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芙蓉 作品数:25 被引量:76 H指数:6 供职机构: 湖南省儿童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社会学 经济管理 文化科学 更多>>
分层递进式PBL教学查房在儿内科住培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2023年 目的 探讨分层递进PBL教学查房模式在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为提升教学查房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抽取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某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50名儿科住院医师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分层递进式PBL教学查房组)和对照组(传统教学查房组)各25人,统计分析出科理论考试成绩、住院医师综合能力评估、住院医师对教学效果的问卷评价来比较2组教学查房效果。结果 出科理论考试成绩优良率实验组(92.00%)高于对照组(72.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和对照组病史采集优秀率(84.00%vs76.00%,P=0.480)和体格检查优秀率(76.00%vs72.00%,P=0.7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和对照组住院医师提升临床思维优秀率(92.00%vs 64.00%,P=0.017)、处理患者能力优秀率(96.00%vs68.00%,P=0.027)、团队合作能力优秀率(96.00%vs64.00%,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问卷调查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激发学习兴趣满意度比例(96.00%vs68.00%,P=0.027)、临床思维锻炼满意度比例(96.00%vs64.00%,P=0.005)以及对整体教学满意比例(96.00%vs 68.00%,P=0.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分层递进PBL教学查房模式优于传统教学法,帮助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出科理论考试成绩,可调动住院医师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住院医师的核心胜任力和学习满意度,值得借鉴。 刘静 肖耿吉 甘路民 刘芙蓉 于四景 罗如平 胡文静关键词:儿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儿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6例临床特征和血清群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患儿的临床特征及血清群分布。方法病例系列研究,总结2014年4月至2024年3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感染科收治的16例流脑患儿的人口学信息、实验室检查、疫苗接种史、诊断及治疗、预后等资料。根据患儿就诊年龄分为婴幼儿组(≤3岁)和学生组(6~15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16例患儿中男、女各8例,就诊年龄4.25(0.33,12.30)岁。流脑呈散发状态,全年发病,11例来自农村。6例因年龄不足未接种疫苗。所有患儿均急性起病,从发病到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时间为0.6(0.5,1.0)d,住院时间20(12,28)d。普通型10例,暴发型6例,热程≤7 d 7例,出现瘀点瘀斑8例,休克3例,呼吸衰竭3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4例。婴幼儿组和学生组各8例,婴幼儿组抽搐5例,学生组头痛、恶心呕吐共6例,意识障碍4例。16例患儿C反应蛋白124.5(71.3,212.3)mg/L(正常值0~8.0 mg/L),降钙素原水平26.8(11.0,92.8)μg/L(正常值0~0.5μg/L)。婴幼儿组白细胞计数低于学生组[(7±4)×10^(9)比(17±10)×10^(9)/L,t=-2.36,P=0.034]。所有患儿病原学检测阳性,血清群鉴定结果显示C群、W135群、X群各1例,B群4例,Y群3例,未分群6例。共分离出脑膜炎奈瑟菌菌株10株,7株对磺胺类药物耐药,5株对青霉素耐药,3株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耐药。9例患儿使用美罗培南,所有患儿均病情好转出院,无死亡患儿。出院时1例患儿出现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5例患儿因后遗症需康复治疗。结论儿童流脑主要发生在≤3岁和6~15岁,≤3岁患儿流脑的白细胞计数较低。脑膜炎奈瑟菌血清群多样性高,发现X和Y群流脑病例。分离出脑膜炎奈瑟菌对青霉素等抗生素耐药,在临床疗效不佳时需警惕耐药菌的存在。 姚婷新 刘静 刘芙蓉 于四景关键词:儿童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血清群 儿童急性盐酸克仑特罗中毒临床特征分析及救治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盐酸克仑特罗中毒的临床特点、救治方法与效果,为临床及时认识和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4月住院的28例急性盐酸克仑特罗中毒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患儿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1至13岁(平均年龄7±5岁)。中毒后主要表现为呕吐、心悸、肢体抖动等;血生化改变主要为低血钾、高乳酸血症、高血糖、血肌酸激酶增高等,心电图改变主要为窦性心动过速和S-T段下移。