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冉
- 作品数:37 被引量:449H指数:13
- 供职机构: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全球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云南省2007—2017年乌头中毒事件特征分析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对云南省2007—2017年乌头中毒事件特征进行分析,明确中毒事件的发生规律,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中云南省2007—2017年报告乌头中毒事件的分布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7—2017年云南省共报告34起乌头中毒事件,累计351例中毒,47例死亡,死亡率为13.39%。中毒事件以当年10月至次年2月期间高发,病例数占所有病例的65.53%(230/351)。12个州(市)报告过乌头中毒事件,全省报告事件数前5位的州(市)依次为大理(8起)、玉溪(5起)、保山(5起)、楚雄(3起)、版纳(3起),报告事件数占总数的70.59%(24/34)。事件发生场所多为家庭(占97.18%,31/34)。以30岁及以上人群为主,占总病例数的85.75%(共301例);57.55%的病例为农民。结论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管,专业部门加强宣传教育,在中毒事件高发地区和高发季节应相应加大工作力度,有效预防中毒的发生。
- 郭卉林燕李真晖戚艳波卢冉
- 关键词:乌头碱食物中毒植物流行病学
- 云南省2008-2019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5
- 2020年
- 目的对云南省2008-2019年手足口病的流行模式及季节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为手足口病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及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云南省手足口病疫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云南省2008-2019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的病例数76352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136.2018/10万,手足口病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病例以散居儿童为主,病例集中在6岁以下人群。云南省2008年手足口病发病呈现较强季节性,2009年、2010年、2011年、2013年和2015年发病呈现一定的季节性;2008-2019年各年手足口病均存在发病高峰日和发病高峰期,各年手足口病高峰日不同(F=7659.08,P<0.01)。结论应根据疫情流行变化趋势,积极调整防控策略,以降低重点人群和重点地区发病水平,避免疫情持续蔓延。
- 贾豫晨戚艳波郑尔达沈秀莲黄甜何继波卢冉彭霞
- 关键词:手足口病集中度圆形分布法流行病学特征
- 腾冲县缅甸籍跨境婚姻妇女HIV感染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2
- 2011年
- 目的了解云南省腾冲县缅甸籍跨境婚姻妇女及其中国籍配偶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方法 2009年,对腾冲县缅甸籍跨境婚姻妇女及其中国籍配偶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共采集缅甸籍跨境婚姻妇女血样960人,HIV感染率为1.98%;采集中国籍配偶血样741人,HIV感染率为1.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在缅甸的婚姻状况,来中国的时间,最近1年是否有临时性伴是缅籍跨境婚姻妇女HIV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需要对跨境婚姻人群采取有效地监控,倡导该人群进行婚前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阻断HIV续发传播,有效遏制艾滋病的蔓延。
- 付丽茹赵青罗红兵陆继云郭建华贾曼红陆林梅静远卢冉宋丽军汪宁
-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影响因素
- 2009-2018年云南省边境地区法定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分析云南省25个边境县市法定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该省边境地区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云南省25个边境县市2009-2018年法定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8年25个边境县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34种318186例,死亡5187例,年均发病率468.70/10万,年均死亡率7.64/10万,病死率1.63%;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χ~2_(趋势)=6742.081,P<0.001)。发病率居前5位病种:手足口病(128.39/10万)、肺结核(74.32/10万)、肝炎(71.12/10万)、其它感染性腹泻病(29.12/10万)和流行性腮腺炎(25.29/10万);发病率居前5位县市:瑞丽市(1012.65/10万)、盈江县(809.66/10万)、景洪市(727.59/10万)、勐海县(703.43/10万)、芒市(682.04/10万)。发病年龄高峰为1~3岁(占20.25%);农民(占39.57%)及散居儿童(占31.63%)发病最多。结论云南省25个边境县市法定传染病流行现况不容忽视,应建立健全云南省边境地区与邻国长效的联防联控机制,尤其注意加强重点地区(瑞丽市、盈江县、景洪市、勐海县、芒市)和重点人群(农民及散居儿童)的传染病综合防控工作。
- 何继波罗琼梅彭霞卢冉郝林会沈秀莲黄甜郑尔达贾豫晨
- 关键词:法定传染病发病率
- 云南省边境居民艾滋病知识及危险行为现状调查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了解云南省边境居民艾滋病知识、危险行为水平。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每个县选取1~2个乡镇开展入户问卷调查。结果本次共调查20 488名边民,调查对象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62.5%。最近1年与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3.8%每次都使用安全套,最近1次有17.0%使用;最近1年与临时性伴发生性行为时13.2%每次都使用安全套,最近1次有41.1%使用;与商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30.4%坚持使用安全套,最近1次有56.5%使用;与同性发生性行为时20.0%每次都用安全套,最近1次有75.0%使用。不同性别、年龄段、婚姻状况、民族及文化程度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最近1年发生临时性行为安全套坚持使用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云南省边民艾滋病知晓程度不高,高危行为普遍存在,建议将边境地区居民的干预纳入到艾滋病防治工作中。
- 李雪华罗红兵付丽茹梅静远卢冉陆继云宋丽军贾曼红
- 关键词:艾滋病知晓率
