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建防
- 作品数:45 被引量:218H指数:9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青岛市科技局基金青岛市科技局资助项目青岛市科技局立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不同靶浓度异丙酚对腹部手术病人异氟醚呼气末浓度的影响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 以脑电双频指数(BIS)值45-55作为麻醉深度监测指标,观察不同靶浓度异丙酚对腹部手术病人异氟醚呼气末有效浓度的影响,并初步探讨额肌电(EMG)作为麻醉深度监测指标的意义。方法 选择6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腹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三组:Ⅰ组(n=20)麻醉诱导后单纯吸入异氟醚;Ⅱ组(n=20)吸入异氟醚的同时输注靶浓度为1μg/ml的异丙酚;Ⅲ组(n=20)吸人异氟醚的同时输注靶浓度为2μg/ml的异丙酚。全麻诱导采用咪达唑仑、芬太尼、维库溴铵,气管插管后启动靶控输注异丙酚。根据BIS值的变化调节异氟醚吸入浓度,维持BIS值在45-55范围。麻醉中连续观察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BIS及EMG的变化,并持续监测异氟醚的吸入和呼气末浓度。结果 三组病人年龄、性别、体重、麻醉时间、术中芬太尼用量、MAP、HR及SpCO2的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Ⅱ组、Ⅲ组插管后和切皮后异氟醚呼气末浓度均低于Ⅰ组(P<0.01),Ⅱ组、Ⅲ组呼气末异氟醚有效浓度分别为0.43%±0.08%、0.21%±0.06%,较Ⅰ组分别降低43.4%、72.3%(P<0.05)。入室后麻醉用药前EMG为46-53(BIS值91-96)。麻醉诱导后及术中EMG维持在26-29(BIS值45-55),麻醉恢复期EMG逐渐升高,当大于40时(相应BIS值80-85),大部分病人能够呼之睁?
- 王世端褚海辰潘维敏宋建防吴优
- 关键词:异氟醚呼气末异丙酚EMG病人
- 持续静脉输注硫酸镁对丙泊酚有效靶浓度及病人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的影响被引量:15
- 2007年
- 目的以脑电双频指数(BIS)为麻醉深度指标,研究持续静脉输注硫酸镁对丙泊酚有效靶浓度及病人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上腹部择期手术病人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硫酸镁小剂量组(M1组)和硫酸镁大剂量组(M2组),每组20例,所有病人均采用静脉复合麻醉。麻醉诱导时3组丙泊酚的初始靶浓度均设为2.0 mg/L,M1组、M2组在气管内插管前分别静注硫酸镁15、25 mg.kg-1,术中分别持续静脉输注硫酸镁69、mg.kg-1.h-1,根据BIS值变化调节丙泊酚靶浓度,使BIS值维持在45~55。记录诱导前、插管前和后、切皮前和后、术中30及60 min、术毕等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及丙泊酚靶浓度的变化。结果P组术中各时点及全程平均丙泊酚有效靶浓度均显著高于M1组和M2组(F=11.21~26.32,q=4.96~9.11,P<0.01);P组丙泊酚用量显著高于M1组和M2组(F=105.82,q=15.01、19.69,P<0.01),M1组高于M2组(q=4.68,P<0.05)。气管内插管后M1组和M2组MAP、HR低于P组(F=5.04、3.66,q=1.39~4.22,P<0.05),且较为稳定;手术全程中M1组和M2组的MAP、HR控制较为理想,在多个时间点低于P组(F=3.27~8.80,q=3.10~5.53,P<0.05),而M1、M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毕3组血清镁离子浓度均在安全范围内。结论持续静脉输注硫酸镁可以降低丙泊酚的有效靶浓度,减少丙泊酚用量,维持术中相关参数更加稳定。
- 阎玮王世端褚海辰宋建防周赞宫刘英志
- 关键词:硫酸镁二异丙酚脑电描记术
- 合并心血管疾病的高龄结直肠癌病人腹腔镜手术的麻醉处理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探讨合并心血管疾病的高龄结、直肠癌病人行腹腔镜手术的麻醉安全性。方法:对29例合并心血管疾病的高龄结、直肠癌病人行腹腔镜手术的麻醉管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病例手术时间平均182 min,气腹时间平均136 min,人工气腹对多项呼吸、循环功能有一过性显著影响(P<0.05-<0.01),30 min后则与气腹前无显著差异。气腹致单肺通气和皮下气肿各1例,3例转开腹手术,无麻醉死亡病例。结论:因充分的术前准备,加强术中、后监测,妥善处理并发症,合并心血管疾病的高龄病人腹腔镜下行结、直肠癌手术的麻醉是安全的。
- 宋建防周赞宫王爱娟王世端
- 关键词:结肠直肠肿瘤腹腔镜麻醉心血管疾病
- 少白细胞异体红细胞输注对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影响
- 2006年
