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彦耿

作品数:53 被引量:97H指数:5
供职机构:广东省公安厅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安部部级科研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 43篇政治法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9篇法医
  • 22篇法医病理
  • 21篇法医病理学
  • 21篇病理
  • 7篇动脉
  • 5篇猝死
  • 4篇致伤
  • 4篇尸体
  • 4篇损伤学
  • 4篇外伤
  • 4篇法医损伤学
  • 3篇心脏
  • 3篇性窒息
  • 3篇膈肌疲劳
  • 3篇外伤性
  • 3篇机械性窒息
  • 3篇夹层
  • 3篇出血
  • 2篇蛋白
  • 2篇电图

机构

  • 44篇广东省公安厅
  • 16篇中山大学
  • 13篇南方医科大学
  • 9篇广州市公安局
  • 4篇广州市刑事科...
  • 3篇深圳市公安局
  • 2篇广东司法警官...
  • 2篇珠海市公安局
  • 1篇天津工业大学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皖南医学院
  • 1篇西南政法大学
  • 1篇天津科技大学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佛山市公安局
  • 1篇福建省公安厅
  • 1篇上海市公安局
  • 1篇石家庄市公安...
  • 1篇贵州医科大学
  • 1篇资阳市公安局

作者

  • 46篇余彦耿
  • 18篇廖信彪
  • 15篇欧桂生
  • 13篇张付
  • 11篇金洪年
  • 9篇周健
  • 7篇成建定
  • 7篇竞花兰
  • 7篇张宜骏
  • 7篇袁自闯
  • 6篇姜富学
  • 5篇刘超
  • 4篇罗斌
  • 4篇李朝晖
  • 4篇高振
  • 3篇赵凯
  • 3篇游盛中
  • 2篇刘长晖
  • 2篇宋健文
  • 2篇权力