- 云南省2010-2013年吸毒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通过对2010-2013年云南省吸毒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了解该人群的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评价近年来对吸毒人群的干预效果。方法依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对云南省2010-2013年吸毒人群实施哨点监测,监测结果统一录入国家哨点监测系统,下载数据后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3年共监测吸毒人群32320人,2010年至2013年各年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0.75%、87.75%、91.55%和94.53%。其中,蚊虫会不会传播艾滋病的知晓情况相对较低,昭通市等地区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相对较低,一类疫情地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于二类疫情地区(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影响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因素主要有少数民族、缅甸籍、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未曾接受安全套宣传和发放/艾滋病咨询与检测和同伴教育等。结论云南省吸毒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总体较高,但对蚊虫是否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仍相对较低,昭通地区、少数民族、缅甸籍和低学历的吸毒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相对较低,提示对这部分地区和人群的吸毒者应进一步强化落实同伴教育和艾滋病检测咨询等措施,确实提高其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减少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的发生。
- 肖民扬宋丽军梅静远卢冉付丽茹陆继云李雪华牛瑾罗红兵
- 关键词:吸毒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影响因素
- 2016-2017年云南省部分法定传染病诊断质量调查分析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分析评价云南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部分法定传染病诊断质量水平。方法抽取全省5个州(市)15个县(市/区)共36家医疗机构进行调查,按照现行最新的国家卫生诊断标准进行判定核实。结果调查了13种法定传染病共871例患者,病种诊断符合率为91.60%,病例分类符合率为83.50%,总病例诊断符合率为76.12%;甲型肝炎、乙型肝炎、痢疾、伤寒/副伤寒4种疾病的诊断符合率较低,分别为46.15%、57.93%、59.68%和60.61%;随着医疗机构级别下降,总的病例诊断符合率明显降低,省、州(市)、县(市/区)、乡镇级医疗机构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6.67%、85.84%、73.72%和52.38%。结论云南省法定传染病的诊断符合率较低,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传染病诊断和报告水平亟待提高。
- 林燕卢冉李真晖戚艳波郭卉
- 关键词:传染病
- 云南省2010年13州(市)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综合监测被引量:17
- 2012年
- 目的了解云南省男男性行为者(MSM)的艾滋病知识水平、行为特征和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率。方法2010年首次在云南省13个州(市)通过“滚雪球”抽样法对可接触到的MSM进行面对面行为学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液样本进行HIV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在云南省13个州(市)共调查1237名MSM,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为93.2%,81.1%最近6个月与男性发生过肛交性行为,最近6个月与男性发生肛交性行为时49.7%坚持使用安全套,29.0%最近6个月与女性发生过性行为。HIV感染率为8.2%,梅毒感染率为3.9%,不坚持使用安全套和梅毒阳性是MSM感染HIV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云南省MSM危险行为比例较高,HIV感染率高,该人群艾滋病预防控制问题值得高度关注。
- 罗红兵梅静远宋丽军卢冉陆继云付丽茹李雪华贾曼红陆林
-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
- 2010—2022年云南省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分析2010—2022年云南省猩红热监测数据,以初步掌握其发病水平和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做好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0—2022年云南省猩红热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描述三间分布,用季节指数分析季节趋势;随机抽取省内22家医疗机构报告的92例猩红热病例,核查其诊断准确性。结果2010—2022年,云南省报告猩红热21081例,其中确诊病例仅占5.25%;年均发病率3.44/10万,无死亡;每年有春夏季、冬季两个流行高峰,分别占全年发病数的49.78%和17.43%。10岁以下儿童高发,发病率为23.75/10万,男童发病高于女童;年均发病率居前列的州市为丽江市、玉溪市、大理州、普洱市,分别为10.49/10万、7.67/10万、5.54/10万、5.21/10万,2020年前后发病率上升幅度较大的州市为迪庆州、怒江州、曲靖市、文山州,上升幅度较大的县区为文山州丘北县、迪庆州维西县、曲靖市罗平县、怒江州兰坪县;抽查22家医疗机构2021—2022年报告的92例猩红热病例,诊断准确率为56.52%。结论2010—2022年,云南省猩红热发病总体呈上升趋势,建议在丽江、玉溪、大理等重点流行区开展以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预防措施,并开展病原学哨点监测;建议在近两年发病上升幅度较大的文山州丘北县、迪庆州维西县、怒江州兰坪县等地开展病例诊断质量核查,掌握猩红热发病的真实情况。
- 林燕马会来卢冉何继波邬志薇
- 关键词:猩红热
- 云南省1989-2005年艾滋病流行分析被引量:128
- 2006年
- 目的了解云南省不同地区、不同人群艾滋病流行特点和变化趋势。方法采用哨点监测、血清横断面调查和常规资料收集等方法进行血清学流行病学调查。采用Workbook模型对全省现存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人数进行估计。结果1989年首先在边境注射吸毒人群中发现HIV流行,截止2005年12月,全省共发现HIV感染者40157例,分布于全省16个地州的128个县(市),其中有4个州(市)进入高度流行期,12个州(市)进入中度流行期,估计实际存活感染者人数为9.2万。近3年注射吸毒人群HIV平均感染率为18.3%~22.6%,5个地区注射吸毒人群HIV感染率≥40%;女性性工作者平均感染率为0~5.2%,嫖客平均感染率分别为0~1.8%,67%的县区发现女性性工作者中存在HIV流行;男性性病患者HIV平均感染率为1.7%~2.6%,孕妇HIV平均感染率2003—2005年分别上升到0.37%、0.38%和0.36%,献血员的HIV感染率持续上升,仅昆明市2005年献血员HIV感染率达到0.127%。结论云南省艾滋病疫情地区范围继续扩大,HIV感染途径正发生明显改变,处于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广泛扩散的关键时期。
- 陆林贾曼红马艳玲陆继云杨莉卢冉张强梅静远
- 关键词:艾滋病哨点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