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效峰

作品数:34 被引量:155H指数:8
供职机构:太原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年山西省研究生优秀创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建筑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元素碳
  • 8篇颗粒物
  • 7篇有机碳
  • 6篇同位素
  • 6篇环境空气
  • 5篇多环芳烃
  • 5篇碳同位素
  • 5篇污染
  • 5篇炼焦
  • 4篇焦化
  • 4篇焦炉
  • 3篇同位素组成
  • 3篇总碳
  • 3篇细颗粒
  • 3篇细颗粒物
  • 3篇OC
  • 3篇PM10
  • 3篇大气污染
  • 2篇抑尘
  • 2篇有机分子

机构

  • 29篇太原理工大学
  • 3篇华北电力大学
  • 1篇山西能源学院

作者

  • 29篇刘效峰
  • 24篇牟玲
  • 24篇白慧玲
  • 16篇彭林
  • 9篇宋翀芳
  • 2篇冀豪栋
  • 2篇张建强
  • 1篇王昆
  • 1篇李亚青
  • 1篇李雪梅
  • 1篇杨花
  • 1篇胡冬梅
  • 1篇梁美生
  • 1篇张鹏九
  • 1篇王莹
  • 1篇成娜
  • 1篇刘欣
  • 1篇李丽娟
  • 1篇韩锋
  • 1篇张大宇

