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建国
- 作品数:11 被引量:12H指数:3
- 供职机构:宿迁市委党校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全国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统计数据中的变与不变——基于十年(2013—2022)数据分析
- 2024年
- 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央以出台八项规定和狠抓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开局起步,以全面从严治党生动实践深化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本文根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官方网站十年(2013—2022)有关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的月报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存在“变”与“不变”的双重逻辑。所谓“变”,一是从最初省级范围进行统计,到涵盖中央及国家机关,再到中央企业及中央金融企业等全覆盖的拓展;二是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类型也存在随作风建设突出问题而实现统计问题类型的变化和拓展;三是近年来关注“四风”内容更加凸显。所谓“不变”,一是查处人员从乡科级到省部级,实现人员的全覆盖没有变;二是一直以来查出问题数、批评教育和处理人数及给予党纪政务处分人数作为问题及人数的基本统计口径没有变;三是所体现出的中央对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零容忍态度、进行自我革命的力度及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始终不变。
- 陈明玉崔建国
- 关键词:作风建设自我革命
- 基层党组织应成为底层社会利益诉求的代言人——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视角被引量:1
- 2011年
-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急剧的社会结构转型,底层社会的利益维护、利益诉求活动便成为我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面对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格局变化的情况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厘清现状,认清当前存在的问题,逐步建设成为农村底层民众的利益诉求代言人,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导者。
- 陈黎黎崔建国
- 实现“乡政村治”良性互动的有效途径被引量:3
- 2012年
- 在人民公社体制下,国家行政权力深入农村基层,"公社"和"大队"之间成为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改革开放以来,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宪法赋予村民以自治权,形成了"乡政村治"的治理模式。实现村民自治去行政化从而强化村民自治能力,是实现"乡政村治"良性互动的有效途径。
- 崔建国
- 关键词:行政管理乡政村治有效衔接
- 城市社区管理创新研究——以宿迁经济开发区“三管一建”为例
- 随着跨越赶超的不断推进,苏北地区的经济处于高速的发展态势,其中开发区在经济高速发展中起到重要引擎作用。因此,各地区都把开发区建设视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不同类型(自建、南北合作共建),不同级别(国家级、省级、市级及县区级...
- 崔建国朱其剑
- 关键词:服务站居委会社区管理创新
- 城市社区管理创新研究——以宿迁经济开发区“三管一建”为例
- 随着跨越赶超的不断推进,苏北地区的经济处于高速的发展态势,其中开发区在经济高速发展中起到重要引擎作用。因此,各地区都把开发区建设视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不同类型(自建、南北合作共建),不同级别(国家级、省级、市级及县区级...
- 崔建国朱其剑
- 文献传递
- 宿迁农民收入倍增难点及出路分析
- 2014年
- 江苏省《关于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从2011年起,实施“居民收入七年倍增计划”,把农民收入倍增作为重中之重,加快形成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长效机制。江苏虽为发达省份,但区域发展并不均衡。“十一五”期间苏中和苏北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略超苏南,但地区之间收入绝对差距越来越大。深入研究以宿迁为代表的苏北地区农民收入倍增难点及路径,是当务之急。
- 韩光化崔建国韩允
- 关键词:农民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
- 新生代农民的思想嬗变及其对农村现代化的影响——基于宿迁地区的调查被引量:4
- 2012年
- 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过程,是指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一场急剧变革,它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在现代化过程中,后发地区的新生代农民思想在乡土观、生活观、婚育观、消费观、就业观、政治社会观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厌农"、"弃农"思想严重,注重享受、崇尚消费等。新生代农民思想嬗变对农村现代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防止农业现代化主体的流失,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实施创业优惠政策,吸引新生代农民人才返乡;加大乡土人才教育培训力度,实现新生代农民的素质提升;推动公共产品下乡,营造良好的乡村环境;改革土地制度,形成吸纳新生代农民的规模化经营;发展非农产业,提高新生代农民收入水平以及改进基层组织建设,激发新生代农民的参与热情。
- 韩光化崔建国韩允
-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思想嬗变
- 发挥党校主体功能 推进领导干部再教育——对习近平关于党校建设与干部教育系列讲话的思考被引量:4
- 2014年
- 习近平同志在担任中央党校校长期间,每年春秋两季主体班开学典礼上都作了重要讲话,从"谈读书"、"谈落实"、"谈调查研究"到"讲纯洁性"、"讲实事求是"、"讲干部教育"等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对领导干部再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尤其是要求党校要发挥好帮助学员获取书本知识的"大讲台"、促进学员学习成长的"充电器"及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火车头"的作用。习近平同志的系列"校长讲话"是发挥党校教育培训功能、推动领导干部再教育的纲领性文献。
- 崔建国
- 关键词:党校建设干部教育
- 党的制度建设研究——以党内法规为例
- 2020年
- 2012年以来,从严治党越来越走向制度化轨道。尤其是2017年我国提出党的建设总要求,其中要求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同时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如何达到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呢?所谓法治就依法之治,根据我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选择,依法的“法”应该不仅仅是权力机关制定的“国法”,而且应包括“党内法规”。一方面,目前9000多万党员群体,以及从中央到基层的各级党的组织,其行为规范都必须在“党内法规”的制度框架内运行;另一方面,党内法规与国法共同作为治国理政的制度依据,是实现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有机整体,是我国法治建设的“纲”,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骨干工程,包含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按照中央的部署,我们党要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然而,与现实的需求比较,党内法规建设研究整体状态还不太理想,与党内法规建设质量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一是基础理论研究不足。二是党内“部门”法规研究不足。所谓党内“部门”法规,是参照国法的部门法的一种说法,如刑法、民法、行政法都属于部门法范畴。所谓党内“部门”法规研究不足的主要表现就是关于党内法规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研究成果,如党章作为党内最重要的党内法规,目前还没有系统的专著性成果。而像宪法的研究可以说已经有海量的研究成果,国内发行的《宪法学》教材就有几十部之多。民法、刑法、行政法三大部门法的教材更是汗牛充栋。而反观党内法规的研究几乎是空白。三是“法�
- 崔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