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长华 作品数:21 被引量:148 H指数:7 供职机构: 南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江西省HIV阳性人群隐孢子虫感染现状及基因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了解江西省HIV阳性人群隐孢子虫感染现状及虫种和基因型分布。方法2022年1月—2023年3月,于江西省3家艾滋病治疗定点医院收集HIV阳性人群社会人口学特征和临床资料,并采集其新鲜粪便样本。提取粪样基因组DNA,采用基于隐孢子虫小亚基核糖体RNA(small subunit ribosomal RNA,SSU r RNA)基因的巢式PCR方法检测样本,阳性样本再扩增其隐孢子虫60 k Da糖蛋白(60 k Da glycoprotein,gp60)基因。阳性样本两种基因均重复进行3次PCR扩增。采用1.5%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第二轮PCR扩增产物,对两基因的疑似阳性产物进行双向基因测序和比对。应用MEGA 11.0软件基于邻接法绘制系统进化树,以鉴定隐孢子虫虫种、基因型和基因亚型。结果累计将382例江西省HIV阳性者纳入研究,其中2例感染隐孢子虫,感染率为0.52%(2/382),感染者均无腹痛、腹泻等临床症状。经测序与序列比对,2例感染样本隐孢子虫分离株与火鸡隐孢子虫分离株相似性分别为99.76%和99.88%。基于隐孢子虫SSU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2份隐孢子虫阳性样本虫种均为火鸡隐孢子虫。对2株火鸡隐孢子虫gp60基因进行巢式PCR扩增、测序和序列比对,分别鉴定为火鸡隐孢子虫Ⅲe A17G2R1亚型和Ⅲb A25G1R1a亚型,其中Ⅲb A25G1R1a亚型为人体中首次发现。结论江西省HIV阳性人群隐孢子虫感染率较低。临床治疗中应关注无腹泻症状的HIV阳性者隐孢子虫感染可能性。 胡主花 路亮 俞英昉 李琳 王伟 樊国印 冯长华 郑扬云 彭国华关键词:隐孢子虫 HIV 基因特征 育龄妇女麻疹抗体水平及免疫效果分析 被引量:26 2012年 目的:了解南昌市育龄妇女麻疹抗体水平,探讨育龄妇女接种麻疹疫苗的可行性,为完善麻疹免疫策略及控制麻疹疫情提供依据。方法:在南昌市的12个县(区)随机抽取健康育龄妇女,观察育龄妇女强化接种麻疹疫苗(MV)前后的麻疹IgG抗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南昌市育龄期妇女麻疹抗体血清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482.64,抗体阳性率为80.79%,有随年龄增长呈下降的趋势;流动育龄期妇女麻疹抗体GMT和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常住育龄期妇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免疫史与无免疫史两组麻疹抗体GMT和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有免疫史者高于无免疫史者;育龄期妇女强化接种MV后麻疹抗体GMT为1∶1 616.47,抗体阳性率为98.52%,均显著高于接种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建议对育龄妇女婚前接种含麻疹成分的疫苗,提高育龄期妇女麻疹抗体水平,降低育龄妇女和MV初始免疫月龄前婴儿麻疹发病率。 廖征 文海容 彭时辉 熊昌辉 张艳霞 吴越 冯长华关键词:育龄妇女 麻疹疫苗 抗体 645例HIV抗体筛查阳性样本确证检测分析 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对645例HIV抗体筛查阳性标本确证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给HIV抗体检测工作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WB)对645例HIV抗体筛查阳性检测样品进行确证检测,对确证结果不确定者进行随访复查。结果 645例筛查阳性者中,确证HIV-1抗体阳性550例,阳性率为85.3%;阴性56例,阴性率为8.7%;不确定结果 39例,占筛查阳性的6%。反应条带gp160和gp120的出现率最高,分别为100%、99.5%;p17和p55出现率较低,为63.5%和40.5%。不确定者中,p24出现单一带型最多占56.4%,7例转为确定者带型分别为gp160/p24、gp160/p24/p66、gp160/p66。结论确定为HIV-1抗体阳性者带型,各带型出现的几率有所差别,HIV抗体不确定者,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应谨慎处理,加强随访检测。 龙永艳 魏芳芳 冯长华 倪贤生 贺凤兰关键词:HIV抗体 假阳性 南昌某学院2003年入学新生乙肝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2006年 彭国华 冯长华 王伟关键词:乙肝病毒感染 流行病学调查 易感人群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基因分型方法的初步构建 2015年 目的建立一种合理、详尽、可行的HIV-1基因分型方法。方法采集南昌地区部分男性性接触人群(MSM)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血浆,测量HIV病毒载量。提取其病毒RNA,设计引物并对HIV的Env区和Gag区进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扩增后的c DNA进行测序,比对序列并分别构建Env区和Gag区的分子进化树,确定样本的基因亚型,并分析p V3环氨基酸序列特征。结果本研究的3例样本中,1例样本的HIV病毒载量为43.9 copies/ml,其余2例均<20 copies/ml。3例样本经核酸序列分析,均鉴定为CRF01_AE亚型。结论此HIV-1基因分型方法合理、详细,可为国内HIV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朱端昊 冯长华 路亮 贺凤兰 魏芳芳 张健 倪贤生关键词:艾滋病病毒 分子流行病学 基因分型 系统发育学 滤纸干血片样品用于自愿咨询检测HIV抗体的研究 2020年 目的研究在自愿咨询检测HIV抗体工作中,用采集末梢血制成滤纸干血片替代采集静脉血的可行性。方法采集200例自愿咨询受检者的手指末梢血及静脉血(抗凝全血和非抗凝血)。将手指末梢血和静脉抗凝全血分别制成滤纸干血片样品,非抗凝血则分离出血清,并在不同条件下保存。用ELISA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HIV抗体,将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各类滤纸干血片与静脉血清经ELISA法检测,定性结果一致。与血清的测量结果相比,直径6 mm的滤纸干血片OD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直径10 mm的滤纸干血片OD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滤纸干血片样品用生理盐水和pH7.4的PBS洗脱均可,300μL的生理盐水洗脱效果更好。