- 目的:探讨输入异体红细胞及少白细胞异体红细胞对围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胃癌、结肠癌根治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n=20):术中输注异体红细胞2 U;Ⅱ组(n=20):术中输注少白细胞异体红细胞2 U。分别于术前、术后第l天、术后第5天抽取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数量。结果:术后第l天,两组CD3+、CD4+、CD4+/CD8+、NK细胞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但Ⅰ组下降较Ⅱ组更明显。术后第5天,Ⅰ组的CD3+、CD4+、CD4+/CD8+、NK细胞仍较术前显著减少(P<0.01),而Ⅱ组已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围术期异体红细胞严重抑制患者免疫功能,少白细胞异体红细胞对患者的免疫功能抑制轻,且术后恢复较快。
- 董河宋建防王世端
- 关键词:T淋巴细胞NK细胞
- 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疗效观察被引量:14
- 2016年
-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对老年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Ⅱ级胸腔镜手术患者90例 ,随机分成三组 ,每组30例 ,拔除双腔管时连接术后镇痛泵 ,C1组 :舒芬太尼1 .5μg/kg+托烷司琼5mg ;C2组:舒芬太尼2μg/kg+托烷司琼5mg ;E组 :舒芬太尼1 .5μg/kg+盐酸右美托咪定2μg/kg+托烷司琼5mg.观察三组患者拔管后4h、8h、12h、24h、48h镇静、镇痛评分 ,比较三组患者拔管后1~6h、6~12h、12~24h、24~48h镇痛泵的按压次数及三组术后不良反应的例数.结果:在拔管后4h、8h、12h、24h、48h ,VAS评分C1组明显大于C2组和E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C2组和E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Ramsay镇静评分C1组明显小于C2组和E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C2组和E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拔管后1~6h、6~12h、12~24h、24~48h镇痛泵的按压次数C1组明显多于C2组和E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 ,C2组和E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均未发生呼吸抑制和心动过缓 ,C2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大于C1组和E组.结论: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胸科老年患者术后镇痛 ,可达到更好的镇静、镇痛效果 ,减少舒芬太尼用量 ,降低术后不良反应.
- 杨保永董河宋建防
- 关键词:舒芬太尼联合用药术后镇痛
- 喷他佐辛复合罗哌卡因切口浸润麻醉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分析喷他佐辛复合罗哌卡因切口浸润麻醉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9月在我院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行罗哌卡因切口浸润麻醉及静脉自控镇痛,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喷他佐辛浸润麻醉。比较两组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躁动评分及术后4、8、12、24、48 h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两组术后48 h自控镇痛(PCA)按压次数、镇痛药用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躁动评分为(1.56±0.45)分,低于对照组的(1.84±0.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4、8、12、24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48 h的PCA按压总次数为(2.09±0.21)次、镇痛药用量为(92.82±5.49)μg,分别低于对照组的(4.72±0.39)次及(101.98±5.34)μ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喷他佐辛复合罗哌卡因切口浸润麻醉可起到协同镇痛作用,并延长局部镇痛作用时间,降低患者术后24 h内的疼痛程度,减少PCA按压次数及镇痛药用量,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贾先魁宋建防褚海辰梁永新
- 关键词:喷他佐辛罗哌卡因
- 椎旁神经阻滞在开胸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1
- 2008年
