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磊 作品数:49 被引量:125 H指数:7 供职机构: 第三军医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 重庆市教委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文化科学 农业科学 更多>>
创伤后感染的预防、诊断及治疗 被引量:3 2008年 Donald E.fry 安静 丁一妹 张俊磊 高娜 高建川(编译)关键词:医院内感染 创伤后 手术部位 血管内导管 泌尿系感染 日常饮食影响高原官兵军事训练伤发生的调查分析 2025年 目的探究高原部队官兵军事训练伤的发生规律和日常饮食对训练伤发生的影响,为高原部队科学施训及卫勤保障提供理论支撑。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方案,自主设计“高原部队军事训练伤调查表”,于2024年7月对常驻高原部队官兵的训练伤、日常饮食等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3655名调查对象中,训练伤发生率为17.87%。体能训练(45.94%)为训练伤高发课目,冬季(31.39%)为训练伤高发季节。腰(28.48%)、膝(22.21%)和踝部(18.07%)是常见的损伤部位。扭伤(28.48%)、慢性疲劳性损伤(18.38%)和拉伤(12.25%)为常见的损伤类型。高原部队官兵日常饮食中粗粮及薯类、豆制品类、水产类和坚果类摄入偏低。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摄入水果(OR=0.625,95%CI:0.508~0.768,P<0.001)和坚果(OR=0.759,95%CI:0.654~0.879,P<0.001)与高原训练伤发生具有关联性。结论较之既往研究数据,本次调查中高原官兵训练伤发生规律一致、发生率略有下降;这可能与经常摄入水果和坚果有关联。 董雨桐 杨茂林 张洋铠 杨俊江 李晓波 李莫 张辰 阮艳 张俊磊 胡彦关键词:高原官兵 军事训练伤 健康 整合素在病毒感染宿主细胞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004年 张俊磊 安静关键词:整合素 病毒 病毒受体 登革1型病毒GZ2002株全基因组测序与分析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对2002年分离自广州登革热患者的1型登革病毒GZ2002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分析,为探讨其来源和基因组特征提供依据。方法利用C6/36细胞增殖GZ2002株,出现典型细胞病变后收集感染细胞及病毒液提取R NA。根据5株登革病毒1型标准株AY145123、FJ176780、FJ176779、DVU88536、EF025110全序列设计6对相互覆盖的引物。采用R T-PCR法扩增覆盖GZ2002株基因组全长的6个cDNA片段,并将其分别克隆到pMD-18T载体上,通过序列测定和重叠序列拼接获得全基因组序列。结果 GZ2002株基因组全长10 735 nt,单一阅读框长10 176 nt,推测编码3 392个氨基酸,5'及3'-UTR分别为94 nt和462 nt,无显著的密码子偏嗜性。GenBank登录号:JN205310。系统进化分析显示GZ2002株属于DENV-1型基因IV型。比较不同致病性的DENV-1型毒株发现,随DENV毒株致病力的增强,编码区氨基酸突变位点明显增多。GZ2002株、泰国16007株、柬埔寨株及印度尼西亚98901530株的5'-UTR二级结构高度保守,3'-UTR分析显示强毒力泰国16007株与柬埔寨株均存在高突变区。结论 GZ2002株属于DENV-1型基因IV型,可能与1998年印度尼西亚DENV-1流行株相关,编码区株特有氨基酸变异位点及3'-UTR高突变区的生物学意义值得进一步探讨。 方昕 胡珍 张俊磊 朱军民 陈炜 尚伟龙 袁文常 程航 黎庶 胡晓梅 饶贤才关键词:全基因组测序 利用DNA免疫技术制备抗登革2型病毒NS2B蛋白多克隆抗体 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构建登革2型病毒(dengue virus serotype2,DV2)非结构蛋白NS2B的真核表达质粒pCAGGS-P7/NS2B,进行DNA免疫,制备小鼠抗NS2B特异性多克隆抗体。方法PCR扩增DV2-NS2B基因片段,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AGGS-P7/NS2B,采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转染Vero细胞,检测目标蛋白的表达。用该表达质粒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NS2B抗血清。结果成功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AGGS-P7/NS2B,该重组质粒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免疫小鼠后所获的抗血清,抗体效价达1∶3200,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证实抗血清能特异性地识别DV2-NS2B蛋白。