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广辉

作品数:24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石家庄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石家庄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3篇小麦
  • 8篇冬小麦
  • 4篇输送机
  • 4篇冀中南
  • 3篇栽培
  • 2篇冬小麦产量
  • 2篇形状可调
  • 2篇筛分装置
  • 2篇生物菌
  • 2篇生物菌剂
  • 2篇蔬菜清洗
  • 2篇土壤
  • 2篇碾磨
  • 2篇切料
  • 2篇切碎
  • 2篇切碎装置
  • 2篇微生物
  • 2篇微生物菌
  • 2篇微生物菌剂
  • 2篇小麦产量

机构

  • 18篇石家庄市农业...
  • 4篇辛集市农业技...
  • 4篇河北乐土种业...
  • 2篇河北萌帮水溶...
  • 1篇河北省农林科...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石家庄市农产...
  • 1篇石家庄市农林...

作者

  • 18篇张广辉
  • 13篇宋小颖
  • 11篇孙明清
  • 10篇侯大山
  • 8篇张辉
  • 8篇刘强
  • 8篇高倩
  • 8篇李光
  • 4篇李月华
  • 4篇董胜旗
  • 2篇杨晓丽
  • 2篇冯立辉
  • 2篇曹龙飞
  • 2篇靳建红
  • 1篇任素梅
  • 1篇邰凤雷
  • 1篇张新仕
  • 1篇韩江伟
  • 1篇左秀丽
  • 1篇侯丽敏

