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娄文杰

作品数:3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内固定
  • 1篇入路
  • 1篇疼痛
  • 1篇体外冲击波
  • 1篇体外冲击波治...
  • 1篇前入路
  • 1篇髋关节
  • 1篇髋关节置换
  • 1篇下颈椎
  • 1篇下颈椎损伤
  • 1篇疗效
  • 1篇疗效分析
  • 1篇螺钉
  • 1篇螺钉治疗
  • 1篇内固定术
  • 1篇内固定术治疗
  • 1篇颈前
  • 1篇颈前入路
  • 1篇颈椎
  • 1篇颈椎损伤

机构

  • 3篇武汉大学

作者

  • 3篇娄文杰
  • 2篇徐振华
  • 1篇邢林卿
  • 1篇汪平
  • 1篇谭金海
  • 1篇郑晓佐
  • 1篇张欣
  • 1篇林顺新
  • 1篇雷鹏程
  • 1篇石义华
  • 1篇杨俭

传媒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体外冲击波治疗髋关节置换后疼痛被引量:5
2008年
背景:髋关节置换后髋部疼痛逐渐成为困扰患者和骨外科医生的棘手问题,如行关节翻修术则将再次给患者造成严重创伤,而体外冲击波治疗肢体疼痛已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目的:观察验证体外冲击波对髋关节置换后疼痛的治疗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自身对照,双盲评估,于2004-06/2008-02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骨科完成。对象:选择髋关节置换后疼痛患者51例(61髋),根据病因分组,骨水泥组骨溶解松动16例(20髋),非骨水泥组骨溶解松动12例(16髋),异位骨化组8例(10髋),急性感染组4例(4髋),慢性感染组5例(5髋),软组织无菌性炎症组4例(4髋),髋臼脱位组2例(2髋)。方法:患者接受体外冲击波治疗,电压12kV,3次/s,每次冲击4000次,能量0.54~1.06MJ/mm2,1次/周,连续8~12周。主要观察指标:治疗前后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评价疼痛程度,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X射线观察假体周围骨量变化。结果:51例患者随访时间18~64个月,平均4.1年,2例死亡。治疗后非骨水泥组、慢性感染组、异位骨化组、软组织无菌性炎症组目测类比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骨水泥组、非骨水泥组、慢性感染组、异位骨化组及软组织无菌性炎症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X射线提示假体与骨的界面有新骨形成,假体与髋臼或股骨干之间骨溶解形成的透亮带宽度由治疗前平均3.1mm减小到治疗后1.2mm,部分患者出现局部红肿,休息后缓解。结论:体外冲击波是治疗由于松动、感染、软组织炎症、异位骨化引起的髋关节置换后疼痛的有效方法。
邢林卿谭金海雷鹏程娄文杰
关键词:体外冲击波髋关节置换疼痛
前路单枚螺钉治疗齿状突骨折的临床观察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评价颈前路单枚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齿状突骨折行颈前路单枚螺钉内固定术。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1个月,骨折愈合良好,颈椎活动基本恢复正常,无螺钉松动、断裂。21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2例有颈部僵硬感。结论颈前路单枚螺钉内固定是治疗齿状突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可最大限度的保留寰枢椎的生理活动功能。
汪平徐振华娄文杰郑晓佐林顺新张欣
关键词:齿状突骨折螺钉内固定
颈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损伤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损伤的疗效。方法:收集36例采用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严重下颈椎损伤的病例,分析术后颈椎损伤节段稳定性及植骨融合情况,并以Frankel分级判定脊髓功能恢复状况。结果:术后随访9-24个月,植骨融合时间在术后3-5个月,末次随访所有患者植骨块融合情况良好,颈脊髓不完全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颈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严重的下颈椎损伤,既可早期恢复患者颈椎正常序列,促进植骨融合,还可减轻脊髓继发损伤,有助于神经功能康复。
杨俭徐振华娄文杰石义华
关键词:下颈椎脊髓损伤颈前入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