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第六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的模式模拟数据和欧洲宇航局GlobSnow卫星遥感雪水当量(Snow Water Equivalent,SWE)资料,评估了CMIP6耦合模式对1981~2014年欧亚大陆冬季SWE的模拟能力,并应用多模式集合平均结果预估了21世纪欧亚大陆SWE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CMIP6耦合模式对冬季欧亚大陆中高纬度SWE空间分布具有较好的再现能力,能模拟出欧亚大陆中高纬度SWE的主要分布特征;耦合模式对SWE变化趋势及经验正交函数主要模态特征的模拟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但多模式集合能提高模式对SWE变化趋势和主要时空变化特征的模拟能力;此外,多模式集合结果对欧亚大陆冬季SWE与降水、气温的关系也有较好的再现能力。预估结果表明,21世纪欧亚大陆东北大部分地区的SWE均要高于基准期(1995~2014年),而90°E以西的欧洲大陆SWE基本上呈现减少的特征;21世纪早期,4种不同排放情景下积雪变化的差异不大,但21世纪后期积雪变化的幅度差异较大,而且排放越高积雪变化的幅度越大,模式不确定性也越大;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欧亚大陆冬季未来积雪变化特征的空间分布与全球变化背景下局地气温、降水的变化密切相关,高温高湿的条件有利于欧亚大陆东北部积雪的增多。
雪模型比较计划(Snow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SnowMIP)项目工作组成立于1999年11月,由7人组成科学委员会。其成员Z.L.Yang和C.Fierz归纳了针对不同积雪模型的50个问题(详见http://www.hwr.arizona.edu/~liang/snow.html),并收集了40多个不同模型的信息。结果表明,几乎所有的模型都集中于描述垂直方向上的积雪过程。
1概况
2012年3月25—29日,“压力下的行星”(Planet Under Pressure 2012:New knowledge towards solution)国际会议在英国伦敦召开。该会议由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DIVERSITAS)、国际全球变化人文计划(IHDP)、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和国际科联(ICSU)等联合组织,ELSEVIER公司承办的关于全球变化相关领域的一次大会,来自世界各国约3000名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政府决策者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