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西平
- 作品数:24 被引量:66H指数:5
- 供职机构: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开封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格林巴利综合征16例误诊分析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分析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误诊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病例64例,误诊16例的原因。结果:本组64例,误诊16例,误诊原因为慢性格林巴利或变异型格林巴利综合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病例为多发性神经炎,脑梗塞,低钾麻痹,重症肌无力,颈椎病等。结论:格林巴利综合征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详细询问病史,做好全面体检。配合CSF检查及电生理检查可避免误诊。
- 高西平
- 关键词:格林巴利综合征误诊原因CSF电生理检查脑脊液检查
- 分析氟西汀对急性脑梗死重度瘫痪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分析氟西汀对急性脑梗死重度瘫痪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1-01—2012-0178例急性脑梗死重度瘫痪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行氟西汀干预,比较2组临床疗效,采用弗戈梅尔运动功能量表评定患者运动功能障碍,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量表)评定患者脑梗死残损程度,采用Karnofsky(KPS)功能状态量表评定患者生活质量,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7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MMS评分(67.16±11.65)分、KPS评分(90.86±13.42)分高于对照组(60.42±12.93)分、(78.52±12.67)分,NIHSS评分(8.49±5.27)分低于对照组(11.91±5.4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西汀治疗急性脑梗死重度瘫痪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降低脑梗死残损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性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高西平
- 关键词:氟西汀急性脑梗死肢体运动功能
-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吞咽困难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吞咽困难的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伴吞咽困难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予康复训练、针灸、心理护理治疗,对照组加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4周后吞咽障碍均有所改善,组内及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基本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Barthel指数、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Barthel指数上升、NIHSS评分降低,组内及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综合训练及针灸治疗基础上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操作简便、无创无痛,对患者配合程度要求低,无明显不良反应,为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 高西平
- 关键词: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效
- 后循环缺血的预测研究
- 2011年
- 目的探讨长期反复头晕发展为后循环系统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因子及预后模式。方法对100例长期反复头晕患者和100例健康者各项指标进行测试,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头晕病例组与对照组两组间及头晕正规治疗组和非正规治疗组之间,在性别指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头晕病例组与对照组两组间及头晕正规治疗组和非正规治疗组之间,在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心脏病史等指标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后循环缺血二级预防中,可将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作为识别高危人群的重要标志,病后长期规律服用降压药、降血糖药及干预血脂异常是改善后循环缺血患者的有效措施。
- 孙光明王丽萍高西平胡洋
- 关键词:后循环系统T检验
- 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06年
- 高西平
- 关键词: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钙脑梗死
- 脑干梗死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脑干梗死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血管病变,提高对脑干梗死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37例脑干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脑干梗死首发症状头晕或眩晕较多,意识障碍患者预后差。延髓和中脑梗死有交叉性体征,脑桥梗死临床症状不典型。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血管病变以椎动脉狭窄及闭塞多见,MRI是确诊脑干梗死最佳检查。结论脑干梗死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出现头晕或眩晕要注意脑干梗死的可能,头颅MRI对脑干梗死的确诊优于头颅CT。
- 李桃英王丽萍高西平胡洋
- 关键词:脑干梗死影像学特点
- 原发性颅内低压综合征1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04年
- 高西平张金凤
- 关键词:原发性颅内低压综合征发病机理
- 小脑梗死34例临床分析
- 2011年
- 目的分析小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血管病变,提高对小脑梗死的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34例小脑梗死的临床资料。结果小脑梗死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头晕或眩晕、小脑性共济失调,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血管病变以近心端血管狭窄及闭塞为主。结论正确认识小脑梗死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出现头晕或眩晕、共济失调要注意小脑梗死的可能。头颅MR I对小脑梗死的确诊优于头颅CT。对小脑梗死一般采用内科保守治疗,必要时侧脑室外引流。
- 李桃英王丽萍高西平胡洋
- 关键词:小脑梗死
- 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7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且糖尿病与脑梗死的相互关系备受人们重视。我们对2008-05—2011-12收治的72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DACI)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并与同期住院的175例非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NDACI)患者作比较分析,以了解DACI的易患因素,以便能够采取有效措施降低DACI的发病率。
- 胡洋王丽萍高西平张德恩
- 关键词:糖尿病脑梗死
- 180例脑出血预后及高危因素分析
- 2004年
- 高西平
- 关键词:脑出血预后高危因素年龄生命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