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吉兰
- 作品数:48 被引量:362H指数:11
- 供职机构: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四川省2003~2005年麻疹野病毒分离株基因特征分析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了解四川省2003-2005年流行的麻疹野病毒分离株基因特征,为控制、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B95a、Vero/Slam细胞从疑似麻疹爆发和散发患者的标本中分离麻疹病毒,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从分离到的22株麻疹病毒中扩增出核蛋白(nucleoprotein,N)基因羧基末端676个核苷酸片段,再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并以C末端456个核苷酸片段构建基因亲缘性关系树,进行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结果四川省2003-2005年从6个市(自治州,下同)分离的22株麻疹野病毒全部为H1基因型,除2株为H1b基因亚型外,其余均为H1a基因亚型。22株麻疹野病毒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6.2%~100.0%,氨基酸同源性为95.3%~100.0%。四川省11株麻疹病毒代表株与中国S191疫苗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0.0%~92.5%,氨基酸同源性为86.7%~91.6%。结论四川省2003-2005年流行的麻疹野病毒以H1a为绝对优势基因亚型,H1b为弱势基因亚型,未发现H1c基因亚型。其中以H1a基因亚型为主的病毒株引起的多个传播链造成四川省各市的麻疹流行。
- 何吉兰姬奕昕童文彬孙莉朱贞许文波
- 关键词:麻疹病毒H1基因型
- 四川省2013—2020年麻疹确诊病例标本中分离到的1型单纯疱疹病毒的基因特征
- 2022年
- 目的从2013—2020年麻疹核酸阳性标本中分离获得单纯疱疹1型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1,HSV-1),并分析其基因特征。方法将2439份麻疹核酸阳性咽拭子标本接种到Vero/SLAM细胞上进行病毒分离培养,出现细胞病变后收获,提取核酸,并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PCR及测序进行分析。结果共获得30株HSV-1,经系统发育分析,30株HSV-1序列gG区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5.58%~100%和90.57%~100%,均属于A基因型。结论HSV-1在四川省广泛分布且可能来源于同一传播链。麻疹病毒感染增加了HSV-1的感染风险,或是麻疹病毒感染激活了潜伏的HSV-1感染还需进一步研究。
- 徐朝花何吉兰刘李曹冉冉夏百成王慧玲张燕
- 关键词:发热出疹性疾病麻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1型
- 四川省麻疹野病毒的分离和鉴定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 了解四川省麻疹病毒分子生物学特征 ,确定现阶段四川省流行的麻疹野病毒的基因型别。方法 用绒猴淋巴母细胞 (B95a )从一疑似麻疹散发患者的标本中分离麻疹病毒 ,通过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 )和其序列测定方法鉴定是否为麻疹病毒。结果 四川省分离的这株毒株确定为麻疹野病毒H1基因型。结论 分离出麻疹野病毒属于H1基因型 。
- 何吉兰孙莉童文彬方刚张燕
- 关键词:麻疹病毒H1基因型
- 四川省首株腮腺炎病毒的分离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为了解四川省腮腺炎病毒的基因特征,以填补四川省空白。方法采集四川隆昌县腮腺炎暴发疫情中部分病例的咽拭子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和核苷酸测序后,与腮腺炎病毒参考株SH基因序列做进化树分析。结果该病毒分离株与F基因型参考株聚集在同一进化分枝上,bootstrap值为96%。与F基因型参考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6.8%~93.4%和94.7%~87.7%;与其他12个基因型参考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1.8%~84.2%和86%~71.9%。结论该病毒分离株为F基因型腮腺炎病毒,即四川隆昌县腮腺炎暴发疫情流行是由F基因型腮腺炎病毒引起的。
- 何吉兰崔爱利孙莉童文彬林光礼罗良芳
- 关键词:腮腺炎病毒核苷酸序列基因型
- 四川省2002~2004年麻疹实验室网络监测
- 2006年
- 目的:评价四川省麻疹实验室网络在加速控制麻疹阶段的作用。方法:按世界卫生组织颁发的麻疹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基本操作手册。结果:省级实验室每年通过国家麻疹实验室的质控考核,考核成绩均为100分,复核标本的符合率100%。2003年21个市州麻疹实验室均通过省对市州的质控考核。省级麻疹实验室2002-2004年10月共检测346例疑似麻疹病例血清标本,确定24起麻疹暴发疫情,11起风疹暴发疯情,4起其他发热出疹性疾病暴发疫情,10例散发病例;4个年龄组健康人群血清共731份,麻疹IgG抗体平均阳性率为96.28%,抗体滴度≥1:800的占78.83%;从54份咽拭子和尿液标本中分离出20株麻疹病毒,8株经核酸序列分析鉴定为H1基因型。结论:为了提高麻疹的监测质量,必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麻疹实验室网络建设。
- 何吉兰孙莉童文彬方刚许文波张燕
