燕杨宏王燕宋春歌王琰杨晓煜卢永申陈精予
- 关键词:足细胞损伤雷帕霉素肾脏保护作用PODOCINNEPHRIN
- 贝那普利对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临床贝那普利对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自2007年4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贝那普利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降糖组)各50例,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结果①两组患者治疗前UAE、GFR水平差异不大(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患者出现轻微头痛2例,嗜睡1例,经调整用药后消失,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贝那普利可显著改善糖尿病肾病肾功能,降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且用药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张燕
- 关键词:贝那普利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
-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老年急性肾衰竭效果观察被引量:22
- 2013年
-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效果。方法选择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照组采用间歇性血液净化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7、14、30d时的血肌酐(SCr)及尿素氮(BUN)水平,记录透析过程中并发症及死亡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BUN及SCr水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降低的更显著(P均﹤0.05)。观察组发生导管栓塞、插管部位感染各3例,消化道出血、心律失常各2例;对照组分别为6、5、4、4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为2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7.5%,P﹤0.05。观察组死亡12例,存活28例,病死率为30.0%;对照组分别为17、23例及42.5%;两组病死率比较,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老年急性肾衰竭肾功能改善快,并发症少,病死率低。
- 张燕王少亭张瑾卢永申杨宏
- 关键词:血液净化技术连续性血液净化急性肾功能衰竭
- 低剂量雷帕霉素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中VEGF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以及雷帕霉素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组(B组)和雷帕霉素组(C组),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SD大鼠制备糖尿病模型。治疗8周后处死大鼠,采用RT-PCR法检测3组大鼠肾脏组织中VEGF RNA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VEGF蛋白表达,同时测定大鼠尿白蛋白/肌酐、平均肾小球体积、肾质量指数等。结果 B组和C组大鼠肾组织中VEGF的表达水平均较A组升高(P<0.05),而C组VEGF的表达水平低于B组(P<0.05);VEGF的表达水平与尿白蛋白/肌酐、平均肾小球体积呈正相关(P<0.05)。结论 VEGF参与糖尿病大鼠肾脏损害的发生,雷帕霉素可以通过下调VEGF的表达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 胡晓舟王少亭刘乃嘉张燕张瑾王燕卢永申杨晓煜宋春歌王琰杨宏
-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雷帕霉素糖尿病肾病
- 尿毒清颗粒治疗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临床观察被引量:9
- 2009年
- 目的观察尿毒清颗粒对糖尿病肾病(DN)肾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将76例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尿毒清颗粒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血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0%,对照组为65.78%(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尿毒清颗粒治疗DN肾功能不全可改善肾功能并提高疗效。
- 吴歌张燕张瑾
- 关键词:尿毒清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试验
- 充分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探讨充分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45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个月时分别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测定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测定舒张早期充盈峰速度E峰(E)和舒张晚期充盈峰速度A峰(A),计算E/A比值,并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45例尿毒症患者治疗前LVMI(153.8±29.5)g/m2、LVEF(48.8±8.3)%、E/A(0.83±0.25);充分血液透析后LVMI(113.9±25.8)g/m2、LVEF(57.7±10.6)%、E/A(1.17±0.22),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室结构及功能改善。结论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多伴有左心室肥厚及功能障碍,充分透析可得到有效改善。
- 张瑾王少亭吴歌张燕
- 关键词:尿毒症左心室肥厚
- 中晚期慢性肾脏病患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研究中晚期慢性肾脏病患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3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该院肾病风湿科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住院治疗的中晚期慢性肾脏病患者80例,分为透析组(45例)和非透析组(35例),同时选择在该院体检正常、具有可比性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查中晚期慢性肾脏病患者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比较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及中晚期慢性肾脏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基本指标,分析FGF23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结果血红蛋白(HBG)、白蛋白(ALB)、甲状旁腺激素、C反应蛋白(CRP)以及FGF23在中晚期慢性肾脏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检查中晚期慢性肾脏病患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42例(52.5%),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有38例(47.5%),其中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平均年龄、收缩压、吸烟史比例、糖尿病比例、CRP水平、FGF23水平均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P<0.05),其他指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GF23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间有正相关趋势(r=0.679,P=0.000)。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年龄、收缩压、糖尿病以及FGF23是中晚期慢性肾脏病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患者血清FGF23水平与中晚期慢性肾脏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在合并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起着重要作用,可以把血清FGF23水平变化作为中晚期慢性肾脏病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 张瑾王少亭杨宏胡晓舟张燕安旭斌
-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颈动脉粥样硬化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34
- 2015年
- 目的:分析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患者甲状旁腺激素(i PTH)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6-10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且病情稳定未行甲状旁腺手术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109例,根据i PTH水平分为低i PTH组(i PTH<300 pg/m L)和高i PTH组(i PTH≥300 pg/m L)。采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 ,分析影响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年龄、脉压、透析时间、血肌酐、C反应蛋白、血磷及钙磷乘积、甘油三酯、白蛋白是影响SHPT的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透析时间、血磷、C反应蛋白是SHP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透析时间、血磷、C反应蛋白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独立危险因素。
- 卢元胡晓舟张瑾王少亭卢永申张燕杨宏安旭斌
- 关键词:血液透析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影响因素
- 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相关因素的生存分析被引量:7
- 2011年
- 收集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共121例。Kaplan-Meirie分析和Cox回归分析透析前各临床指标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中位随访28.9个月,1年、3年及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3.0%、66.5%、45.8%。结果发现心血管疾病(χ^2=6.582,P=0.010)、尿素清除指数(Kt/V)(χ^2=7.633,P=0.006)、透析年龄(χ^2=12.439,P=0.002)、血清白蛋白水平(χ^2=4.512,P=0.034)与预后最密切。经多变量Cox回归分析,Kt/V、心血管疾病、透析年龄为影响生存率的独立因素,RR值分别为3.204、2.994、2.543。提示透析充分性、心血管疾病及开始透析年龄是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生存的主要因素。
- 胡晓舟王少亭张瑾卢永申张燕杨宏
- 关键词:血液透析滤过存活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