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学丽

作品数:44 被引量:654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32篇天文地球
  • 3篇农业科学
  • 2篇水利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9篇气候
  • 9篇气候模式
  • 8篇降水
  • 6篇气候变化
  • 6篇区域气候
  • 6篇区域气候模式
  • 6篇陆面
  • 5篇BCC
  • 4篇水汽
  • 4篇气候系统
  • 4篇气候系统模式
  • 4篇气温
  • 4篇陆面过程
  • 3篇青藏
  • 3篇青藏高原
  • 3篇夏季
  • 3篇陆面过程模式
  • 3篇环流
  • 2篇地表
  • 2篇地表覆盖

机构

  • 36篇中国气象局国...
  • 7篇中国气象局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清华大学
  • 2篇河海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江苏省气象局
  • 2篇陕西省农业遥...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兰州大学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教育部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工程院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国家气象信息...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作者

  • 39篇史学丽
  • 8篇张艳武
  • 6篇周文艳
  • 5篇刘一鸣
  • 5篇丁一汇
  • 5篇李伟平
  • 4篇张芳
  • 3篇房永杰
  • 3篇吴统文
  • 3篇储敏
  • 3篇张祖强
  • 3篇董敏
  • 3篇王兰宁
  • 3篇谢正辉
  • 3篇罗勇
  • 3篇张培群
  • 3篇李清泉
  • 2篇辛晓歌
  • 2篇何慧娟
  • 2篇庄立伟