- 关键词:麻疹病毒H1基因型实验室网络
- 四川省1株输入性麻疹病毒基因特征分析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分析四川省1麻疹病毒分离株的基因特征。方法病毒分离和核苷酸测序后,与麻疹病毒基因型参考株编码核蛋白羧基末端的456个核苷酸序列做进化树分析。结果该病毒分离株(MVi/Sichuan.CHN/7.09/1)与D9基因型参考株聚集在同一进化分枝上,bootstrap值为91%。与D9基因型参考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6.9%和96.6%;与其他22个基因型参考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9.9%~96.2%和90.7%~98.0%。结论现有的麻疹实验室网络数据表明,该病毒分离株为我国大陆首次分离到的D9基因型麻疹病毒,证实为输入性病毒。
- 童文彬何吉兰孙莉何树森敖睿张燕郑珂蔡军汪洋廖安义
- 关键词:核苷酸序列基因型
- 四川省健康人群白喉、百日咳、破伤风抗体水平监测被引量:5
- 2001年
- 童文彬孙莉何吉兰何惠曾义学
- 关键词:白喉抗毒素破伤风抗毒素白喉百日咳破伤风抗体监测
- 恒河猴肾MK-8611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
- 1990年
- 从健康雄性恒河猴肾脏,经胰酶——EDTA二钠液消化,获得的细胞悬液,采用延长传代时间和28℃及37℃交替单层静置培养,建立一株能稳定传代的细胞系,命名为MK-8611细胞系。该细胞退变缓慢、维持正常形态时间长,未发现细菌、霉菌、支原体等微生物污染,对异种动物无致瘤性,经试验对脊灰、麻疹、腺病毒、ECHO、COXB、乙型流感、轮状病毒、呼吸道合胞、流行性出血热等病毒敏感。
- 王佩珠秦明晖何吉兰陈立礼张淑琼白锦华
- 关键词:恒河猴建株生物学特性
- 四川省阿坝州1起麻疹暴发疫情病毒分离株基因分型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对四川省阿坝州发生的1起麻疹暴发疫情病毒分离株进行基因特征分析。方法在2017年3月16日至4月3日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某乡镇小学发生的1起麻疹暴发疫情中采集8份咽拭子标本,经Vero/SLAM细胞分离培养,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麻疹病毒N基因羧基末端634bp片段,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8eft咽拭子标本共分离N3株麻疹病毒,均为H1a基因亚型,与H1a基因亚型参考株Chin9322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9%和99.3%;与同时期四川省其他市州分离的麻疹病毒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9.3%-100.0%,氨基酸同源性为98.6%-100.0%;与2017年度阿坝州分离的麻疹病毒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8.9%-100.0%,氨基酸同源性为98.O%-100.0%。结论该起麻疹暴发疫情由H1a基因亚型麻疹病毒引起。
- 刘李何吉兰曹冉冉鄢碧蓉张小兵童文彬
- 关键词:麻疹病毒基因型
- 中国2003年流行的麻疹野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73
- 2005年
- 目的为了解不同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2003年流行的麻疹野病毒是否存在基因型或亚型的差异.方法对2003年15个省分离的107株麻疹病毒进行了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对同一年份不同省流行的麻疹野病毒的基因特征及分子差异做了进一步的分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从107株麻疹病毒中扩增出核蛋白(nucleoprotein,N)基因羧基(COOH)末端450个核苷酸片段.通过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构建基因亲缘性关系树,进行遗传距离分析.结果106株为麻疹病毒H1基因型;1株属于A基因型,为沪191(S191)疫苗株.106株H1基因型毒株分成2个亚型,101株为H1a,5株为H1b基因亚型.2003年H1b亚型主要流行于海南、四川、上海、贵州省;而H1a在全国广泛分布;未发现H1c基因亚型,该亚型1993~1994年曾是北京、山东、河北、湖南省流行的优势毒株.对比2003年与1993~2002年流行的麻疹病毒基因亚型,H1a呈上升趋势,H1b亚型在所有H1基因型中的比例由1995~2002年的24.3%下降到2003年的4.7%,而H1c亚型逐渐消失.对2003年分离的病毒进行省内和不同省间遗传距离的比较证明,各省内的毒株变异范围在0%~6.1%(0~27个核苷酸差异);各省间的变异范围在0%~4.3%(0~20个核苷酸差异);省内差异最大值大于省间差异.结论中国最近11年来流行的麻疹病毒基因亚型趋势为:H1a呈上升趋势,逐渐成为优势亚型;H1b亚型逐年降低转为弱势;H1c亚型逐渐消失.2003年麻疹变异毒株呈散在分布,无明显地域性.同时表明,中国的麻疹流行是由H1a和H1b中的许多不同病毒株造成的多个传播链引起的.讨论了在中国继续开展麻疹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监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展望了分子流行病学监测对于中国控制和消除麻疹的应用前景.
- 张燕许文波朱贞蒋小泓胡家瑜王建国张金芳何吉兰孙莉林春燕凌华李聪勇刘杨马艳张晋琳王常银杨学磊章传真李平杜雯郑蕾梁勇姬奕昕
- 关键词:麻疹病毒H1基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