传媒

  • 5篇中国环境科学
  • 5篇环境科学
  • 3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环境工程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环境化学
  • 1篇煤炭学报
  • 1篇山西建筑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4
  • 7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7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解析环境空气细颗粒物中二次有机碳来源的方法
一种解析环境空气细颗粒物中二次有机碳来源的方法首先是测定环境空气细颗粒物PM<Sub>2<B>.</B>5</Sub>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浓度、有机碳和元素碳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然后计算得到细颗粒物PM<Sub>2.5</...
刘效峰彭林白慧玲宋翀芳牟玲
文献传递
露天堆场防风抑尘网的动力学数值模拟被引量:15
2014年
开放性露天堆场的散尘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来源.来流空气在棱形物料堆的上部绕流,使其表面的空气流动结构逐点不同,而料堆表面的空气动力学结构又决定着堆场的散尘机理及散尘量.分析了典型单一棱形料堆周围空气湍流结构,并应用三维标准k-ε紊流模型对其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了来流方向抑尘网前后不同断面处风速的垂直分布;分析了不同孔隙率(0、0.2、0.3、0.4、0.5、0.6和1.0)抑尘网后料堆迎风面和背风面沿高度方向、平顶面沿水平方向的剪切应力特性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抑尘网前3倍网高距离处的风速较无网工况(孔隙率为1.0)略有减小,降幅随孔隙率增大而减小,孔隙率为0时最大降幅为5.1%;网前2倍网高距离处与抑尘网之间区域的风速廓线与无网工况相差甚远,孔隙率为0时近网区域风速最高降幅达92.8%.抑尘网和料堆迎风面之间区域,从地面至网顶高度,不同孔隙率抑尘网工况下的风速均较无网工况小,最小处为无网工况风速的18.5%;抑尘网以上区域的风速较无网工况的大,最大处为无网工况风速的128.0%,并且差距随抑尘网孔隙率的减小而增大.料堆剪切力分布显示,其迎风面和平顶面为主要散尘面,背风面被涡旋卷起的扬尘量较前两者小得多.防风抑尘网的设置改变了料堆周围空气的流动结构和受力分布,对不同孔隙率的抑尘网数值模拟结果可知,0.2和0.3为最佳孔隙率.
宋翀芳彭林白慧玲牟玲刘效峰
关键词:防风抑尘网动力学流场数值模拟
焦化厂4种含氧多环芳烃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估
2025年
为明确焦化厂区环境介质中含氧多环芳烃(OPAHs)的污染特征和致癌风险,采集JD和PF焦化厂植物、土壤和环境空气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D)测试其中1-苊酮(1-ANO)、9-芴酮(9-FLU)、蒽醌(9,10-ATQ)和苯并蒽酮(BZO)4种OPAHs浓度.结果表明:PF厂植物、土壤和环境空气中Σ4OPAHs的浓度均高于JD厂,且两厂环境介质中均是9-FLU和9,10-ATQ占主导地位.环境空气-土壤的逸度研究表明PF厂9-FLU处于平衡状态,9,10-ATQ由土壤释放到环境空气中.通过摄入、皮肤接触和吸入3种途径对成人进行了人体健康风险评估,发现JD和PF厂土壤中OPAHs对成人的致癌风险均是可接受的,厂区环境空气中OPAHs的致癌风险对成人也是可接受的.研究结果为OPAHs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程玉环刘效峰谭欣李欣泱王昆
关键词:环境介质健康风险评价
一种解析环境空气PM<Sub>2.5</Sub>中一次硫酸盐来源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解析环境空气PM<Sub>2.5</Sub>中一次硫酸盐来源的方法,该方法首先测定环境空气PM<Sub>2.5</Sub>中硫酸盐的硫、氧同位素组成、环境空气SO<Sub>2</Sub>和污染源样品的硫同...
刘效峰白慧玲李璇牟玲李杨勇
文献传递
一种估算炼焦焦炉顶无组织排放碳颗粒物排放因子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大气污染控制领域,公开了一种估算煤焦化过程焦炉顶无组织排放碳颗粒物排放因子的方法。本发明主要解决目前研究炼焦污染物排放量过程中存在的缺少无组织排放碳颗粒物排放因子的瓶颈问题,提供了估算炼焦无组织排放有机碳和元素...
牟玲白慧玲刘效峰荆丹华
文献传递
一种大气颗粒物中芳香酸含量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大气颗粒物中芳香酸含量的检测方法,属于有机成分检测技术领域,便于有效测定出大气颗粒物中芳香酸的含量。包括:将采集的大气颗粒物样品进行超声波萃取,得到萃取液;将所述萃取液用氮气吹干,得到干样品;取衍生剂...
牟玲张芝娟刘效峰白慧玲李雪梅
文献传递
不同装煤方式和炭化室高度的焦炉周边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碳组分特征被引量:2
2020年
研究了山西省4座典型焦炉周边环境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碳组分特征,分析了不同装煤方式和炭化室高度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1)焦炉周边环境空气中TSP质量浓度为711.95~2938.41μg/m^3,其中有机碳(OC)、元素碳(EC)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89.45~595.90、285.38~806.71μg/m^3,总碳占TSP的质量分数为44.81%~67.45%;捣固焦炉周边的TSP及其碳组分浓度高于顶装焦炉,炭化室高度越高的焦炉周边环境空气中TSP及其碳组分浓度越低。(2)4座焦炉周边环境空气TSP中OC和EC质量比为0.66~1.04,说明焦炉周边环境空气中碳组分以一次污染为主。(3)4座焦炉周边环境空气TSP中碳组分的分歧系数为0.092~0.490,均小于0.5,总体来说装煤方式和炭化室高度都对焦炉周边环境空气TSP中碳组分的分布有一定影响,特别是装煤方式和炭化室高度都不同的焦炉周边环境空气TSP中碳组分差异较大。
