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蓉
- 作品数:132 被引量:670H指数:16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3种鬼臼毒类物质杀虫活性测试被引量:42
- 2001年
- 鬼臼毒素、脱氧鬼臼毒素和 α-阿朴苦鬼臼 3种化合物对菜青虫均有很强的拒食和毒杀活性。 48h的拒食中质量浓度分别为 0 .0 5 7,0 .0 5 2和 0 .0 70 g· L- 1。以 0 .0 4g· L- 1鬼臼毒素、0 .0 5 g· L- 1脱氧鬼臼毒素和 α-阿朴苦鬼臼分别处理菜青虫 ,最终全部死亡。菜青虫对 3种化合物表现出的中毒症状均较缓慢。 3种化合物对小菜蛾具有一定的拒食和毒杀活性 。
- 高蓉田暄张兴
- 关键词:植物性杀虫剂杀虫活性
- 昆虫神经元与骨骼肌中非突触钠通道研究进展
- 2010年
- 孙芹许鹏王立山夏斯桂程洁肖杭高蓉
- 关键词:神经毒素杀虫剂
- 海葵毒素Av3对德国小蠊的毒性及其作用机制
- 2021年
- 【目的】Ⅲ型海葵毒素(Av3)对昆虫具有显著的选择性毒性,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对新型高选择性毒性杀虫剂的设计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反向高效液相色谱及电喷雾质谱用于鉴定化学合成的Av3野生型(Av3 wild type,Av3-WT)及其突变体的纯度和分子量;生物活性测定检测Av3-WT及其突变体对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成虫的毒力;双电极电压钳技术检测Av3-WT及其突变体对德国小蠊钠通道BgNav1-1a失活的抑制作用。构建基于BgNav1-1a与大鼠钠通道rNav1.2a的重组嵌合体,通过双电极电压钳技术确定BgNav1-1a上参与Av3-WT选择性毒性的关键区域。【结果】芳香族氨基酸Y7,W8和Y18分别突变后形成的Av3-WT突变体Y7A,W8A和Y18A对德国小蠊成虫的毒力显著降低,半数击倒剂量(KD_(50))与Av3-WT相比均增加了超过10倍;与Av3-WT对通道失活62%的抑制率相比,250 nmol/L的毒素突变体Y7A,W8A和Y18A对BgNav1-1a失活的抑制作用也显著降低,通道失活的抑制率分别降低到12%,23%和8%;以rNav1.2a胞外环DI/SS5-S6替换BgNav1-1a的相应序列获得的重组嵌合体钠通道对Av3-WT毒素的敏感性几乎丧失,仅3.6%的通道在1μmol/L Av3-WT作用下失活被抑制。BgNav1-1a胞外环DI/SS2-S6上的His404突变为Tyr后几乎丧失对毒素的敏感性,仅6%的通道在1μmol/L Av3-WT作用下失活被抑制。【结论】芳香族氨基酸Tyr7,Trp8和Tyr18参与到构成Av3-WT分子的生物活性表面;钠离子通道胞外环DI/SS2-S6是影响Av3-WT毒素发挥选择性的关键结合区域,BgNav1-1a的DI/SS2-S6上的His404则是影响Av3-WT选择性毒性的关键氨基酸。
- 朱庆高蓉
- 关键词:德国小蠊杀虫剂钠通道
- BDNF RNA干扰在多巴胺能PC12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在PC12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设计并合成针对BDNF mRNA序列的小片段干扰RNA(siRNA),利用lipofectamine 2000将siRNA转染入PC12细胞中或给与6-OHDA损伤,给与/不给予BDNF蛋白保护,采用定量PCR和免疫荧光法检测BDN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上清液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测定和流式细胞仪法检测siRNA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转染siRNA的细胞的BDNF mRNA的表达量比正常组细胞减少73%,而转染作为对照的scrambled siRNA的细胞的BDNF mRNA的表达没有明显变化。BDNF RNA干扰与6-OHDA神经毒性一样可诱导PC12细胞的LDH释放和细胞凋亡。给予BDNF蛋白保护后细胞毒性减轻。结论:BDNF基因下调可以导致PC12细胞的凋亡,BDNF蛋白对PC12细胞有保护作用,为进一步进行动物体内研究奠定了基础。
- 卢海燕丁海霞冯美江董海蓉高蓉丁新生肖杭
- 关键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SIRNAPC12细胞凋亡
- 卫生检验实验教学“实验室认可”思想的引入与实践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提高卫生检验专业学生数据记录及分析结果的准确可信性,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以适应社会的要求。方法:实验教学中引入"实验室认可"思想,从四个方面建立起相关的教学管理制度进行实践。结果: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责任心及实验综合能力。结论:实验室认可思想的引入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值得以后在该专业的所有实验课中推广应用。
- 赵鸿雁李磊高蓉余静
