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晓林

作品数:55 被引量:268H指数:10
供职机构:重庆三峡学院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41篇语言文字
  • 9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4篇英语
  • 11篇英汉
  • 10篇语法
  • 10篇句法
  • 9篇作格
  • 7篇动词
  • 7篇教学
  • 6篇语序
  • 5篇语法范畴
  • 5篇语义
  • 5篇作格化
  • 5篇汉语
  • 4篇语言
  • 4篇双音
  • 4篇特殊句式
  • 4篇句式
  • 4篇补语
  • 3篇双音化
  • 3篇体标记
  • 3篇主语

机构

  • 36篇重庆三峡学院
  • 14篇宁波大学
  • 3篇北京外国语大...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幼儿师范...
  • 1篇国网浙江省电...

作者

  • 51篇刘晓林
  • 9篇王文斌
  • 4篇王扬
  • 3篇于善志
  • 3篇罗思明
  • 2篇曾成明
  • 1篇卫茜
  • 1篇张彤
  • 1篇郑丹
  • 1篇周君
  • 1篇张凌
  • 1篇盛仁泽
  • 1篇宝建东
  • 1篇胡继明
  • 1篇高娜
  • 1篇邵华

传媒

  • 7篇重庆三峡学院...
  • 5篇三峡高教研究
  • 4篇外国语
  • 3篇现代外语
  • 3篇当代外语研究
  • 3篇国际汉语学报
  • 2篇外语与外语教...
  • 2篇当代语言学
  • 2篇外国语文
  • 1篇四川外语学院...
  • 1篇外语教学与研...
  • 1篇中国语文
  • 1篇外语教学
  • 1篇山东外语教学
  • 1篇语言研究
  • 1篇外语研究
  • 1篇宁波大学学报...
  • 1篇天津外国语学...
  • 1篇长江师范学院...
  • 1篇英语研究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简论英语语法范畴的形成对语序和附加语位置的影响——兼论“语用-语义-语法-语序”链被引量:1
2013年
本文秉承"语用 -语义-语法-语序"相互依存的理论观点,简要阐述了英语语法系统,特别是情态动词、DO 和HAVE 的助动词化对英语SVO 语序的影响。此三类语法范畴是受到主语表达主观性、强施事性和对事件控制的语用需要的驱动而发生语义演变和语法化的,它们反过来固定了主语的位置,强化了SVO语序。历时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三种句法分区:小句前区、助动区和事件内区对附加语的句法位置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刘晓林
关键词:情态动词附加语
多层次进行大学英语教学被引量:1
2001年
国内的大学英语教学一直以语法为纲 ,以词汇为教学重点 ,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补充 ,应重视语篇教学 ,寻找语篇的隐含义 ,并辅以图式结构分析、方艺理论应用、文体分析、句间关系分析等手段使大学英语教学更富层次 。
刘晓林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语篇教学图式结构文艺理论文体分析
动性弱化、语义自足、作格化与语序类型特征效应被引量:12
2010年
在汉语基本语言单位从古汉语以单音节为主到现代汉语以双音构造为主的变化过程中,动词性双音构造的动性渐趋弱化,语义越来越自足,引发句法作格化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这种语义句法嬗变导致了汉语的语序类型特征的多样化。语序类型特征形成的理据能够从基本语法单位、词法和句法的形成与演变中找到。
刘晓林王文斌
关键词:作格化
也谈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的问题被引量:45
2004年
不及物动词带宾语是一种特殊的句法现象。本文从形式语言学的逻辑式、句法层、赋格论等角度对这一现象作了深入的解析。
刘晓林
关键词:不及物动词宾语句法逻辑式
英语句法结构“主观性语法成分+实义性成分”的历史来源考察被引量:10
2017年
关于英语句法结构"主观性语法成分+实义性成分"的历史来源问题,学界对此曾做过零星的研究,但尚未达成统一的意见。本文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和梳理,发现这种句法结构之所以形成,主要缘于语法化机制中的"主观化"和SVO语序的定型。本文认为,在句首位固化的主语S是情态动词、助动词have、V-ing和被动态等主观性语法成分在句中位置固化的基点;格融合和格脱落、信息结构的削弱对SVO语序的定型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小品词、不定式的后移以及形式主语(宾语)的产生,为规则的"主观性语法成分+实义性成分"的形成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刘晓林王文斌
关键词:主观性
也论汉语被动式被动义的标现梯度——从历时发展的视角
2012年
文章从屈哨兵(2008)的被标的被动义标现梯度序列出发,较为深入的讨论了汉语被标的多样性,标记的多角度性,某些被标的可省性,并从被标的历时发展中发现,汉语的被标历来就有既标记施事、又标记动词,以及同时标记施事和动词的特点。汉语特定被标的被动义标现梯度差别不大,汉语被动式的被动义标现梯度应该遵循下面的系列:施事被标记的被动式>动词被标记的被动式>无标记被动式。
刘晓林刘阅
英语句法史上V2语序的消失及其原因探析被引量:1
2018年
早期英语曾经盛行一种V2语序,动词总在句法中的第二位置,其前面可以是介词组、副词、否定词、Wh-词、名词和代词等。这种语序约在公元1400年消失,消失的原因是什么?本文综合学界的各种研究,通过考察语料,认为它的消失与英语史上的形态削弱密切相关,也因为主观性和主观化的发展使然,还由于句法分区形成的去话题化效应。V2语序的消失导致英语走上了一条与邻近语言如德语、法语、丹麦语等语言不同的句法化道路,使英语愈发独特起来。
刘晓林
英汉作格动词的语义—句法界面比较
经研究发现,英汉作格动词的语义是"三义一体":行为义、使役义和结果状态义。英语单词素作格动词的语义包容性大多是内孕式,而现代汉语动结式作格动词的语义则表现为外孕式特征。再者,英汉作格动词的句法行为虽受动词语义的映射,但并...
王文斌罗思明刘晓林于善志
关键词:作格动词内驱力
文献传递
英汉被动表示法历时发展机制的对比及其对语序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英语被动态的历时发展与HAVE的助动词化具有密切关联,have+past participle把be+past participle所表达的多重意义分离出来,成为专门表被动的方式,英语的动性被动表示法由此在历时发展中得以加强,紧随HAVE之后的be+past participle重新分析为表被动的动性组合。汉语的被动表示法所遵循的是完全不同的历时发展路径,没有类似于HAVE的助动词化参与主动和被动义的表达,也没有系词BE的参与,只有虚词之间的更替,双音构词法、体标记和补语系统的完善促进了意念被动式的发展。英汉被动表示法的不同发展历程导致了英汉不同的语序类型特征,即英语的语序类型特征较汉语为少。
刘晓林王文斌王扬
主语-限定倒装与谓宾倒装
本文区分了主语-限定倒装和谓宾倒装,认为英语中的主语-限定倒装从主语-谓语倒装发展而来,汉语的谓宾倒装经历了宾语的话题化-句法化-倒装化链而来。主语-限定倒装是在SVO语序充分发展、主语必用性强、语法范畴聚集在主谓之间的...
刘晓林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