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包颖

作品数:17 被引量:64H指数:5
供职机构:大庆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细胞
  • 4篇病理
  • 2篇胃癌
  • 2篇细胞学
  • 2篇宫颈
  • 1篇新生儿
  • 1篇液基细胞学
  • 1篇异常综合征
  • 1篇预后
  • 1篇增生
  • 1篇增生异常综合...
  • 1篇针吸
  • 1篇针吸细胞
  • 1篇针吸细胞学
  • 1篇人类表皮生长...
  • 1篇人类表皮生长...
  • 1篇人类表皮生长...
  • 1篇人乳
  • 1篇人乳头状瘤
  • 1篇人乳头状瘤病...

机构

  • 11篇大庆市人民医...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11篇包颖
  • 7篇朱金福
  • 7篇刘明
  • 3篇王广志
  • 3篇孔令员
  • 3篇谭亚军
  • 2篇范国华
  • 1篇张莹
  • 1篇裴丽杨
  • 1篇石豪
  • 1篇马莹
  • 1篇王立秋
  • 1篇李百慧
  • 1篇吴丽姝
  • 1篇宋印利
  • 1篇王春晓
  • 1篇王丹
  • 1篇刘杨
  • 1篇班润武
  • 1篇孙才

传媒

  • 3篇哈尔滨医药
  • 3篇中国现代药物...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医学研究通讯
  • 1篇中国农村卫生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媒体图象系统在病理学教学及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2002年
在病理学科内如何高效率而有机地将多媒体图象技术应用到教学与临床诊断中,更好地适应于计算机及网络时代的要求,这是对广大病理工作者的挑战,本文仅就如何应用多媒体图像系统在病理学教学及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做一回顾。
孔令员包颖朱金福
关键词:病理学教学专家会诊
EGFR、HER-2、VEGF及IGF-1R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9
2014年
目的检测EGFR、HER-2、VEGF及IGF-1R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同时探讨其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66例胃癌组织及2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中EGFR、HER-2、VEGF及IGF-1R的表达,比较4种蛋白在胃癌组织与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在胃癌组织中就4种蛋白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EGFR、HER-2、VEGF及IGF-1R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除VEGF表达与远处转移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外,EGFR、HER-2、VEGF及IGF-1R在胃癌中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浸润深度及TNM分期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EGFR、HER-2、VEGF及IGF-1R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与肿瘤分化、增殖、转移等临床病理参数密切相关,可能成为判断胃癌预后的标志物。
马莹宋印利包颖
关键词:胃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LEEP术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疗效分析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观察宫颈环形电极切除术(LEEP)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效果。方法 76例行LEEP术的CI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8例。两组术前均行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均采用LEEP刀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抗生素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HPV转阴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研究组患者HPV转阴率为9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EP术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CIN效果理想,能够有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HPV的转阴率,值得推广应用。
王春晓包颖张莹吴丽姝裴丽杨马天好王丹
关键词: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宫颈上皮内瘤变
新生儿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有关问题的商榷
2002年
新生儿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idiopathic re—o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简称IRDS),根据其特殊的病理变化,又称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由于对该病的认识不足,有关医疗纠纷时有发生,故提出探讨,以引起各方面的重视。该病临床上以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尸检时,主要是肺实变及肺不张,镜检时见广泛的肺泡及细支气管壁上附有大量的嗜伊红染的透明膜,并紧贴于其壁上,其病因主要是肺发育不成熟,肺泡壁二型肺泡上皮先天发育障碍所致。