经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及补钾、护心等处理后,患儿在12~78 h后症状逐渐缓解。入院后48 h后血生化指标得到明显改善,5 d后全部痊愈出院。随访半个月无复发。结论儿童急性盐酸克仑特罗中毒以呕吐、心悸、肢体抖动、低血钾、高乳酸血症、心动过速为主要特征。早期积极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可提高救治成功率。 欧阳文献 祝益民 卢秀兰 于四景 丁川中 丁云峰 刘芙蓉 唐娟关键词:盐酸克仑特罗 急性中毒 儿童 0~3月龄小婴儿百日咳临床特征及重症危险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0~3月龄小婴儿百日咳临床特征及重症百日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021年湖南省儿童医院0~3月龄住院百日咳患儿143例(重症组23例,普通组120例)病例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小婴儿重症百日咳的危险因素。结果143例患儿中,新生儿0~28日龄10例(6.99%,10/143),男女比例为1.13∶1;重症百日咳的发病率为16.08%(23/143),发病较多的月份为4—6月份(24.48%,35/143)和7—9月份(38.46%,55/143)。34例(23.78%,34/143)有咳嗽患者接触史,入院前发病时间大于1周者113例。和普通组比较,重症组在发热、鸡鸣样尾音、WBC计数≥30×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肺实变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34、12.945和15.807,Z=-4.222,P均<0.001;确切概率法,P=0.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WBC计数≥30×10^(9)/L(OR=11.873,95%CI:2.054~68.630)、淋巴细胞百分比下降(OR=0.935,95%CI:0.883~0.989)是重症百日咳的危险因素。结论临床医师对于痉挛性咳嗽、咳嗽时面色发红/发绀患儿应该注意百日咳可能,做到及早诊断及治疗。0~3月龄百日咳小婴儿患者出现发热、WBC计数大于30×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下降、肺实变时需警惕重症百日咳。 刘芙蓉 马烨 姚婷新 甘路民 谷芬 肖耿吉 于四景 王梦荧 罗如平 刘静关键词:百日咳 婴儿 重症病例 28例轮状病毒肠炎并惊厥患儿的临床分析 刘芙蓉 罗如平 廖亦男湖南省首例儿童X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2023年 X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在国内和发达国家罕见,湖南省尚未发现相关病例报道。X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临床易出现病情进展迅速及危重情况,不积极治疗易遗留严重并发症。目前没有获得许可的脑膜炎奈瑟菌X群疫苗。本文收集湖南省首例X群重症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和治疗经过等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X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认识,早期识别、诊治该病。 姚婷新 刘芙蓉 肖耿吉 刘静关键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脑膜炎奈瑟菌 手足口病患儿Th17、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研究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Th17、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的变化。方法以89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普通型55例,重型34例,另选取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Th17细胞在CD4+T淋巴细胞中所占的比例;采用ELISA法检测IL-10、TGF-β和IL-17在各组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重型和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的Th17细胞、IL-17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而CD4+CD25+Treg细胞、IL-10、TGF-β水平则显著下降(均P<0.05),且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Th17、IL-17水平随病情严重而增高,而CD4+CD25+Treg细胞、IL-10、TGF-β水平随病情严重而降低。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Th17细胞应答增强,而CD4+CD25+Treg细胞应答降低,Th17细胞与CD4+CD25+Treg细胞比例失衡可能在手足口病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姜涛 李双杰 欧阳文献 谭艳芳 刘芙蓉 肖耿吉 唐莲 张慧关键词:手足口病 TH17细胞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儿童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多中心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分析中国儿童急性细菌性脑膜炎(ABM)的病原菌组成、临床特征、疾病转归等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33家三级甲等医院住院<15岁的1 610例ABM患儿的病原菌分布、颅内影像学并发症、疾病转归等临床及实验室资料。按年龄分为<28日龄、28日龄至<3月龄、3月龄至<1岁、1~<5岁、5~<15岁组;根据临床特征及脑脊液检查指标, 分为病原学确诊组及临床诊断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精确四格表法或非参数检验。