- 美洲大蠊中枢DUM神经元的分离和电压门控Na^+电流的记录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建立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中枢神经系统背侧不成对中间神经元(dorsal unpaired median neurons,DUM neurons)的分离方法和DUM神经元电生理实验模型。【方法】IA型胶原酶法消化美洲大蠊末端腹神经节,机械吹打得到DUM神经元细胞,运用膜片钳技术记录DUM神经元细胞电压门控Na+电流。【结果】分离得到的DUM神经元细胞状态良好,具有DUN神经元典型的梨状形态和表面特征。以膜片钳全细胞方式记录到的Na+电流符合钠通道电流特征。【结论】IA型胶原酶消化得到美洲大蠊DUM神经元细胞的方法可靠,能稳定地记录到Na+电流。本文描述的方法为昆虫神经细胞的电生理机制研究提供一个可用的实验模型。
- 许鹏孙芹陈超程洁高蓉姜志宽肖杭
- 关键词:美洲大蠊钠电流离子通道膜片钳技术
- 鬼臼毒素类似物结构与杀虫活性关系初探Ⅱ.构效关系分析及理想结构推测被引量:20
- 2000年
- 以鬼臼毒素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衍生物。用质谱和核磁共振鉴定这些化合物的结构和构型 ,测定了其对 5龄菜青虫 (Pierisrapae)、3龄小菜蛾 (Plutella xylostella)和 3龄粘虫 (Mythimna separata)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 ,具反式内酯环的鬼臼衍生物活性显著高于具顺式内酯环的衍生物 ,4位取代基对杀虫活性影响较大 ;推测出了较为理想的鬼臼毒素类似物杀虫活性物质的结构通式。
- 田暄高蓉张兴
- 关键词:构效关系植物性杀虫剂
- 围产期双酚A暴露对子代海马组织APP、Tau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观察F0代孕鼠围产期不同时期双酚A(bisphenol A,BPA)暴露对子代小鼠海马中淀粉样蛋白前体(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微管相关蛋白(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Tau)、磷酸化的Tau蛋白(p-Tau)的影响,探讨雌雄小鼠胎儿发育阶段BPA暴露的敏感期。方法:利用C57BL/6J胎鼠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共孵BPA;F0代小鼠围产期皮下注射建立BPA暴露小鼠模型,根据不同暴露期分为4组,即对照组、胎儿期(P6-PND0)、哺乳期(PND0-PND21)、胎儿期和哺乳期联合暴露(P6-PND21),取其成年子代海马组织(8月龄)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PP、Tau及p-Tau的表达量。结果:海马神经元细胞与不同浓度BPA共孵后,APP、Tau及p-Tau的表达均上调,呈剂量依赖性。BPA连续暴露后的子代小鼠中,雌性小鼠PND0-PND21组、P6-PND21组海马组织中APP、Tau及p-Tau表达增加,而雄性小鼠仅P6-PND21组3种蛋白的表达上调。结论:围产期BPA连续暴露可引起子代小鼠海马APP、Tau及p-Tau表达改变,从而可能引起神经损伤,而雌性小鼠相较于雄性小鼠可能对BPA引起的神经损伤更敏感。
- 周景朱庆刘景丽钱文溢高蓉王军肖杭
- 关键词:双酚A淀粉样蛋白前体微管相关蛋白
- 血浆微量元素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血浆微量元素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体检NAFLD患者30例(A组)及同期健康人群61例(B组),测定两组肝功能酶学指标及血浆微量元素水平,分析NAFLD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A组BMI和ALT、ALP和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水平均高于B组,而血浆镍和锌水平低于B组(P<0.05)。以年龄、性别为控制变量行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钴与ALT、铁与AST呈正相关,镍、铜与ALP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LP和γ-GT水平升高是NAFLD发生的危险因素(P<0.01),而血浆锌水平的升高可能是NAFLD发生的保护因素(P<0.01)。结论血浆微量元素铁、钴、镍、铜和锌等可能和NAFLD的发生、发展相关,NAFLD患者应注重适当补充微量元素锌。
- 吴林林龚伟吴钢陆海华王中贺王军高蓉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微量元素
- 基于虚拟仿真实验的化妆品检验与安全性评价实验教学改革探讨被引量:2
- 2018年
- 虚拟仿真实验是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对实验过程、实验仪器进行模拟,具有直观性、共享性、节约成本等优点。由于化妆品检验与安全性评价传统实验形式单一,易受实验时间、场所、经费的限制,因此本研究尝试将虚拟仿真实验应用于化妆品检验与安全性评价实验教学,从优选实验项目、组织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效果评价三个方面阐述,探讨虚拟仿真实验在化妆品检验与安全性评价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 陆晓梅周靖平高蓉张晓玲
- 关键词:实验教学虚拟仿真实验