朱金福刘明包颖李凤芹高阳
关键词:新生儿
PCNA、p53、MMP-2的表达与胃癌预后的关系
2004年
目的研究PCNA、p53、MMP-2的表达与胃癌侵袭性与增殖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胃癌组织中3种指标的表达。结果 60例胃癌组织中PCNA、p53、MMP-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0%、45.0%、38.3%;随肿瘤分化程度降低、分期进展、淋巴结的转移,PCNA、MMP-2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但p53与临床各参数之间无相关。结论PCNA、MMP-2可作为评估胃癌预后的独立指标;p53在判断胃癌预后方面没有意义。
孔令员李淑霞班润武刘明朱金福谭亚军包颖王广志
关键词:PCNAP53MMP-2胃癌预后
5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病理检查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骨髓病理检查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MDS患者于髂后上棘局麻后常规取骨髓,进行固定、脱钙、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骨髓增生程度,红细胞(红系)、粒细胞(粒系)、巨核细胞(巨核系)三系髓细胞及间质的病理改变。结果骨髓表现为增生明显活跃和极度活跃者有40例(占80%)。三系病态造血分别为:红系39例(占78%),粒系35例(占70%),巨核系44例(占88%)。ALIP现象在本组中普遍存在,其中RAEB-1型和RAEB-2型发生率达100%。8例(16%)有骨髓间质病变。结论骨髓细胞的病态造血是MDS诊断的主要依据;骨髓病理检查对MDS的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刘明包颖朱金福范国华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活检病理
液基细胞学和高危型HPV DNA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相关性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探讨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和杂交捕获二代(HC-II)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测两种方法不同组合的筛查方案在宫颈癌群体筛查中的相关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期间的4425例宫颈癌筛查标本的TCT和高危型HPVDNA的检测结果进行总结,并与宫颈活检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TCT与宫颈活检的阳性诊断符合率为37.1%,高危型HPVDNA检测与宫颈活检的阳性诊断符合率为86.3%,TCT联合高危型HPVDNA检测与宫颈活检的阳性诊断符合率为92.5%。结论TCT和高危型HPVDNA检测均是有价值的宫颈癌筛查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两种方法不同组合的筛查方案。TCT和高危型HPVDNA检测的联合应用可以提供比单项检测技术更可靠的结果。
包颖刘明朱金福谭亚军王广志
关键词:子宫颈癌液基细胞学人乳头状瘤病毒
肾上腺髓质外嗜铬细胞瘤有关问题的商榷(附肾下极嗜铬细胞瘤尸检1例)
2003年
嗜铬细胞瘤来自肾上腺和肾上腺外嗜铬组织,含嗜铬颗粒.能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因而有嗜铬性。因本病临床上比较少见,部分病例发病突然,呈间歇性,若肿瘤发生在少见部位,则容易误诊,引起医疗纠纷,故提出探讨,以引起各方面的重视。该病临床以阵发性高血压为主要表现,病理上发生肾上腺髓质外嗜铬细胞瘤又称嗜铬性副神经节瘤。1
刘明谭亚军包颖朱金福孔令员高阳李凤芹
关键词:病理尸检
8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三种自身抗体的测定比较被引量:1
2010年
为了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有价值的早期诊断指标,笔者对85例早期RA患者的血清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和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进行了测定比较,现报告如下。
孙才包颖石豪王立秋李百慧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类风湿因子
甲状腺肿块125例的针吸细胞学检查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针吸细胞学检查对于诊断甲状腺肿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25例甲状腺肿块(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50例,甲状腺腺瘤28例,乳头状癌22例,滤泡性癌8例,桥本甲状腺炎17例)的针吸细胞学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有110例针吸细胞学检查结果与组织学诊断结果一致,总正确率为88.0%。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44例正确、正确率88.0%;甲状腺腺瘤25例正确、正确率89.3%,乳头状癌20例正确、正确率90.9%;滤泡性癌6例正确、正确率75.0%;桥本甲状腺炎15例正确、正确率88.2%。结论针吸细胞学检查具有迅速、安全简便、确诊率高及损伤组织少、患者容易接受等优点,是诊断甲状腺肿块的有效方法。掌握甲状腺各种疾病的组织病理变化,熟识细胞涂片中滤泡上皮的病理形态改变,是提高甲状腺肿块诊断正确率的关键。
刘明包颖朱金福范国华
关键词:甲状腺肿块针吸细胞学病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