结果 1 610例ABM患儿中男955例、女650例, 5例未提供性别信息;发病年龄1.5(0.5, 5.5)月龄。<28日龄588例, 28日龄至<3月龄462例, 3月龄至<1岁302例, 1~<5岁156例, 5~<15岁101例, 1例未提供年龄信息。<28日龄及28日龄组至<3月龄组常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分别为38.8%(95/245)、31.5%(70/222)]和无乳链球菌[检出率分别为27.8%(68/245)、35.1%(78/222)];3月龄至<1岁组常见病原菌为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无乳链球菌, 检出率依次为34.3%(61/178)、14.0%(25/178)及13.5%(24/178);1~<5岁组及5~<15岁组患儿首位病原菌是肺炎链球菌, 检出率分别为67.9%(74/109)及44.4%(16/36)。9.7%(19/195)的大肠埃希菌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共收集脑脊液标本1 598例, 脑脊液及血培养阳性率依次为32.2%(515/1 598)、25.0%(400/1 598), 脑脊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和肺炎链球菌抗原阳性率分别是38.2%(126/330)和25.3%(21/83)。4.3%(32/737)病原学确诊组患儿首次脑脊液白细胞计数正常。1 610例ABM患儿中常见的颅脑影像学并发症是硬膜下积液和(或)积脓349例(21.7%)、脑积水233例(14.5%)、脑脓肿178例(11.1%)和脑血管疾病(包含脑软化、脑梗死、脑萎缩)174例(10.8%)。不良结局166例(10.3%), 其中死亡32例(2.0%), 1岁内死亡24例;复发37例(2.3%), 3周内复发25例。病原学确诊组ABM患儿硬膜下积液和(或)积脓、脑脓肿和脑室管膜炎发生� 王彩云 许红梅 田姣 洪思琦 刘钢 王思璇 高峰 刘静 刘芙蓉 俞蕙 吴霞 陈必全 沈芳芳 郑帼 余婕 舒敏 刘露 杜丽君 李佩 徐志伟 朱蒙权 黄丽素 黄河玉 李海波 黄园园 汪东 吴芳 白松婷 唐京京 单庆文 兰连成 朱春晖 熊艳 田健美 吴佳慧 郝建华 赵惠娅 林爱伟 宋双双 林道炯 周琼花 郭钰萍 吴谨准 杨晓庆 张新华 郭颖 曹清 罗丽娟 陶仲宾 杨文凯 周永康 陈源 封丽洁 朱国龙 张艳虹 薛萍 李小琴 汤正珍 张德会 苏学文 曲政海 张颖 赵仕勇 祁正红 庞琳 王彩英 邓慧玲 刘兴楼 陈英虎 舒赛男关键词:儿童 脑膜炎 细菌性 多中心研究 145例小儿非伤寒沙门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分析本院2011~2016年小儿非伤寒沙门茵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住院且大便培养证实为非伤寒沙门菌感染的145例患儿,记录这些患儿的年龄,性别,发病时间,临床表现,沙门茵的血清型、药敏结果及临床抗生素的应用等情况。【结果】145例患儿中男性83例,女性62例,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年龄以小于两岁的婴幼儿为主,与其他年龄组之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时间主集中在每年8~10月份。临床症状主是发热,腹泻,呕吐及腹痛,部分患儿有脓血便;经沙门菌血清学鉴定,最常见的为鼠伤寒沙门茵82株,肠炎沙门茵25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5.1%和95.9%,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唑肟、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的敏感率分别为79.3%,81.5%,82.7%,78.6%,91%,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的敏感率分别为88.2%,89.7%,98.7%。鼠伤寒沙门茵及肠炎沙门茵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便培养是确诊沙门菌肠炎的重方法,2岁以下婴幼儿为易感人群,引起儿童腹泻的非伤寒沙门茵属以鼠伤寒沙门菌及肠炎沙门茵为主,对于夏秋季节出现发热、腹泻及呕吐的患儿,需及时行大便培养检查。第三、四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可以作为临床经验用药的首选药物,三四代头孢疗效欠佳的情况下可考虑使用阿莫西林克拉雏酸钾,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者亚胺培南。 刘芙蓉 于四景 罗如平关键词:儿童 住院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病毒性传染病致小儿急性小脑共济失调综合征的临床治疗分析 2016年 目的 探究分析病毒性传染病导致小儿急性小脑共济失调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病毒性传染致小儿急性小脑共济失调综合征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50例),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治疗的观察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后遗症率以及患者家属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9.0±1.2)d,住院时间(11.5±1.2)d,后遗症率为0%,患者家属满意度98%。对照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11.2±2.2)d,住院时间(15.3±1.5)d,后遗症率2%,满意度84%。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我院针对病毒性传染病导致小儿急性小脑共济失调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方法,减少患儿住院时间,减少后遗症率,效果确切。 于四景 姚婷新 刘芙蓉 谷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