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亮
- 作品数:33 被引量:59H指数:5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脑分水岭梗死急性期升压治疗对近期和远期预后的影响
- 目的:探讨升压治疗急性脑分水岭梗死对患者近期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首次发病的急性幕上脑分水岭梗死患者86例,入院时收缩压(SBP)在120-140mmHg范围,随机分为升压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升压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
- 聂志余陈玉辉李艳成封亮靳令经
- 关键词:脑分水岭梗死升压治疗近期预后远期预后
- 成人出血型烟雾病的出血部位与侧支血管的关系初探
- 目的:探讨成人出血型烟雾病(MMD)的出血部位与侧支血管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经DSA确诊的出血型烟雾病患者35例,男14例,女21例;年龄25-61(36.12±10.75)岁.以出血原发部位不同将患者分为:IV...
- 王戈鹰何育生封亮张天宇刘渊华聂志余
- 一种基于SPECT/CT显像的颈部肌肉状态检测方法及装置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SPECT/CT显像的颈部肌肉状态检测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为:给予被检个体<Sup>99m</Sup>Tc‑MIBI 20~25mCi静脉注射,注射后1~3h应用SPECT/CT仪显像,按照规定程序采集...
- 靳令经滕飞陈淑珍封亮M·伊萨王程弘李兵张小龙潘有贵聂志余
- 文献传递
- 脑分水岭梗死急性期升压治疗对近期和远期预后的影响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 探讨升压治疗对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患者近期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首次发病24h内收缩压(SBP)在120~140mmHg的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患者86例,随机分为升压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43例,升压治疗组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药物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多巴胺升压治疗,将入院时的SBP上升约20mmHg,维持3d。于入院时和入院后2周采用NIHSS评分,发病后6个月采用改良Rankin评分(mRS)和Barthel Index(BI)评估患者近期和远期疗效,NIHSS减少16%以上视为升压治疗有效;mRS≤2分定义为功能恢复良好,BI〉75定义为日常生活能力良好。结果 入院2周时升压治疗组有效率为83.7%,高于常规治疗组的62.8%(P〈0.05)。发病6个月升压治疗组mRS≤2分和BI〉75者分别占75.0%和82.5%,均高于常规治疗组的51.2%和63.2%(P〈0.01)。结论 短期升压治疗可能会改善SBP在120~140mmHg的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患者的近期和远期预后。
- 聂志余陈玉辉李艳成封亮靳令经
- 关键词:脑梗死升压治疗预后
- 首次脑梗死后抑郁障碍的临床研究
- 目的抑郁障碍是卒中患者常见的合并症。本文旨在对首次脑梗死后抑郁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前瞻性分析202位首次脑梗死后6个月抑郁障碍的发生率及其与卒中临床类型(0CSP分型)、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的关系。...
- 何育生封亮
- 关键词:抑郁障碍相关危险因素
- 文献传递
- 一种用于辣椒素咳嗽敏感性测定的雾化吸入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辣椒素咳嗽敏感性测定的雾化吸入装置,包括:吸嘴,吸嘴为中空的管状结构,吸嘴的上侧设有排气口;第一挡片,第一挡片的一端伸入排气口内,且与吸嘴转动连接;第二挡片,第二挡片的一端伸入排气口内,且与吸嘴转动...
- 徐镶怀邵启蕙王璇余莉王圣元施燕闻思婉张梦茹牛珊珊邱忠民陈伟米君国时翠芹朱怡清封亮
- 文献传递
- 脑分水岭梗死急性期升压治疗对近期和远期预后的影响
- 目的.探讨升压治疗对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患者近期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首次发病的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患者47 例,入院时收缩压(SBP)在120-140mmHg 范围,随机分为升压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升压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
- 聂志余陈玉辉李艳成封亮靳令经
- 关键词:脑分水岭梗死升压治疗近期预后远期预后
- 脑分水岭梗死急性期升压治疗对近期和远期预后的影响
- 目的。探讨升压治疗对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患者近期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首次发病的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患者47例,入院时收缩压(SBP)在120-140mmHg范围,随机分为升压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升压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给多...
- 聂志余陈玉辉李艳成封亮靳令经
- 关键词:脑分水岭梗死升压治疗近期预后远期预后
- 文献传递
-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所致急性脑梗死类型研究
- 目的探讨动脉硬化性颈动脉(ICA)狭窄或闭塞所致急性脑梗死类型及可能的病理机制。
- 毛锐聂志余靳令经封亮陈玉辉李云霞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 文献传递
- 体育活动对综合性医院焦虑障碍患者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中-高强度的体育活动对综合性医院焦虑障碍患者治疗的积极效应。方法采取自愿方式,鼓励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参与为期1年的中-高强度的体育活动。分别应用Hamiliton焦虑量表(HAMA)及17项Hamiliton抑郁量表(HAMD-17)评分判断焦虑与抑郁的严重程度。163倒患者中,99例单纯服用SSRI类抗抑郁药(简称药物组),64例在服用SSRI类抗抑郁药的基础上,坚持每周定期进行体育活动(简称运动药物组)。分别于12周及12个月后,对两组HAMA、HAMD分值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总体情况及HAMA、HAMD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后,运动药物组对总体焦虑及精神性焦虑的改善明显优于药物组(P〈0.05),但在躯体性焦虑和抑郁症状改善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经过12个月治疗后,运动药物组在改善抑郁症状、精神性及躯体性焦虑方面则均明显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长期的中-高强度的体育活动可以进一步改善焦虑障碍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提高临床治愈率。
- 何育生封亮陈玉辉李云霞王戈鹰詹青
- 关键词:焦虑障碍体育活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