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巅
- 作品数:19 被引量:102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 圈养大熊猫母兽带仔野化培训研究第一阶段
- 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于2010年7月开始圈养大熊猫母兽带仔的野化培训研究,选择4只已经配种的具有野外生活经验的雌性大熊猫到卧龙核桃坪野化培训基地。草草于2010年8月3日在卧龙核桃坪野化培训基地产一雄性幼仔,体重205...
- 李德生黄炎周世强黄金燕刘巅吴代福谢浩邓林桦李仁贵张和民
- 关键词:大熊猫
- 文献传递
- 卧龙圈养大熊猫母兽带仔野化培训被引量:6
- 2011年
- 对卧龙圈养大熊猫进行母兽带仔野化培训,初步建立了大熊猫初生幼仔到半岁幼兽的野化培训方法;建立了大熊猫幼仔与研究者的隔离方法,避免了培训个体对人和人工饲养环境的依赖;探索了提高圈养大熊猫活力的新方法;初步证明了带仔野化培训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 李德生黄炎周世强张和民黄金燕刘巅吴代福谢浩邓林桦李仁贵张贵权
- 关键词:大熊猫
- 大熊猫重引入候选地华蓥山的初步调查被引量:4
- 2014年
- 保护珍稀濒危物种主要有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两种形式,在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增长,基本能够实现种群自我维持的情况下,迁地保护有必要进一步进入到放归这一阶段,以复壮野生小种群或扩大大熊猫的分布范围。为野化培训成功的大熊猫选择适宜的栖息地,无疑是提高放归成功率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华蓥山大熊猫预选放归栖息地的考察结果表明:当地有可食竹资源达53万吨,年净增生物量约9.9万吨,当地政府和民众极力支持大熊猫回归华蓥山,以及其地形条件便于放归后的监测等有利条件;也有人为干扰较严重、个别地区水源距离较远、植被单一,以及犬细小病毒感染率较高等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等人工干预措施可以逐步缓解的问题;还有夏季气温较高、生境质量与野生大熊猫栖息地差异较大等对大熊猫影响程度未知的因素。所以在华蓥山开展大熊猫种群重引入的工作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在整个过程中加强监测和科学研究。
- 张明春黄金燕黄炎刘巅谢浩李德生张贵权王鹏彦周小平钟义张和民
- 关键词:迁地保护
- 大熊猫主食竹拐棍竹地下茎侧芽的数量特征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研究了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内拐棍竹地下茎侧芽的数量特征。调查结果表明:拐棍竹地下茎秆基上的侧芽有壮芽、弱芽和死芽3种不同类型;侧芽一般分布在1~15年生的秆基上,每段秆基具1~4(6)个发育侧芽,1~2(3)个壮芽可发育为竹的地上地下部分;5、6、7年生三个年龄段地下茎上的侧芽所占比例最高,其前后均开始递减,成正态分布;壮芽一般着生于1~7年生地下茎秆基上,7年生以上地下茎的秆基上极少或无壮芽,弱芽在1~15年生地下茎秆基上都有着生,死芽出现在3年生及以上地下茎秆基上;根据拐棍竹地下茎生长特性和营养生长周期预测拐棍竹在2014年可能会大面积开花,届时大熊猫将遭遇食物危机。
- 黄金燕周世强李仁贵刘巅周晓严啸黄炎李德生张和民
- 关键词:大熊猫地下茎侧芽
- 大熊猫对冷箭竹更新竹林与残存竹林的选择利用及微生境结构的比较被引量:3
- 2015年
- 在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活动密集的"五一棚"区域,设置固定监测样线,定期收集大熊猫在冷箭竹更新竹林和残存竹林中的活动痕迹和生境数据。通过路线监测和样地调查,"五一棚"区域拐棍竹和冷箭竹为海拔梯度分布,2700 m以下为拐棍竹林,2300~3600 m之间为冷箭竹林;冷箭竹的更新竹林和残存竹林呈镶嵌耦合分布,从而有利于大熊猫的季节迁徙、食物转换和面对冷箭竹的开花枯死和自然更新。2012年9月—2013年11月的监测数据表明野生大熊猫主要生活于更新竹林中,利用率达到91.94%,且不同月份之间具有波动性(P〈0.05)。比较更新竹林和残存竹林的微生境结构,发现两者之间除小部分变量之外(坡度、灌木层盖度、草本层盖度、竹笋密度、成竹密度、种群密度和枯死竹密度),其余各变量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竹子质量(地径、株高和生物量)达到大熊猫选择利用的标准。
- 周世强李仁贵严啸黄金燕刘巅黄炎李德生张和民
- 关键词:大熊猫冷箭竹微生境
- 汶川地震对拐棍竹无性系种群生态的影响被引量:4
- 2014年
- 地震的显性影响直观和显著,而隐性作用则难以观察和获取.为了探究在没有明显地震损毁的情况下,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对大熊猫主食竹繁殖更新和生长发育等生态习性的影响,应用固定样方法、定位观察法和非破坏性重量估测法,连续研究了地震前后(2003 ~2011)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内拐棍竹无性系种群的更新动态、生长发育特征、径级分布规律和生物量结构.结果表明,地震前后拐棍竹无性系种群的新笋萌发量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显示出该种群具有对地震很好的应变力和恢复力;但整个种群数量处于逐渐递降趋势,这与拐棍竹无性系种群接近于开花枯死期的生命周期有关.从拐棍竹现存植株个体和无性系种群的地径和株高生长、径级分布格局和生物量结构分析,地震主要作用于次年(2009)和第三年(2010)的竹笋生长(P<0.01),且对幼竹和成竹,以及整个种群的影响并不显著(P>0.05).从而,验证了在没有受到地震直接毁坏的情况下,大熊猫主食竹与野生大熊猫种群一样,由于经过长期的生存进化,历史上经受过无数次大小地震的波及,其种群已具有自我修复能力,能较快地恢复到正常的和自然的动态发展状态的假设.
