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琼华
- 作品数:14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陕西省行政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全国行政学院科研合作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哲学宗教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对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构建若干问题的思考
- 2008年
- 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旨在解决行政权不当行使损害社会公益的问题,构建该制度对我国建设法治政府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科学确认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明确公益标准并合理确定行政公益诉讼受案范围是构建该制度的基础环节;引入比例原则、增加被告之合理性举证责任是构建该制度的重要环节;而创新设立行政公益诉讼判决公告制度与执行汇报制度是该制度公正实施的保障环节。
- 吴琼华
- 关键词: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受案范围判决执行
- 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与制度领导力关系初探被引量:7
- 2016年
- 文章认为要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就必须要求领导干部从"人治"思维转向"法治"思维,从人格化的传统领导模式转向非人格化的制度领导模式;突破个人魅力、个人威信等传统领导力框架,以制度设计与创新、制度执行与落实形成现代新型领导力——制度领导力。法治思维能力是孕育制度领导力的基础土壤,通过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加强领导干部制度领导力建设是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转型的一项必要且至关重要的领导人才建设工程。
- 吴琼华
- 制度领导力:新时代领导干部深化法治实践新本领论析被引量:3
- 2018年
- 党的十九大提出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决定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法治实践步入"深水区"。法治在根本上是制度治理,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意味着国家治理的制度性变革的深入,它要求领导权力运用与制度深度结合。制度领导力的提出是对这一实践要求的理论回应,它突破并区别于偏重"人格影响"的传统领导力认知,特指领导者在制度框架运用权力并通过对制度创新设计、执行落实、监督完善来发挥"制度影响"的新领导力。制度领导力顺应现代化制度治理,是领导干部深化法治实践的新本领,新时代领导人才建设应运用"制度领导力"素质框架充分开发这一新本领。
- 吴琼华
- 关键词:依法治国法治实践领导力
- 劳动合同法实施在金融危机应对中的长效作用
- 2009年
- 劳动合同法通过切实保障劳动者利益,为企业的归属做了一个崭新的价值诠释:企业是劳资双方"共同的企业",劳资利益协调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金融危机背景下,劳动合同法实施会引起企业短期的不适应,从长远看,它会促进我国企业形成规范经营的模式,逐步理顺劳资利益与企业发展的关系,不断加强与政府、社会的良性互动,最终平稳渡过危机。
- 吴琼华
- 关键词:劳动合同法实施金融危机应对劳资利益关系
- 公开选拔制度“常态化”与干部任用制度的科学发展被引量:1
- 2009年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开选拔制度取得长足发展,但仍未成为一种稳定、常态的干部任用机制。公选制度的科学价值在于能够优化干部任用权力资源配置,构建开放的干部任用系统,营造公开公正的干部职务晋升环境。公选制度非常态化,对干部晋升心态、干部内部关系、公选干部后续成长等会造成负面影响,阻碍了制度优越性的发挥。稳定公选频次、扩大公选岗位数、建立对公选干部特别考核与跟踪培养机制,是将公选制度常态化,促进我国干部任用制度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
- 吴琼华
- 关键词:公开选拔常态化干部任用制度
- 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制度经济学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放管服"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面对"放管服"改革面临的难点,运用制度经济学分析框架,从"交易成本"出发,对改革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展开扫描。研究发现目前深化"放管服"改革关键在于解决制度性交易成本问题;而信息不对称是产生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源泉。为进一步提升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对深化改革提出三点建议:第一,改革和完善现有制度,降低非必要性政府制度性交易成本和非必要性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第二,重视全社会市场信息对称分配的制度安排,降低搜寻、整合、维护的信息成本,由此抵制各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全社会策略成本。第三,充分利用新型信息技术,重视"互联网+"公共制度性信息平台建设。
- 唐莹吴琼华
- 关键词:信息成本
- 略论对政府行为的权利救济
- 2009年
- 权利是公民及其他权利主体谋取利益的基本手段,"无救济即无权利",没有救济的保障,一切权利都不具有真实性。在众多可能对权利造成侵害危险的行为中,不当政府行为的危害最基本也最严重。对政府行为的权利救济是公民和其他权利主体权利存在的标志和证明,亦是其权利的基本保障;对政府行为的权利救济是权利主体的正当防卫手段,亦是防止权力腐败的重要方式。广大权利主体能否对政府行为采取有效的权利救济,是衡量社会法治水平的重要标准。
- 吴琼华
- 关键词:政府行为权利救济公民权利公力救济
- 法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路径关系探析被引量:3
- 2015年
- 国家现代化转型的关键在于推进制度治理。制度治理蕴含着"规则之治"的法治精神,国家治理现代化首先是国家治理法治化。国家治理法治化的载体是一国法治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我国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所在。要牢牢坚守"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这条根本红线,确保不偏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终极目标;要始终把握住"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基本特征,将各项举措有机联系起来,确保不偏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工作的价值方向。
- 吴琼华
- 关键词:法治
- 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被引量:5
- 2015年
-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并首次对法治政府做出标准界定。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是深入贯彻四中全会《决定》精神的应有之义。行政执法体制与法治政府建设标准的各个方面密切相关,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深化行政执法主体改革,规范执法主体权限,严格政府权力边界,促进政府"职能科学、权责法定";二是深化行政执法程序改革,严格执法程序和执法标准,切实解决老百姓身边的执法不公问题,促进政府"执法严明、公开公正";三是深化行政执法责任改革,加强执法监督和执法责任落实,促进政府"廉洁高效、诚实守信"。
- 吴琼华
- 关键词:行政执法体制法治政府
- 推动陕西专项应急预案规范化科学化建设的思考
- 来,陕西专项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专项应急预案的组织管理体系已经建立、专项应急预案实现了系统化、专项应急预案的应急实践价值已经显现,但专项应急预案体系还不够完备、专项应急预案的编制还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同时,专...
- 王彩梅王孝琪吴琼华王高社
- 关键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