传媒

  • 4篇气象科技合作...
  • 3篇应用气象学报
  • 3篇气象学报
  • 2篇高原气象
  • 2篇气候与环境研...
  • 2篇气候变化研究...
  • 2篇地球信息科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气象科学
  • 1篇气象
  • 1篇环境保护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科技导报
  • 1篇水电能源科学
  • 1篇海洋学报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沙漠与绿洲气...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2007年中...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1
  • 1篇2000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尺度模式分辨率对淮河流域异常暴雨过程模拟的影响
本文首先对NCAR和NOAA的新一代中尺度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利用WRF模式对2003年7月1~10日期间发生在我国淮河流域的两次异常持续的暴雨过程...
邓莲堂史学丽
关键词:WRF模式暴雨过程淮河流域
文献传递
CMIP6模式对欧亚大陆冬季雪水当量的模拟能力评估及未来预估被引量:1
2024年
基于第六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的模式模拟数据和欧洲宇航局GlobSnow卫星遥感雪水当量(Snow Water Equivalent,SWE)资料,评估了CMIP6耦合模式对1981~2014年欧亚大陆冬季SWE的模拟能力,并应用多模式集合平均结果预估了21世纪欧亚大陆SWE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CMIP6耦合模式对冬季欧亚大陆中高纬度SWE空间分布具有较好的再现能力,能模拟出欧亚大陆中高纬度SWE的主要分布特征;耦合模式对SWE变化趋势及经验正交函数主要模态特征的模拟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但多模式集合能提高模式对SWE变化趋势和主要时空变化特征的模拟能力;此外,多模式集合结果对欧亚大陆冬季SWE与降水、气温的关系也有较好的再现能力。预估结果表明,21世纪欧亚大陆东北大部分地区的SWE均要高于基准期(1995~2014年),而90°E以西的欧洲大陆SWE基本上呈现减少的特征;21世纪早期,4种不同排放情景下积雪变化的差异不大,但21世纪后期积雪变化的幅度差异较大,而且排放越高积雪变化的幅度越大,模式不确定性也越大;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欧亚大陆冬季未来积雪变化特征的空间分布与全球变化背景下局地气温、降水的变化密切相关,高温高湿的条件有利于欧亚大陆东北部积雪的增多。
陈红史学丽
BCC-CSM2-MR模式对中国陆面过程模拟能力评估被引量:9
2022年
利用BCC-CSM2-MR模式(北京气候中心-气候系统模式第二版本-中等分辨率)参与CMIP6(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的历史试验模拟数据,与GLDAS(全球陆地资料同化系统)数据集和站点观测资料进行比较,系统评估了BCC-CSM2-MR模式对中国地区地表温度、上层(0~10 cm)土壤湿度、地表能量平衡分量等陆面变量的模拟能力,并进一步探讨了引起模式偏差的原因.结果表明:模式可以较好地模拟出各陆面变量的空间分布形势及变率,但在强度上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与GLDAS数据相比,除对东南地区夏季地表温度有所高估外,模式在全年大部分时间低估了中国大部分区域的地表温度,尤其对青藏高原地区冬春季地表温度的低估显著,进一步误差分析发现,模式对东南地区夏季降水的低估导致了对向下短波辐射的高估,进而造成了对地表温度的高估,而模式对青藏高原地区地表反照率的高估导致了对向下净短波辐射的低估,最终引起了对地表温度的低估,尤其在冬春季更加明显.另外,模式在所有季节均明显低估了东南地区的上层土壤湿度,而高估了青藏高原地区冬春季的上层土壤湿度,这主要由于模式对降水的模拟偏差所致,而模式对青藏高原地区冬春季上层土壤湿度和10 m风速的高估又共同引起了对地表向上潜热通量的高估.
谭洁黄安宁史学丽张宇张艳武曹璐吴阳
关键词:青藏高原陆面过程
参加第27届国际大地测量学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会议总结
2019年
1概况2019年7月7-15日,国家气候中心任宏利、史学丽、李伟平、房永杰、谢冰、冯爱青赴加拿大蒙特利尔参加第27届国际大地测量学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UGG:the International Union of Geodesy and Geophysics)大会。
任宏利史学丽李伟平房永杰谢冰冯爱青
关键词:IUGG
气候变化对地表水资源的影响被引量:24
2007年
总结了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方面的研究方法,分析了气候变化条件下水文水资源变化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并以山西省和黄河源区为研究对象,以分布式水文模型为工具、GCMs输出的气候情景为输入条件,针对不同的下垫面特征建立不同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分别采用气候情景趋势分析结果和直接利用GCMs输出结果两类方法确定气候变化的数据源,对研究区域未来的地表径流过程和地表水资源可能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从气候情景的预测结果来看,未来50年山西省的气温和降水都呈增加趋势,但由于各自对水资源带来的影响不同,将使山西省水资源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由于冬季气温和降水的增幅比夏季大,使得未来山西省的水资源年内分布有略微平缓的趋势.对黄河源区而言,虽然未来100年内的降水和气温都呈增加趋势,但由于降水增长引起的地表水资源的增加不足以抵消气温升高带来的影响,因此将导致径流量不断降低的总体趋势,并使径流年内分布略趋平缓,而年际分布将越来越不均匀,旱涝威胁日趋严峻.
郝振纯李丽王加虎王振华史学丽
关键词:气候变化GCM分布式水文模型地表径流
青藏高原风电场开发对气候变化影响的模拟研究
利用全球大气环流模式BCC_AGCM2.0,通过青藏高原不同区域不同粗糙度的改变,模拟了青藏高原风电场开发造成的动力和热力强迫扰动对我国气候变化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热力场和动力场扰动对我国不同区域气候变化有着显...
柳艳香张艳武史学丽保广裕黄凤新王欣雯
关键词:青藏高原风电场粗糙度气候变化
雪模型比较计划—SnowMIP被引量:2
2006年
雪模型比较计划(Snow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SnowMIP)项目工作组成立于1999年11月,由7人组成科学委员会。其成员Z.L.Yang和C.Fierz归纳了针对不同积雪模型的50个问题(详见http://www.hwr.arizona.edu/~liang/snow.html),并收集了40多个不同模型的信息。结果表明,几乎所有的模型都集中于描述垂直方向上的积雪过程。
史学丽
关键词:HTTP积雪
助力碳中和的气候系统模式与社会经济模式融合研析被引量:1
2022年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指出,要实现1.5℃和2℃的温控目标、降低人类社会面临的气候变化风险,需要实现深度减排,这只有在低排放情景下才可能实现。要定量回答未来的碳排放空间及其对气候系统的影响等问题,离不开自然和社会经济领域的数值模式支撑。未来,在各领域模式的改进发展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加强气候系统模式和社会经济模式的交流融合,吸纳应用双方的新理论技术和数据成果,共同实现数值模式的性能提高和功能延展,发展地球系统模式,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碳中和目标。
丁一汇史学丽
关键词:气候变化气候系统模式
黄河源区季节冻土最大冻结深度估算方法被引量:8
2013年
鉴于黄河源区实测季节冻土最大冻结深度资料极其匮乏,基于1996~2008年黄河源区及其周边气象站点季节冻土数据,分析了季节冻土最大冻结深度与负积温的关系及时空变化规律,建立了最大冻结深度估算公式,对气温空间插值并由最大负积温和高程估算季节冻土最大冻结深度。结果表明,在季节冻土的迅速发展期,冻结下界深度与负积温呈线性相关;最大冻结深度和最大负积温相关性显著;最大负积温可反映季节冻土随时间的变化趋势;黄河源区仅阿尼玛卿山及其周边存在山地多年冻土,季节冻土最大冻结深度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减;气温较高年份中东部地区最大冻结深度明显变小,最大冻结深度小的地区对气候变暖更加敏感;1996~2007年间,最大冻结深度随时间推移呈减小趋势。
郝振纯王晓燕侯艳茹史学丽李嘉薇达娃顿珠
关键词:季节冻土负积温黄河源区
参加伦敦“压力下的行星”会议总结
2012年
1概况 2012年3月25—29日,“压力下的行星”(Planet Under Pressure 2012:New knowledge towards solution)国际会议在英国伦敦召开。该会议由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DIVERSITAS)、国际全球变化人文计划(IHDP)、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和国际科联(ICSU)等联合组织,ELSEVIER公司承办的关于全球变化相关领域的一次大会,来自世界各国约3000名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政府决策者参加了会议。
史学丽
关键词:行星世界气候研究计划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