- 目的寻求更好的用于开胸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选择5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开胸手术的病人,随机双盲对照法分为全麻复合椎旁神经阻滞(P)组(n=23)和全身麻醉(G)组(n=27)。测定血中皮质醇(Cor)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含量;术中监测血压、心率;记录异丙酚、芬太尼的用量(不包括诱导量),异丙酚持续泵入的时间及手术开始至结束的时间;记录患者在麻醉恢复室的恢复时间和烦躁的发生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患者静止状态和咳嗽时)记录术后伤口疼痛程度。结果①在切皮后30min和术后1d时P组血中的Cor含量显著低于G组(P〈0.01);P组血中的AngⅡ含量在切皮后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G组(P〈0.01)。②P组血流动力学平稳,在切皮后各时间点的血压显著低于G组(P〈0.01)。③P组术中丙泊酚和芬太尼用量、术毕带管回PACU的病人数和烦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G组,恢复时间较G组显著缩短(P〈0.05或P〈0.01)。④静止状态和咳嗽时的VAS评分P组均显著低于G组(P〈0.05,P〈0.01)。结论全身麻醉复合椎旁阻滞用于开胸手术是可取的麻醉方法。
- 黄辉周赞宫宋建防王明山尹燕伟王世端
- 关键词:椎旁神经阻滞全身麻醉胸科手术
- 一种吸入型麻醉辅助装置
- 本发明涉及麻醉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吸入型麻醉辅助装置,包括麻醉机主体,麻醉机主体上设置有蒸发罐和支撑座,蒸发罐的底部连接有输药管,麻醉机主体的底部设置有收放机构,收放机构包括座板、压板、拨轮、收纳箱,输药管的中部通过...
- 刘陕岭宋建防孙锦于芹高扬赵利鹏张希
- 文献传递
- 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老年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老年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老年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脑缺血1min组(A组)、脑缺血5min组(B组)和假手术组(C组),各20只。用Pulsineli方法建立全脑缺血模型。3组分别于再灌注12h和再灌注3d处死10只大鼠,应用TUNEL法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认知功能。结果 A组及C组再灌注12h和再灌注3d有少量神经元凋亡,两组TUNEL阳性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再灌注12h和再灌注3d神经元凋亡计数较A组、C组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F=17.44,P<0.01);B组再灌注3d神经元凋亡明显增加,与再灌注12h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05,P<0.05)。水迷宫检测结果显示,与A组和C组比较,B组大鼠再灌注12h和再灌注3d逃避潜伏期和学习潜伏期明显延长(F=29.84、34.11,P<0.01)。B组再灌注12h和再灌注3d逃避潜伏期和学习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比较,再灌注12h和再灌注3d逃避潜伏期和学习潜伏期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短暂性脑缺血5min即可造成老年大鼠神经元凋亡增加、出现认知功能障碍。
- 贾彦芳周赞宫王世端冀翔宇宋建防刘英志
- 关键词:再灌注损伤海马细胞凋亡
- 右美托咪啶复合舒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对老年患者双腔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26
- 2014年
-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复合靶控输注舒芬太尼、丙泊酚对老年患者双腔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单肺通气全麻胸外科手术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组)及对照组(S组)。D组麻醉诱导前先泵入右美托咪啶(0.6μg/kg),10 min后以效应室靶浓度0.23 ng/mL泵入舒芬太尼,3 min后以初始血浆靶浓度3μg/mL泵入丙泊酚,根据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动态调节异丙酚血浆靶浓度,患者意识消失后静脉注射0.8 mg/kg的罗库溴胺行双腔气管插管。对照组(S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右美托咪啶,以效应室靶浓度0.4 ng/mL泵入舒芬太尼,其余同D组。记录所有患者入室(T0)、插管后即刻(T1)、插管后1 min(T2)、3 min(T3)和5 min(T4)的平均动脉压(MAP)、HR及BIS值。结果 S组插管后T2、T3和T4时的MAP、HR与T0时比较,P均<0.05;D组上述指标在以上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D组T3和T4时的MAP及T2、T3和T4时的HR与S组比较,P均<0.05。两组T1、T2、T3和T4时的BIS值与T0时比较,P均<0.05。D组和S组插管后应用麻黄碱分别为1、7例,应用阿托品分别为3、7例,两组比较,P<0.05。结论麻醉诱导前泵入右美托咪啶(0.6μg/kg)能有效抑制老年患者双腔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有效预防插管后手术前的循环抑制,有利于维持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稳定。
- 华震于文刚宋建防尹燕伟罗友军
- 关键词:右美托咪啶舒芬太尼双腔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