传媒

  • 8篇河北农业科学
  • 2篇现代农村科技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技推广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1篇2025
  • 4篇2024
  • 4篇2023
  • 3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深松旋耕分层施肥对冬小麦产量和土壤磷素分布的影响被引量:5
2020年
深松旋耕分层施肥是利用深松旋耕机械将肥料分层施于距土壤表面8~25 cm的土层中。为了探明深松旋耕分层施肥对小麦季土壤磷素分布和小麦产量的影响,2014~2015年同时在河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赵县试验站和辛集试验站,以肥料地表撒施后旋耕为对照(CK),分析了深松旋耕分层施肥技术对冬小麦产量以及0~60 cm土壤磷素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深松旋耕分层施肥技术后小麦单位面积穗数平均增加4.52%,穗粒数和千粒重变化不明显,产量平均提高2.88%;翌年春季至收获20~40 cm土层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平均较对照增加52.63%,且0~40 cm土层的有效磷分布更加均匀。深松旋耕分层施肥能够明显提高20~40 cm土层的磷素含量,使小麦群体数量增加较多,产量有所提高。
李娟茹刘强张广辉李中健宋小颖邰风雷刘鑫翠常苑苑李光
关键词:冬小麦深松旋耕分层施肥
冀中南冬小麦播量对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为明确冀中南麦区冬小麦在适宜播期内的最佳播种量,实现产量和效益相统一,以轮选103为试验材料,在适宜播期内通过不同播量播种来研究播量对冬小麦基本苗、出苗情况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本苗随着播量的增加而增加,出苗率则随着播量的增加而减少,穗数与基本苗的比值也随播量的增加而减小;穗数随着播量的增加而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随着播量的增加呈减少趋势,冬小麦的产量则是先随着播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播量为225kg/hm^2时产量最高,达到8240.9kg/hm^2;然后随着播量的增加产量呈下降趋势。
高倩孙明清范存志侯大山张广辉刘强李娟茹李月华柴玉博李志合
关键词:冬小麦适期播量
一种蔬菜切碎装置及其加工工艺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蔬菜切碎装置及其加工工艺,属于蔬菜切碎技术领域,蔬菜切碎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清洗单元和切碎单元,切碎单元包括切碎机架、板式输送机、固料机构、切碎机构以及集料机构,固料机构和切碎机构并列设置在切碎机架上,切碎...
张广辉张辉宋小颖侯大山刘鑫翠常苑苑曹龙飞张振冉孟金薇刘胜蓝孙明清王瑞文张润博
冬小麦“一水千斤”简化栽培模式水分运筹规律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为进一步研究冬小麦节水灌溉,明确其水分运筹规律,2014—2015年度和2015—2016年度,在冬小麦全生育期降雨量与常年相当的情况下,采取趁墒播种等技术措施,示范研究了"一水千斤"简化栽培模式。试验表明:石家庄地区近十年冬小麦全生育期平均降雨量为132.4 mm,仅占平均需水量三分之一左右;不考虑0~40 cm水分活跃层的情况,40 cm以下土层土壤含水量随土层的下降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冬小麦拔节前各土层的含水量均在萎蔫系数之上;"一水千斤"模式下全生育期冬小麦平均耗水量4404.0 m^3/hm^2,土壤平均耗水量1852.5 m^3/hm^2,全生育期耗水量与常规灌溉模式下接近;明确了冀中南地区实施"一水千斤"模式实现节水与高产相统一,冬小麦灌水量应在1200 m^3/hm^2以上,全生育总耗水量应达到4650 m^3/hm^2以上。
孙明清李月华张广辉侯大山李娟茹刘强高倩何煦赵锁辉
关键词:冬小麦栽培模式土壤含水量
春灌1水条件下灌溉时间对冬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为明确石家庄地区春灌1水条件下的最佳灌溉时期,在辛集选取当地生产上种植面积较大的主栽冬小麦品种16个,以春灌0水(CK1)和春灌2水(CK2)为对照,在春灌1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灌溉时间(拔节前期、拔节中期、拔节后期)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春灌1水条件下,冬小麦穗数随灌溉时间的推迟呈略微增多趋势,其中,拔节后期灌水处理的穗数最高,达到了685万穗/hm2;小麦穗粒数范围为27.4~28.0粒/穗,受灌溉时间影响不明显;小麦千粒重和理论产量均随灌溉时间的推迟呈下降趋势,且指标值均以拔节前期灌水处理最高,分别为39.4 g和6198 kg/hm2。正常年份,石家庄地区冬小麦春灌1水条件下灌溉时间以拔节前期(春5叶前)为宜,实际生产中还应根据起身期单位面积茎数和阶段降雨量灵活调整。
孙明清江彦军张辉李腾李光宋小颖高倩张广辉冯立辉刘强安庆学
关键词:冬小麦灌溉时间
甘薯氮磷钾肥效试验研究
2024年
通过氮、磷、钾肥料的不同配比回归试验,明确了石家庄市中高肥力地块甘薯最高产量、最佳经济施肥量及亩产≥3500 kg的农艺措施。结果表明,增施钾肥增产效果最好,可增产24.64%,增施氮肥可增产22.43%,增施磷肥可增产20.31%。各试验处理中最高产量地块的N、P_(2)O_(5)、K_(2)O施肥量分别为10.88 kg/亩、8.70 kg/亩、17.82 kg/亩;N、P_(2)O_(5)、K_(2)O的最佳经济施肥量分别为10.62 kg/亩、8.11 kg/亩、16.51 kg/亩;亩产≥3500 kg地块的N、P_(2)O_(5)、K_(2)O施肥量分别为10.52~11.27 kg/亩、8.40~9.20 kg/亩、17.47~18.85 kg/亩。
靳建红张广辉宋小颖杨晓丽李璞张彦聪常苑苑
关键词:甘薯氮磷钾肥效
微生物菌剂拌种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2025年
通过不同地点的田间示范推广试验,探究微生物菌剂拌种对小麦根系土壤有效硅含量、小麦生物性状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小麦效益的影响。结果显示,灵寿县、正定县和高邑县微生物菌剂拌种示范区小麦返青期和收获期根系土壤有效硅含量与对照区比较,小麦返青期分别增长6.93%、8.25%、5.38%,小麦收获期分别增长5.19%、6.48%、5.55%;各个示范区微生物拌种处理小麦单株分蘖数、次生根、群体数、植株干重、根系干重和有效分蘖数均比对照区提高,并且差异显著。各个示范区微生物菌剂拌种处理显著提高了小麦群体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提高小麦产量,与对照区比较,灵寿县、正定县和高邑县3个示范区的小麦产量分别提高32.67、32.80、28.96 kg/亩,收益分别多出63.32、63.61、54.54元/亩,增产增收显著。
黄志浩张广辉王学虎李娟茹宋小颖常苑苑
关键词:微生物小麦拌种生物性状
冀中南节水型冬小麦品种筛选被引量:3
2019年
为了筛选出适宜冀中南地区种植的高产节水型冬小麦品种,参考抗旱指数的鉴定方法和评价标准,2016~2018年2个试验年度在辛集、赵县、临漳、枣强、隆尧5个县(市)对66个冬小麦品种的节水性进行评价,试验设春1水和春2水2个灌溉处理,研究了不同灌溉处理下参试小麦的节水指数和产量以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参试冬小麦品种中节水性表现为极抗的有3个,表现为强的有28个,表现为中等的有34个,表现为弱的仅1个;春1水处理下平均产量>7500 kg/hm^2的品种有21个。试验点次对参试冬小麦春1水产量与节水指数的相关性影响较大,二者间的相关系数随着试验点次的增加而增大,4个及以上试验点次冬小麦品种的春1水产量与节水指数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0.850)。综合节水指数和产量表现,初步筛选出了节水指数≥1.00的冬小麦品种有藁优2018等共计31个。
孙明清刘强宋小颖高倩张辉刘鑫翠张广辉安庆学张立波
关键词:冬小麦冀中南
一种小麦加工系统以及加工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加工系统以及加工方法,属于小麦碾磨加工技术领域。小麦加工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除杂装置、清洗装置、离心装置、烘干装置、破碎装置、碾磨装置和筛分装置,清洗装置通过输送机与离心装置连接,烘干装置设置在离心装置...
侯大山高倩董胜旗李光刘鑫翠张辉宋小颖张广辉孙明清王瑞文张润博
阿氏芽孢杆菌解硅微生物菌剂MB35-5对日光温室黄瓜土壤有效硅含量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为了明确新型解硅菌剂阿氏芽孢杆菌解硅微生物菌剂MB35-5在日光温室黄瓜中的应用效果,并为新型生物解硅菌剂在实际生产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大田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阿氏芽孢杆菌解硅微生物菌剂MB35-5对日光温室黄瓜土壤有效硅含量以及黄瓜生长、产量和抗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施用外源硅的条件下,施用微生物菌剂MB35-5能够有效补充黄瓜生长消耗的土壤有效硅,施用量为3 000和6 000 g/hm^(2)处理黄瓜收获后的土壤有效硅含量分别较播前增加了13.8%和16.1%,分别较CK增加了24.6%和27.2%;能够显著促进黄瓜植株生长,有效增强抗病性,明显提高黄瓜产量,施用量为3 000和6 000 g/hm^(2)处理的产量分别较CK增加8.8%和11.9%。施用量6 000 g/hm^(2)处理在补充土壤有效硅、提高黄瓜产量、增强黄瓜抗病性方面的效果优于施用量3 000 g/hm^(2)处理,在实际生产中建议MB35-5的施用量为6 000 g/hm^(2)。
宋小颖董胜旗于海阔吴广利张新仕侯大山孙明清高倩刘鑫翠李光李娟茹张广辉
关键词:黄瓜土壤有效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