- 周世强黄金燕严啸李仁贵刘巅黄炎李德生张和民
- 关键词:汶川地震种群生态卧龙自然保护区
- 拐棍竹无性系植株在不同干扰下的生存能力被引量:3
- 2014年
- 本文根据2003-2010年固定样方调查的大熊猫采食和人为砍伐后拐棍竹残桩的年死亡率和数量动态数据,分析了拐棍竹无性系植株在不同干扰下的生存能力,结果表明:不同龄级不同年份大熊猫采食的残桩植株的年死亡率远低于被人为砍伐的残桩植株,而且留存残桩的生存时间也长于砍伐残桩,从而导致残桩存活数量以及整个无性系种群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后果。
- 何永果周世强黄金燕刘巅严啸黄炎李德生张和民
- 关键词:无性系植株
- 野化培训大熊猫采食和人为砍伐对拐棍竹无性系种群生物量的影响被引量:7
- 2012年
- 采用固定样方法和定位观察法连续测定了2003~2007年间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野化培训圈内及其附近区域的拐棍竹无性系种群数量和生长发育特性等参数,运用收获法与非破坏性重量估测法建立了不同龄级和残桩的竹子种群和分株生物量估测模型,进而利用最佳模型计算并评估了野化培训大熊猫采食和人为砍伐对拐棍竹无性系种群生物量和植株个体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环境条件、种群密度、生长发育特征和种群生物量等基本相似的基础上,大熊猫采食和人为砍伐不仅降低实验期间的竹子生物生产力,而且影响到后期阶段实验种群的恢复与发展.大熊猫采食样方中的竹子种群生物量虽然较对照样方低,就竹笋生物量而言,约为对照的57.79%,这与野化培训圈的面积较小、竹种单一而使采食比重(67.07%)较大有关,但其各龄级植株个体生物量均能达到大熊猫的取食利用标准(仅2004年生竹除外),具有持续供给大熊猫食物资源的潜力;而人为砍伐措施与大熊猫采食相比,影响效果极为强烈,它严重降低了拐棍竹无性系的种群生物量,尤其是竹笋重量更是如此,仅为对照样方的14.69%,且植株个体鲜重远低于大熊猫的觅食条件.因此,竹笋和无性系植株的生物量是大熊猫采食标准的主要因素.
- 周世强黄金燕张亚辉李仁贵刘巅黄炎李德生张和民
- 关键词:无性系种群生物量大熊猫采食卧龙自然保护区
- 圈养大熊猫母兽带仔野化培训研究第一阶段
- 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于2010 年7 月开始圈养大熊猫母兽带仔的野化培训研究,选择4 只已经配种的具有野外生活经验的雌性大熊猫到卧龙核桃坪野化培训基地.草草于2010 年8 月3 日在卧龙核桃坪野化培训基地产一雄性幼仔,体...
- 李德生张和民黄炎周世强黄金燕刘巅吴代福谢浩邓林桦李仁贵
- 关键词:大熊猫
- 大熊猫取食竹笋期间的昼夜活动节律和强度被引量:27
- 2011年
- 采用内置记录活动水平传感器的GPS项圈研究了卧龙自然保护区3只野生大熊猫春季取食竹笋期间的昼夜活动节律和强度,并分析了太阳辐射、温度因子对大熊猫活动节律与强度的影响。3只大熊猫的平均活动率为68.05%,受孕雌性大熊猫的活动率(70.86%)和活动强度(范围:0—255;水平方向/垂直方向,23.82±0.30/17.63±0.22)均比其它两只大熊猫(70.55%,14.71±0.17/13.52±0.15;62.76%,17.74±0.23/13.61±0.18)高。大熊猫有3次活动高峰,分别出现在6:00—7:00,18:00—21:00和23:00—3:00,一个明显的活动低谷,出现在9:00—12:00。大熊猫白天的活动率(68.32%)和活动强度(19.59±0.20/15.45±0.15)比夜间(67.67%,17.63±0.19/14.21±0.15)高。大熊猫的活动强度与太阳辐射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822,P<0.001),与空气温度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 张晋东Vanessa HULL黄金燕周世强李仁贵刘巅黄炎李德生徐卫华张和民刘建国欧阳志云
- 关键词:活动节律卧龙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