滤纸干血片保存1周的结果稳定。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滤纸干血片与静脉血清判读结论一致。结论采集末梢血制成的滤纸干血片,以ELISA法检测HIV抗体,结果可靠、稳定,且操作简便,运输和保存无生物危害,可替代采集静脉血用于自愿咨询HIV抗体检测工作。 冯长华 郑扬云 付玲 魏芳芳关键词:滤纸干血片 艾滋病病毒抗体 自愿咨询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HIV抗体筛查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4 2007年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传染病,目前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因此提高实验室检测水平,建立规范化的HIV抗体筛查实验室(简称实验室)对发现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临床诊断起着重要作用。按照卫生部的《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办法》(简称《办法》)和《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简称《规范》),结合《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的管理要求,从组织结构、程序、过程、资源四部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使相关检验活动的有效运行达到实验室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而提高检测的准确性,确保检验工作质量。 倪贤生 吴越 冯长华 朱晨光关键词:HIV 实验室 南昌市艾滋病检测网络现状分析 被引量:1 2008年 掌握南昌市现有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网络建设现状,通过现场调查方式,对18家艾滋病网络实验室的基本建设、人员、设施和设备、质量管理、生物安全运行以及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帮助推动艾滋病检测实验室工作的规范化,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确保检测工作质量,达到筛查中心实验室—筛查实验室网络检测体系的良好运行,更好地为艾滋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吴越 朱晨光 冯长华 刘光辉关键词:艾滋病 检测网络 南昌市阻断母婴HBV传播综合措施的卫生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南昌市阻断母婴HBV传播的综合干预措施及其卫生经济学效果。方法将128例大三阳、49例小三阳的孕妇及其婴幼儿分两组,分别采取方案一和方案二进行免疫阻断。采新生儿脐血检测宫内感染情况,待1周岁时检测静脉血HBV血清标志比较免疫阻断效果。将免疫阻断有效的119例大三阳、48例小三阳的孕妇及其婴幼儿分为两组:干预组无母乳喂养,并给予健康教育、维护抗-HBs抗体水平;对照组进行母乳喂养且不做行为干预。3周岁时检测静脉血HBV血清标志。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以2005年南昌市预计HBV感染母亲及新生儿作为成本研究对象,该年乙肝罹患率?新发现的乙肝患者作为效益研究的对象,计算实施干预措施后的成本效益比(BCR)。结果采用不同免疫阻断方案的大三阳孕妇宫内感染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阻断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周岁时检测HBV血清标志:干预组HBsAg无阳转;对照组有1例HBsAg阳转。2005年在南昌市实施阻断母婴HBV传播的综合措施,估计在出生的孕母为HBV感染者的产儿5347例中,可减少HBsAg阳性2139人、急性乙肝患者214人、慢性乙肝患者214人、肝硬化21人和肝癌2人。采取干预措施后的总效益为9843720元、总成本为3566448元,BCR为2.76。结论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HBV宫内感染率,提高和巩固免疫阻断效果,提高人口素质,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观。 邱慈桂 金燕 熊志伟 喻迎九 冯长华 章媛英 熊庆红 刘捷关键词:肝炎 乙型 疾病传播 综合干预 南昌市1994—2018年HIV/AIDS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了解江西省南昌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HIV/AIDS)患者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运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以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绘制累积生存率曲线,Cox回归模型分析南昌市1994—2018年5月纳入的2996例HIV/AIDS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2996例HIV/AIDS患者中,914例因艾滋病及相关疾病死亡,平均死亡率为2.4/100人年;截至观察终点时,中位数生存时间为2.3年,抗病毒治疗组1、2、5、7、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5.0%、92.0%、86.0%、82.0%、74.0%;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60岁年龄组死亡风险是<20岁年龄组的1.27倍(95%CI=1.03~1.63),男性患者死亡风险是女性的1.27倍(95%CI=1.03~1.56),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缺失组死亡风险是<200个/mm3组的1.24倍(95%CI=1.02~1.50),未治疗患者死亡风险是抗病毒治疗患者10.44倍(95%CI=8.71~12.50)。结论确诊时年龄、性别、本地出生、初诊CD4值水平、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可能感染途径等是HIV/AIDS生存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应及早进行艾滋病检测、接受抗病毒治疗,以延长HIV/AIDS生存时间。 张小玲 杨树 付玲 汤雪琴 冯长华关键词:艾滋病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