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向华

作品数:26 被引量:173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经济管理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实证
  • 3篇实证分析
  • 3篇资本
  • 3篇教育
  • 3篇劳动力
  • 3篇工资
  • 2篇调查数据
  • 2篇动因
  • 2篇行业工资
  • 2篇行业工资差距
  • 2篇义务
  • 2篇义务教育
  • 2篇人力资本
  • 2篇垄断
  • 2篇经济发展
  • 2篇劳动力转移
  • 2篇工资差距
  • 2篇产业结构
  • 2篇一带一路
  • 1篇低碳

机构

  • 20篇北京工商大学
  • 10篇中国社会科学...
  • 3篇对外经济贸易...
  • 3篇鲁东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人民银行
  • 1篇中国银行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20篇余向华
  • 11篇陈雪娟
  • 2篇孙蚌珠
  • 1篇孟昌
  • 1篇胡平
  • 1篇周景彤

传媒

  • 3篇税务与经济
  • 1篇改革与战略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北京工商大学...
  • 1篇中国软科学
  • 1篇中国金融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央财经大学...
  • 1篇南方金融
  • 1篇重庆工商大学...
  • 1篇教学与管理(...
  • 1篇重庆工商大学...
  • 1篇管理学刊
  • 1篇产经评论
  • 1篇第四届中国政...

年份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2
  • 1篇2011
  • 7篇2010
  • 4篇2009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中瓶颈与城乡教育差距实证分析
2010年
在中国现阶段"分级管理"的教育管理体制安排下,高中阶段是唯一的教育财政决策权完全取决于中央以下级别政府的教育阶段。高中教育阶段投入的不足,以及发展的不均衡,构成了中国教育进而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尤其对于农村教育而言,缺乏投入的保障,更是削弱农村群体获取高校教育机会的一个重要原因,
余向华陈雪娟
关键词:高中阶段城乡教育差距实证分析教育阶段中国教育农村教育
区域壁垒下的劳动力流动路径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践行,围绕这一倡议形成的区域间、国际产业转移,人才流动将进一步加剧。本文针对此现象,以两个区域间的劳动力要素流动为对象,基于博弈思维建模分析了不同区域之间资源禀赋差异对劳动力流动趋势的影响。与以往单一考虑劳动力流动的文献不同,我们用劳动力税代表广义的劳动力在区域间转移的行政壁垒,并得到了以下结论:当两个区域的资本投入相似时,最初人均资本较多的区域拥有制定较低劳动力税的优势来吸引劳动力流入,而人均资本较少的区域则选择较高的劳动力税,这种选择对本地居民福利更有利;当两个区域的资本投入不同时,劳动力流动的路径存在加速或放缓的可能;这种路径,主要受各区域间资本禀赋和人口分布差距的影响,而不受可供选择转移的区域的数量改变的影响。该结论对优化“一带一路”国家间围绕要素流动的合作倡议具有启发意义。
杜薇余向华姜慧
关键词:劳动力流动
行业垄断与中国行业工资差距问题——基于CHARLS微观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本文基于中国行业工资的微观决定因素,在考虑到样本自选择偏差问题的情况下,设计了Treatment-effects模型微观计量模型,并利用CHARLS的微观调查数据,分析检验了行业的垄断性对中国行业间工资差距的贡献。本文的...
余向华陈雪娟
关键词:垄断行业工资差距
文献传递
政区建制乡城变迁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的个案分析
2012年
城乡二元分割的外化是政区建制的城乡分化。地区政区建制的乡城变迁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前后,中国较频繁地使用行政区划调整政策。对于这些行政区划调整政策的政策效应,存在褒贬不同的两派意见。以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为样本,利用倍差法对其1994年政区建制乡城变迁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政策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了建制变迁之后的人均资本、人口密度等因素的变化后,样本地区的政区建制变迁对地区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正面影响。
陈雪娟余向华
关键词:城市化经济增长DID模型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演进动因和实践反思:国际视野的比较与启示被引量:3
2020年
近年来,伴随政府购买服务实践的发展和对西方经验引介的逐渐增多,对中西方政府购买服务的比较研究成为可能。从理论、现实动因和发展反思三个方面所做的国际比较研究表明,重塑公共部门理论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能够捕捉新公共管理理论所难以捕捉的治理制度的异质性,二者在理论现代性上相互支撑;中国公共服务供需侧的内在动力和国家治理现代化对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外部压力有别于西方国家;西方理论界对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和公私部门关系的反思所带来的启示,是公共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契约化供给,为的是实现公共服务供给的多元化和现代化。当前,中国在推进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过程中,客观上也会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提出很多新的规范标准和引导要求,而适时总结并借鉴国外经验、反思其教训,再结合中国国情实际,考虑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着力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改革和规范化,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
陈雪娟余向华
关键词: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面向主体聚焦实质自由的发展--阿玛蒂亚·森发展思想的人本解读
阿玛蒂亚,森的发展思想,本质上是一种面向主体的人本发展观。它强调发展的本质目标和过程都在于提高人们的可行能力、促进普世人的主体性的实现与升华,评价发展的标准应该着眼于普世主体所享有的实质自由(可行能力),并从逻辑上论证了...
余向华陈雪娟
关键词:主体性发展观
产业结构与能耗因素变动对我国碳减排的效应分析
在投入产出框架下,测算并比较了能耗因素和产业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途 径,并基于可获得的全国投入产出表较全面数据,确定了1997-2007 二者变化对我国GDP 碳强度的不同影响程度,分析发现各行业能耗强度变动是碳强度变动的...
余向华陈雪娟孟昌
关键词:产业结构投入-产出分析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难的根源:路径依赖视角的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我国粗放式发展方式转型的推进举步维艰,已历20多年却成效甚微,这说明我国特定发展战略指导下启动的制度变迁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走上了路径依赖,被锁定在了这种低效的发展路径之中。其中,最关键的锁定机制是要素相对价格的长期制度性扭曲压低,而人口、政府绩效考核方式、分权式财政、创新机制缺失、公共事业发展滞后等因素,则作为自强化机制进一步固化了这种粗放式路径。因此,要促进发展方式的真正转型,需要首先从根源上认清这种模式形成并长期固化的内在机制,并从这些机制入手,进行长期、系统的攻坚,方能起标本兼治之效。如果操之过急,再试图以粗放的方式去粗放地推动粗放式发展方式转型,只能重蹈过去的覆辙。
余向华
关键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我国基于CDM的低碳经济发展与碳金融支持被引量:3
2010年
目前,国际上已经形成了三个关于碳减排的国际机制,即联合履行机制(JI)、排放交易机制(ET)和清洁发展机制(CDM)。随着金融创新和金融活动的介入,这些交易机制在有效促进国际碳减排的同时,也日益构建起了庞大的国际碳排放权与碳金融市场体系。据世界银行预测,2008~2012年每年的市场规模至少达600亿美元,201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500亿美元。
余向华周景彤
关键词:低碳经济发展CDM清洁发展机制金融市场体系交易机制
论财政分权背景下义务教育地区差异与财政责任的再配置--基于省级义务教育经费数据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4
2009年
在分权框架下分级管理的地方义务教育经费支出的公平问题是人们广为关注的问题,义务教育作为一国保障弱势群体底线公平的基础教育阶段,中央政府应该对义务教育供给实现责任回归。
孙蚌珠陈雪娟余向华
关键词:教育财政财政分权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