结论通过DNA免疫所制备小鼠抗DV2-NS2B抗血清能特异性地识别DV2-NS2B蛋白。 刘丽梅 陈宗涛 高娜 田衍平 陈炜 张俊磊 王嘉丽 安静关键词:登革热病毒 病毒非结构蛋白质类 近交BALBC 日本脑炎病毒基因片段-GM-CSF双顺反子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pCAG- JG双顺反子真核表达质粒,为研制新型的日本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virus,JEV)核酸疫苗奠定基础。方法RT PCR扩增JEV的prM- E- NS1和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macrophagecolony stimulatingfactor,GM -CSF)后,分别克隆入中间载体pIRES,经酶切获得prM- E- NS1IRES- GM -CSF片段,并将其插入pCAGGSP7质粒,鉴定阳性重组子。结果成功的将prM- E -NS1IRES- GM- CSF片段插入到pCAGGSP7质粒,测序鉴定结果正确,该质粒命名为pCAG- JG。结论成功的构建了pCAG JG双顺反子真核表达质粒。 高娜 彭涛 陈炜 张俊磊 王嘉丽 万颖杰 陈宗涛 李东英 田衍平 安静关键词:日本脑炎病毒 GM-CSF 转录因子p53通过激活Ⅰ型干扰素通路抑制登革病毒感染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p53在登革病毒感染中的作用。方法用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RNA干扰技术构建p53低表达的人肝癌细胞株HepG2,并采用Western blot 进行鉴定。设定野生组和干扰组,分别用2型登革病毒感染。采用Vero细胞噬斑法检测病毒滴度;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病毒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病毒感染后细胞凋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IFN-β分泌。结果与野生组比较,干扰组p53表达明显下调,表明构建p53低表达的HepG2细胞株成功。登革病毒感染24 h后,干扰组病毒滴度比野生组高100倍;免疫荧光显示干扰组发绿色荧光的细胞数明显多于野生组,说明p53抑制了登革病毒的感染。但是,登革病毒感染24 h后两组凋亡细胞的数目并没有明显差异,而野生组IFN-β分泌量增加6倍。结论转录因子p53抑制登革病毒感染可能不是通过促进细胞凋亡,而是通过激活Ⅰ型干扰素通路来发挥作用。 李国利 张俊磊 胡艳玲 孙厚良 石中全 李小山 刘佳 饶贤才 胡福泉关键词:登革病毒 P53 细胞凋亡 干扰素 登革病毒广州2002年流行株的分离鉴定及登革病毒感染ECV304细胞分子机制的初探 登革(dengue,DEN)病毒是黄病毒属的单股正链RNA病毒,根据E蛋白的抗原性不同,分为DEN-1,DEN-2,DEN-3和DEN-4四个血清型.病毒基因组约含11000个核苷酸,编码三种结构蛋白和七种非结构(non... 张俊磊关键词:登革病毒 进化分析 文献传递 登革病毒感染后ECV304单层细胞通透性与微丝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研究登革病毒感染后,ECV304单层细胞通透性与病毒滴度及细胞微丝骨架形态变化的关系。方法以人血管内皮细胞株ECV304和HUVEC为研究对象,用免疫荧光法观察登革病毒感染对微丝排列的影响;用transwell模型研究登革病毒感染后单层ECV304细胞通透性的变化;用噬斑法检测培养上清的病毒滴度。结果登革病毒感染后1 h内,ECV304细胞和HUVEC微丝骨架均发生了重新排布;感染后第3天,上清登革病毒滴度在达到峰值,同时ECV304细胞的微丝排列及通透性也有显著改变。结论登革病毒感染后所引起的微丝重排可能与ECV304单层细胞通透性的改变有着密切联系。 王嘉丽 陈炜 万颖杰 陈宗涛 张俊磊 彭涛 高娜 安静关键词:登革病毒 ECV304细胞 HUVEC 微丝 原代培养肝细胞对登革病毒易感性的研究 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登革病毒在原代肝细胞中的增殖规律及感染后肝细胞损伤特点.方法以Ⅱ型登革病毒感染原代肝细胞,采用空斑试验、生化方法和形态学方法检测病毒在细胞内的增殖及肝细胞损伤特点.结果感染后2~6 d的培养上清液内均可检测到较高的病毒滴度,波动在105~106PFU/mL.免疫荧光染色发现:感染早期细胞内有少量的病毒抗原,在核周分布,感染晚期细胞内病毒抗原量明显增多,阳性反应呈斑块状,分布在核周和胞浆内.登革病毒感染后,培养上清液中3种肝细胞分泌酶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以乳酸脱氢酶变化最为明显,感染后1 d,即呈现少许上升趋势,以后逐渐上升,7 d达峰值,为20.75 U/L.血清白蛋白在感染后晚期明显升高,达3.20%.谷丙转氨酶在感染3~7 d升高,峰值达22.23 U/L.结论原代肝细胞可支持登革病毒在其中增殖,感染后肝细胞有现明显损伤. 万颖杰 陈炜 胡廷徽 张俊磊 彭涛 陈宗涛 高娜 安静关键词:登革病毒 肝细胞 乳酸脱氢酶 谷丙转氨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