张姝婷刘效峰白慧玲牟玲彭林王志磊张大宇
关键词:焦炉总悬浮颗粒物元素碳
朔州市市区PM_(2.5)中元素碳、有机碳的分布特征被引量:14
2015年
采集朔州市市区4个点位采暖季和非采暖季环境空气PM2.5样品,利用Elementar Analysensysteme Gmb H vario EL cube型元素分析仪测定其中元素碳(elemental carbon,EC)和有机碳(organic carbon,OC)含量,并对碳组分的浓度水平、时空分布特征和主要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朔州市市区非采暖季PM2.5中OC和EC的平均浓度为(14.3±2.7)μg·m-3和(10.3±3.1)μg·m-3,采暖季OC、EC平均浓度分别为(23.3±5.9)μg·m-3和(20.0±5.7)μg·m-3;4个点位OC和EC的浓度均表现为采暖季大于非采暖季,其中在采暖季,点位SW中OC和EC浓度分别为28.5μg·m-3和28.1μg·m-3,高于其它采样点,在非采暖季,点位PS中OC和EC的浓度分别为17.7μg·m-3和14.1μg·m-3高于其它采样点;采暖季和非采暖季PM2.5中OC/EC值均小于2,但OC和EC相关性不好(在采暖季和非采暖季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6和0.52),说明PM2.5中碳气溶胶来源复杂.控制碳组分一次排放来源,如燃煤烟尘、生物质燃烧及机动车尾气排放,同时关注二次污染是控制朔州市PM2.5的关键.朔州市市区采暖季和非采暖季PM2.5中二次有机碳(secondary organic carbon,SOC)浓度分别为(6.44±2.77)μg·m-3和(4.11±1.92)μg·m-3.
刘凤娴彭林白慧玲牟玲刘效峰李丽娟刘欣
关键词:PM2.5元素碳有机碳
焦化厂区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水平与分布特征被引量:4
2022年
为研究焦化厂区大气污染物污染特征,采用在线多气体检测仪对山西某典型焦化厂炼焦及化产各工段环境空气中非采暖季和采暖季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NH_(3)和H_(2)S质量浓度水平和时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使用SPSS软件分析不同工段大气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焦化厂区TVOCs,NH_(3),H_(2)S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96,376,176μg/m^(3),化产工段各污染物质量浓度均高于炼焦工段。化产不同工段中TVOCs质量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冷鼓工段(147μg/m^(3))>独立罐区(141μg/m^(3))>氨水泵房(107μg/m^(3))>粗苯工段(77μg/m^(3))>硫铵工段(35μg/m^(3)),NH_(3)质量浓度排序为独立罐区(542μg/m^(3))>粗苯工段(500μg/m^(3))>硫铵工段(401μg/m^(3))>冷鼓工段(392μg/m^(3))>氨水泵房(388μg/m^(3)),而不同工段H_(2)S质量浓度无显著差异。焦化厂采暖季TVOCs和NH_(3)质量浓度均显著高于非采暖季,H_(2)S质量浓度几乎不变。采暖季各污染物质量浓度日变化趋势不明显,而非采暖季均表现出显著的日变化特征,且化产和炼焦工段日变化特征不同。炼焦工段TVOCs,NH_(3),SO_(2),NO_(x),O_(3),PM_(2.5),PM_(10)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表明炼焦工段环境空气中各污染物主要来源一致,且部分化合物之间存在较为复杂的化学反应机制;化产粗苯工段TVOCs和NH_(3)显著正相关,而独立罐区、冷鼓工段、氨水泵房与硫铵工段TVOCs,NH_(3),H_(2)S之间不相关,表明与其他化产工段不同,粗苯工段TVOCs和NH_(3)具有相似的生成和排放规律。
李杨勇牟玲刘效峰刘添李晓帆
关键词:煤焦化总挥发性有机物氨气硫化氢
炼焦炉周边环境PM_(10)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被引量:3
2013年
采集炼焦炉周边环境空气PM10样品,通过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12种多环芳烃(∑12PAHs)含量,并探讨PAHs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苯并(a)芘(BaP)当量浓度.结果表明:炼焦炉周边各采样点PM,。中PAHs主要来源于炼焦过程,焦炉顶PM10中∑12PAHs的质量浓度最高,其次为焦炉焦侧、机侧、焦炉下风向采样点;炼焦炉周边环境PM10中单体PAHs的分布特征基本一致,屈(Chr)、苯并(a)蒽、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BaP贡献较大,占PM10中∑12PAHs的61.68%~77.58%,其中Chr的贡献最大,占∑12PAHs的21.54%~26.59%,BaP对∑12PAHs的贡献为7.56%~11.36%;二苯并(a,h)蒽(DbA)对PM10中∑12PAHs的毒性贡献最大,其次为BaP;炼焦炉周边环境PM10中PAHs的污染严重,可将Chr,BaP,DbA作为焦炉顶和厂界的首要污染物进行监测.
刘效峰彭林白慧玲牟玲
关键词:环境空气多环芳烃焦炉可吸入颗粒物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