传媒

  • 18篇中国法医学杂...
  • 9篇法医学杂志
  • 5篇广东公安科技
  • 2篇中国司法鉴定
  • 2篇广东省法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赤峰学院学报...
  • 1篇锦州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6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 2篇2006
  • 9篇2004
  • 4篇2002
  • 1篇1997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40例法医病理学伤病共存案例的回顾性研究
2023年
伤病共存案件的死因鉴定是法医病理学检验中的难点。本文选取中山大学法医鉴定中心2013~2021年受理的各类伤病共存案例1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发现,伤病共存案件占同期死因鉴定案件总数的2.89%,男、女性别比5.09。参与死亡的疾病中,心血管疾病达71.43%,冠心病占49.29%。三种伤病关系类型中,疾病为主,损伤为辅的占比超一半(65.86%),伤病同等作用的占比最少(12.14%)。案件医疗救治比例高达82.86%。重新鉴定占比10.71%,其中伤后24 h内死亡的重新鉴定案例占比达53.33%,远高于该存活时间在初次鉴定案中20.80%的占比(χ^(2)=13.84,P=0.0002)。本研究揭示了伤病共存案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提高该类案件的鉴定水平提供了科学数据。
麦婷婷吕国丽廖信彪余彦耿廖信彪罗斌余彦耿黄二文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死因
过劳死的概念、现状及法医病理学思考被引量:10
2019年
过劳死一词源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经济腾飞时期,通常被认为是由于长期超负荷的劳动导致疲劳蓄积,最终诱发潜在疾病的突然发作而死亡。过劳死多发生在30~60岁青壮年人群,因此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极大的危害。日本于2001年首次将过劳死列入了工伤范畴,并在社会学和医学领域展开研究,但在法医病理学诊断方面几乎是空白。我国对过劳死的认识是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与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有60万人死于过劳,居世界首位。过劳死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急待社会学和医学层面的系统研究。本文总结过劳死的过去与现状,并从法医病理学角度思考过劳死的司法鉴定中应注意和关注的问题。
杨博帆史婧卓李倩璟夏凉瓷张付余彦耿肖宁李冬日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心血管疾病过劳死
非呼吸道阻塞性机械窒息致死机理的研究
目的探讨非呼吸道阻塞性机械窒息致死的死亡机理。方法建立非呼吸道阻塞性机械窒息致死动物模型。在实验前、后分别从实验组和对照组兔子的耳缘动脉和左心室中抽取2ml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有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以...
欧桂生竞花兰姜富学廖信彪张宜骏余彦耿成建定周健金洪年李朝晖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血气分析
文献传递
大鼠限制性体位窒息模型中膈肌Fn和HSP70的免疫荧光组化观察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观察Fn和HSP70在限制性体位窒息死亡的大鼠膈肌中的表达情况,进一步探讨限制性体位窒息死亡的机理。方法分组建立限制性体位窒息死亡大鼠模型,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研究大鼠膈肌的Fn和HSP70的表达情况,并将荧光照片进行灰度值分析,比较抗原在不同组别间的表达差异。结果在Fn检测中,限制性体位窒息死亡组大鼠的膈肌肌内膜上有明亮荧光,肌纤维间隙的荧光强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在HSP70检测中,肌纤维内的荧光强度随着体位性限制程度的加重而明显增加。结论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检测膈肌Fn和HSP70抗原的表达,对判断限制性体位窒息死亡者膈肌的损伤是一种有意义的手段。
林泓张宜骏欧桂生余彦耿廖信彪金洪年竞花兰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FNHSP70免疫荧光组织化学
氟乙酰胺中毒死亡的法医病理学分析报告被引量:1
2014年
氟乙酰胺中毒事件时有发生,近年来临床上对氟乙酰胺中毒十分重视,不断总结经验,并报道了其临床症状、临床诊断及治疗等有关知识,但是有关氟乙酰胺中毒的病理变化却报道的很少,而且采用人体组织的HE染色切片做回顾性调查研究的多,尚缺乏对氟乙酰胺中毒的法医毒理病理学的观察。笔者通过对8例氟乙酰胺中毒死亡案例的法医病理学检验观察分析,发现氟乙酰胺中毒的早期死亡与心功能衰竭有关,晚期死于肝肾功能衰竭;氟乙酰胺中毒肝、肾病变广泛且严重,肝细胞呈广泛性小泡性脂变可作为肝病危重标志;细胆管增生提示小叶外周带大量肝细胞坏死。
廖信彪余彦耿周健
关键词:氟乙酰胺中毒法医病理学
弹夹式尸体肋软骨包装盒内胆覆膜的研制及其对H_2S等臭味气体的吸附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法医实践中常涉及腐败尸体肋软骨提取、保存、送检工作,腐败恶臭不但影响工作环境也危害身体健康,由于目前国内尚未有统一的针对该类生物检材的包装物,2008年5月经公安部科技局立项课题组开展了《弹夹式尸体肋软骨包装盒》课题的研究工作,对包装盒及内胆吸附膜进行了针对性研究,为该类生物检材的提取、保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赵凯刘鹏涛余彦耿武春瑞
关键词:肋软骨
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还原事故过程及驾乘关系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三维激光扫描仪和计算机技术在还原事故现场、事故过程重建及驾乘关系鉴定中的应用。方法运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对一起交通事故现场、事故车辆及与事故车辆同型号车进行扫描,计算机技术对事故现场、痕迹及事故车辆进行整合,还原事故现场,结合人体损伤,重建并分析事故过程。结果经三维激光扫描仪还原事故现场及重建事故过程,明确事发时吴某位于驾驶位。结论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还原事故现场、事故过程重建、分析车内人员运动轨迹更客观、科学,有助于提高道路交通事故司法鉴定的精度。
章雪李胜东余彦耿张付邹崇彬邹志亮缪启锋张曼婷汤丽娟李冬日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三维激光扫描
外伤性颈内动脉夹层并血栓形成致脑梗死1例被引量:3
2020年
1案例1.1简要案情王某,男,41岁,某日驾驶小型轿车在高速公路上与停在应急车道上的另一辆小型轿车尾部发生碰撞,当时即感头晕,入院时出现神志昏迷、失语、右侧巴彬斯基征阳性。颅脑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示左侧颈内动脉颅内段、左侧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闭塞。急行血栓抽吸术+颅内支架取栓术及对症支持治疗,次日左侧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第3日病情进一步加重,于第5日经抢救无效死亡。
汤丽娟张曼婷缪麒孟运乐余彦耿张付李冬日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颈动脉血栓形成脑梗死
非高血压主动脉夹层破裂猝死8例法医病理学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非高血压主动脉夹层猝死的死因、临床症状及法医病理形态学特点,以期为非高血压主动脉夹层猝死的法医病理学诊断及规范尸体检验提供参考。方法对2007-2015年本司法鉴定中心受理鉴定的8例非高血压主动脉夹层猝死的案例进行统计、归纳和分析。结果非高血压主动脉夹层破裂多见于40岁以下男性,病理分型主要为De Bakey I型,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无1例临床确诊。经基因检测1例确诊为Marfan综合征,1例存在Smad3基因变异。非高血压主动脉夹层均无高血压病史,排除外伤,均未见高血压病相关病理学改变,镜下大动脉检见弹力纤维减少、平滑肌减少、囊性中膜变性、炎细胞浸润等改变,某些案例还见于中动脉。结论非高血压主动脉夹层发病机制复杂,与遗传学和炎症等多因素密切相关,常常波及全身多血管病变的特点。尸检时除了系统检验大血管的同时,还有必要对全身的中动脉进行检验,建议积极进行基因检测,探究发病机制。
李楷杜思昊肖宁徐祥王斌余彦耿张付李冬日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猝死
根据损伤形态准确判断拽头磕碰致伤2例被引量:2
2004年
拽头磕碰伤是指行为人拽着被害人头发使头部往地面或墙壁撞击所造成的损伤.其力的作用方式属减速运动型,与坠落伤和摔跌伤相同.拽头磕碰伤常见于刑讯逼供、非法拘禁和虐待伤害等类案件.致伤现场常无目击证人,或目击者不作客观反映,当造成严重后果后,行为人多谎称伤(死)者系因摔跌所致.由于拽头磕碰伤与摔跌伤的暴力作用方式相同、损伤形态相似,因而,从法医学角度往往难对其作准确判定.现报道2例.
金洪年廖信彪余彦耿周健欧桂生
关键词:跌伤坠落伤头发行为人目击证人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